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朝鲜版杀良冒功(1 / 2)

第284章 朝鲜版杀良冒功

所以,社会发展的本质其实就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了,受教育的成本就会下降,知识就会下行,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有受教育的机会。

然后旧有的社会秩序就会因为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被历史发展的滚滚大潮所彻底湮灭摧毁。

旧秩序被摧毁了,更加适应发展潮流的新秩序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这也就是所谓的,生产力发展倒逼社会进步。

是故,朱靖垵始终明白,他想对付士绅其实很简单,努力发展生产力就好了。

只要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什么社会变革,什么思想革新,什么政治制度改革,顺理成章的都会出现。

只是,发展生产力的事情需要时间,并非短时间内能够见效的。

是故,朱靖垵才有此忧虑!

举个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历史上满清之所以会灭亡,表面上是洋务运动的改革力度不够。

以至于清廷的发展跟不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然后被淘汰。

倒不如说是洋务运动整太过了!

以至于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发展,人民开了民智,结果清廷自己的变革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速度。

然后才被淘汰的。

说句实在的,满清要是不搞洋务运动,不开民智,而是继续压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继续深耕愚民政策。

辛亥年满清都不一定会灭亡!

只是,代价就是中华民族或许就要永远沉沦。

甚至是和印第安人一样,被洋人彻底灭亡,被从地球上彻底抹去了。

别怀疑。

这种事情那些洋人绝对是干的出来的!

不就是种族灭绝嘛,对他们来说,轻车熟路了好吗?

至于说朱靖垵担不担心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大明也步了满清的后尘?

说实话,朱靖垵是有些担心的。

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没见就连那么喜欢愚民和压制生产力发展的满清,都在历史的滚滚大潮下,被迫开始了洋务运动吗?

生产力发展就像是强那啥,在无力阻止的前提下,躺平享受其实是唯一的选择。

是故,朱靖垵现在所能做的,也就只有担任好自己舵手的身份,把好舵,控制好大明的前进方向,以免大明走了弯路。

至于说社会变革?

这事情朱靖垵也只能是尽量引导。

而无法控制!

就在朱靖垵翻看着手中的政务,吃着早饭的时候,外边响起了一阵通报声。

朱靖垵连头都没有抬,只是开口说道。

“进来!”

张进怀中抱着一封文书,来到了朱靖垵面前,开口说道。

“启禀殿下,广州方面用八百里加急送来的陛下的急信!”

“还请殿下过目!”

朱靖垵头也没抬,只是十分随意的开口说道。

“念!”

张进闻言,也不客气,展开急信便念了起来。

急信中一共说了两件事,一是行在方面决定,要在今年年节过后,启程向南京迁徙。

第二就是行在关于朝鲜局势的判断,以及王顺那扶持一个朝鲜宗室继位,然后帮助朝鲜复国的建议。

朱简灼在信中询问朱靖垵的意见,想要知道朱靖垵是怎么想的。

朱靖垵闻言,放下了手中啃了一半的包子,开始蹙眉沉思了起来。

迁都的事情不必多说,年后再动其实很正常。

迁都毕竟不是小事,这里面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少,慎重一些肯定是没错的。

但关于朝鲜那边的局势,朱靖垵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他心中在思虑,既然朝鲜都已经亡国了,那大明还有必须要再扶持一个朝鲜吗?

比起重新扶持一个朝鲜国王来,大明干脆选择扶持朝鲜的世道门阀,让他们来主持反清,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呢?

大不了可以许诺朝鲜的世道门阀,在战后,大明可以将他们册封为控制一方民政的土司嘛。

朱靖垵为了胜利,他都不介意在大明的西南开历史的倒车了,他难道还会在意朝鲜那边是不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吗?

再说了,如此的话,即使在战后大明无法吞并朝鲜,也能顺势将朝鲜给拆分成一片一片的。

如此的话,可以更方便大明控制朝鲜,让朝鲜变成大明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材料产地。

一举多得啊!

无论如何,也要比大明再扶持出一个完整的朝鲜白眼狼来要强。

再说了,现在朝鲜真正的统治阶级,可是世道门阀来着。

他们可要比朝鲜国王这个空头招牌更有号召力。

大明直接扶持世道门阀,这特么不就是拒绝中间商赚差价吗?

琢磨着这些,朱靖垵开口对张进说道。

“张进,你去取纸笔来,孤要亲自给陛下回信。”

张进闻言,抱拳而去。

不多时便为朱靖垵带来了纸笔。

朱靖垵也不客气,接过纸笔埋首伏案书写了起来。

他在信中先是问候了自己的父母,以及弟弟妹妹的身体健康,祝愿他们万事如意,然后才开始说正事。

首先就是迁都南京的事情,朱靖垵表示南京方面会提前做好接驾的准备,让朱简灼尽管放心的在年后动身。

而关于朝鲜局势,朱靖垵则是提出了,大明可以扶持朝鲜的世道门阀反清,然后册封那些世道门阀为土司的建议。

至于说广州方面会不会采纳?

朱靖垵觉得自家老爹应该不会拒绝。

在写完的信上签字用印,然后用火漆封好信封,朱靖垵开口让张进派人去将书信给送出去。

而他则是继续吃起了早饭,在吃完早饭之后,他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也是闲不下来!

朝鲜,汉城!

汉城外三十里是一处村庄,乡间小径纵横,田连阡陌,鸡犬相闻。

穿着打满补丁的短衫麻衣的农人手持镰刀,在田地里忙活着。

天空中的日头依旧毒辣,晒的农人的脊背一片通红,农人们累的直不起腰来,但手上的动作却是丝毫不停。

一个个的脸上都是发自肺腑的笑容!

小孩们和妇女也是挎着篮子,跟在大人身后捡拾着散落的到处都是稻穗。

今年实在是一个好年景,稻田里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几乎要压弯秸秆。

定然是一个丰收年!

看着眼前这丰收的景象,农人们即使再累,也是发自真心的感到高兴。

虽然今年朝鲜局势发生了重大变故,甚至是国都沦陷,就连国王都沦为了清军的战俘。

但是,这关他们这些农人什么事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