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棒国首映,出海第一战(2 / 2)

“老板,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要脸了。”

苏哲也很无奈,忍不住劝说他一句:

“江总监,你很有创意,有着磨牙吮血也要成功的狠劲。但做大众艺术这一行,长久的口碑最重要,最忌只看眼前利。”

前世就有个例子,大鹏在《屌丝男士》期间真的是观众缘、路人缘无敌,但一部糊弄观众的《煎饼侠》全都挥霍光了。

其实他后来的作品,无论是主演还是执导,质量大多在水准线以上,却一直没能大卖。

(我真觉得《宫哥他妈的乐队》比同期《羞羞的铁拳》更好笑,但两边路人缘差距太大了。仅是个人观点。)

为什么?替《煎饼侠》还债呗,只能说活该!

所以为了一时快钱(甚至是替投资人赚钱),毁了自己的长久的口碑,值得吗?

苏哲没法讲这个例子,毕竟是前世的,只能诚恳地看向江友亮,希望他能懂。

但江友亮看起来还是有些不服,觉得这是苏哲作为艺术家的体面,不是正确的商业逻辑。

苏哲懒得劝了,反正在一个团队里,大家想法不一样很正常,只要都听他的就行:

“总之别管他了,别让跳梁小丑蹭上热度,自然就消停了。我也让朋友们都别搭茬,否则越理他越来劲。”

苏哲决定冷处理,但金龙奖不同意。

影协看到费敬取得了胜利后,虽然不喜欢他对华夏电影的鄙夷,但为了证明金龙奖没黑幕,只能捏着鼻子炒作:

#《秘密》平庸之作#

一群黑子正在嘲笑着,终于看到一个明星站出来了——

于浩华在热搜下直接用大号说:

片刻后,费敬兴奋回复:

苏哲也忍不住回复了:

于浩华回复费敬:

又回复苏哲:

苏哲无语:

于浩华很惊讶:

苏哲:

围观的网友们要被笑死了,好好的一个剑拔弩张的赌约,在于浩华出现后,就迅速变成了喜剧。

别看这货浓眉大眼的,是有谐星天赋在身的……

在这个谐星的乱入下,两人的赌约还是成立了,赌注是果奔。

low是low了点,但在于浩华身上……

也算符合人设吧。

毕竟连智障(《秘密》里的大勇)都演过了。

由于赌约,《秘密》的在棒票房,突然引起了关注,一些营销号开始搬运。

但《秘密》在棒国首映的排片很差,只有16家影院播放,每家只放四场,相当于全棒国只放了64场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首日只有6000个观众,也很正常了。

但营销号很难查到排片数,或者查到了也故意隐瞒,想做大新闻,只将首日六千观众传回国内。

黑子们顿时笑尿了:

连甘蔗们都没底气反驳了,装鸵鸟自闭。

其实光影和棒国电影院,对此都十分惊喜。

六千人次当然不会让他们惊喜,惊喜的是单场观众数接近一百人,几乎每场都坐满了影厅!

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影院肯定要加多场次,加大放映范围,直到单场观众数降低至平均线,才能保证利益最大化。

但棒国电影院,怎么会轻易给一个华夏电影那么多排片?

何况他们内心觉得,肯定是华夏留学生都来支持老乡,才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潜力不足,不用扩大放映。

但在第二天,观众人数竟然达到了8000人!

所有场次爆满,还出现了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

但电影院依旧觉得:

“都是华夏留学生而已。”

此时,看过《秘密》的观众已经到了1.4万,而在棒的华夏留学生大概在1.5万人左右。

这么看的话,《秘密》确实潜力耗尽,不用加映……

真的吗?

而第二天的数据传回国内后,照例又引发了群嘲:

费敬也认为自己已经赢了,得意地跑到于浩华微博下催促:

其实网上的赌约,几乎没人履约,否则一年得消耗多少键盘和人类排泄物?

但费敬一定要来催促,不是为了看于浩华果奔,就是为了钉死输赢,取得彻底的胜利。

但他没有想到,于浩华真的是一个驷马难追的爷们儿。

片刻后,他微博上传了视频,是自己光着屁股,浑身上下连鞋都没穿,在无人小巷里奔跑的背影。

网友们看呆了:

苏哲更看呆了:

“《秘密》还没下映呢,最终结果尚未确定,你特么就投降了?”

这是什么法军行为?

查到的真实数据,16家影院,后来扩大到18家,20天6万人次,35天8万人次。所以首日票房真的不多。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