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穷途末路的封建皇权(1 / 2)

就目前来看,贵州方面的战局之所以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一是因为明军现在主要的用兵方向是在东南,而非西南。

由于明军的精兵主力云集东南,西南方面自然也就难免单薄了些。

二则是因为贵州的地形实在难搞。

西南f4的地形都属于那种典型的高山密林,湿热瘴痢,在这样的地形中作战,受限于后勤供应的困难,明军的炮群很难发挥出威力来。

以至于清军可以凭借地形优势,营造工事据守。

而明军还拿他们没办法。

三则是因为贵州地方上民族成份复杂,各少民土司力量强大。

这些人虽然并没有旗帜鲜明的站队清廷,但他们却也没有站队大明。

而结果就是,大明在针对贵州地方布置兵力时,必须得准备好提前量,用于防备土司少民有可能的背刺。

以至于明军在贵州方面本就不多的兵力,还要被分散布置,自然也就没办法对清军形成压倒性的优势了。

也正是因为这三点,所以导致了现在明军于贵州的战局僵持了下来。

朱靖垵知道,自己若想要打破贵州的僵局,必须得从这三方面入手才行。

首先就是明军的用兵方向,这个没办法改。

以朱靖垵所制定的大战略来看,当前大明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先拿下整个东南的财税重地,进而扩大大明的战争潜力。

贵州即使再重要,重要性也大不过东南去。

朱靖垵只要脑子正常,就不可能将明军在东南的重兵集团给抽调到贵州去何满清钻山沟。

他要是真这么做了,乾隆估计得高兴死。

其次就是贵州的气候和地形了!

这更是无解的难题,别说这个时代了,哪怕是到了后世,西南f4的地形也依旧是老样子。

大规模基建所能改变的只是交通条件,而非地形和气候。

再说了,现在大明也没能力再西南进行大规模基建……

也就是说,朱靖垵若想要打破贵州现在的僵局,他所能做的,也就只有在土司少民这方面动动脑筋了。

思索了许久,朱靖垵又取出一张空白的宣纸来,提笔写道。

“着令礼部理藩院精捡相关官员,派往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联络当地土司,以重利驱动土司起兵反清,配合我大明作战……”

怎么说呢,虽然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乾隆他老爹雍正在西南实行的改土归流的政策是大势所趋,是附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的。

但是,要是从土司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特么哪里是改土归流啊,这特么明明是大清朝廷要谋夺他们这些土司传承了几百上千年的家业啊!

这特么能忍?

是故,现在的地方土司对满清朝廷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好感。

相较起来,他们还是更喜欢大明一点!

虽然前明时候,大明也搞改土归流,但力度却是不如满清这么大。

土司们所面临的压力,也要比现在小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有清一朝,地方土司经常作乱的原因。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在“改土归流”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小金川的土司叛乱了。

虽然大小金川之战爆发的导火索是土司之间的内斗,但在清廷入场之后,事情却是变了。

一场土司之间的内斗,变成了清廷和土司之间的战争。

而那些土司之所以会团结在大小金川这两个冒头的出头鸟身边,前后两次和满清死磕,说白了,根子其实就是在“改土归流”上。

是故,朱靖垵现在的想法是,大明可以用废除改土归流的政策,允诺地方依旧由土司自治为条件,忽悠地方土司出钱出力,帮助大明一起对付满清。

虽然朱靖垵此举是在公然开历史倒车!

但是,事急从权!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反清。

除去反清之外,其余的事情都可以商量。

只要能推翻了满清,朱靖垵有的是手段可以分化瓦解,收拾那些土司。

再说了,答应了的事情,也不一定就得兑现啊。

作为一个合格的封建余孽,一个合格的封建王朝统治者,对朱靖垵而言,食言而肥,过河拆桥,那是他的必备技能好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