第226章 考古协会的邀请(1 / 2)

明星往往鸡毛蒜皮的事儿就能上热搜,引起关注。

但在官媒眼里,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罢了。

但苏哲不一样,竟然连续两次引来官媒的关注。

上一次引发霍去病扫墓潮就罢了,大家还能理解,一部影响力大的影视剧,就是有这种魔力——

如苏哲前世,《上海滩》惹得无数人学发哥穿风衣戴围巾,《霹雳舞》的引入让大陆掀起霹雳舞热潮等。

虽然很难得,但大家能够理解,一部历史剧让观众们喜欢上其中的历史人物,也算正常。

更何况,虽然是苏哲饰演的霍去病,但人物塑造不仅靠演员,还靠导演、编剧、服化道等所有剧组成员的努力。

一些人将这件事的功劳归功于《汉武帝》剧组,包括央台,也没有刻意突出苏哲,只是选了一个提到苏哲的游客,暗暗地褒奖他罢了。

但复刻史前时代的陶器?

这都不属于历史了,属于考古!

而且比起枯燥无趣的考古,这种技术复刻明显更加有趣,更让观众感兴趣。

也更有新闻爆点。

等苏哲吃完早饭,h省卫视发布了早间新闻后,各大报刊、新闻也都跟进报道。

有的直接采集网上信息,就算完成了报道,也有人向苏哲发来了采访申请,工作室整理了一部分问题,苏哲回答后,再发给各大媒体。

媒体立即以图片形式,在微博上放出采访——

你怎么想到复刻原始文明的陶器?

我正在拍摄历史科普类综艺节目《咱们穿越吧》,第一集是石器时代,想向大家展现真实的细节,就学习了一下如何复刻原始技术。

看到采访的网友们啧啧称奇:

第二张图片——

据我所知,国内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相关烧制技术早已失传,你从哪里学到的技术?

自己在院子里研究出来的,其实先民们都能做到,我们肯定也能,只是没有了实用性,才造成了技术失传。

看到这张图片里的采访,网友们更惊讶了:

第三张图片——

能说说复刻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吗?

缺乏专业工具。如果让我在专业的陶艺工作室里,我可以轻松做出,但蹲在野外,只用双手,难度太高了。

但这也让我体会到先民们筚路蓝缕的艰辛,他们就这样靠着双手,在一无所有的荒野里逐渐建设家园,让自己和家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也为我们后人积累了基础。

我想,这种感受才是此次复刻最大的收获吧。文物的价值,不在表面,而在其中蕴含的精神上。

这很正常,毕竟是顶级技能啊!

系统奖励的顶级技能,越在小众领域,越恐怖。

因为系统并非按照行业水平评判级别,而按照客观水平。

如果在大众参与广、竞争激烈的领域,如乐器演奏、体育竞技、电子游戏、综合棋牌等,顶级高手的水平都不低于系统认定的顶级。

在这些领域里,苏哲并不能轻松称王。

但在小众领域,比如某些非遗,师徒甚至父子相传那种,全世界就十几个人会,最高水平在系统判定里,顶多高级,甚至中级都有可能。

这不是诋毁非遗传人,而是客观规律,十几个人的传承,哪怕再天才、再努力,也不可能比过几万几十万人在竞争下激发的进步。

陶艺不算小众,但原始时代的陶艺绝对算得上小众中的小众,苏哲在这个领域,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经得起任何打量。

网友们越讨论,专业人士越参与,大众越能认识到苏哲的水平。

最后,甚至引来了央台新闻频道的关注。

他们采访了原京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华夏历史博物馆馆长、华夏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史前文明的专家迟教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