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挖呀挖呀挖(1 / 2)

朱靖垵闻言,脸上的表情是明显的错愕,但错愕过后便是发自肺腑的欣喜。

不枉他这段时间以来的辛勤浇灌,他的终于有人开花结果了啊!

其实,朱靖垵以为最先怀孕的会是黄莹莹,因为他在黄莹莹的房里待着时间最长,给黄莹莹的浇灌也最多。

不成想,最先怀孕的竟然会是何毓秀!

不过,这倒也无所谓。

朱靖垵需要的只是一个怀孕的女人来证明他的生育能力,需要一个继承人来稳定人心。

至于说这个女人是谁,继承人到底是谁生的,那不重要。

面露喜色的不光是朱靖垵,就连坐在上首位置的朱简灼也是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太子的姬妾终于有孕了,这也算是解了朕的一件心事啊!”

书房内的文武大臣们见此,纷纷开口说道。

“臣等恭贺太子殿下”

在得知朱靖垵的妻妾有孕之后,这些人也是纷纷松了一口气。

心中一直积压着的某块大石瞬间被搬开了!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而言,传承有序,这是关乎国本,关乎社稷兴衰的大事。

没有人能不在意!

朱靖垵刚准备挥手让宋时庚退下,然后他好继续向众人讲述战略。

朱简灼却是一摆手说道。

“战略会议一会儿再开也不迟,靖垵,先随朕去看看朕的儿媳吧!”

朱靖垵闻言,也是点头道。

“听父皇的!”

语罢,父子二人便一起向着太子府而去。

大清乾隆四十五年,初春。

草长莺飞,御花园内的花草散发着草木的芬芳,奇花异草争奇斗艳。

一阵轻柔的春风吹来,嫩绿的青草随风摇曳着身姿。

一只飞鸟从湖面掠过,翎羽刮到了湖面,掀起一道道涟漪。

乾隆坐在湖边的一座凉亭内,手中握着一根鱼竿,湖面上飘着的浮漂一起一伏。

从他身边那一盘空了的点心盘来看,他在这里应该已经坐了许久了。

只是可惜,乾隆身边的鱼篓却还是空的。

一条都没有!

很明显,今天某个钓鱼佬是要空军了。

这对一个钓鱼佬来说,实在是莫大的打击。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的乾隆身边的气压非常低,就连李玉这个心腹太监也是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

生怕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惹毛了空军的钓鱼佬,被剁碎了丢湖里打窝。

只是,就在这时候,凉亭外响起了一阵喧哗。

一名内侍在通报之后,急急忙忙的跑到了乾隆身边,开口说道。

“皇上,军机处有紧急军情!”

乾隆闻言,脸上的表情一变,如释重负的放下了手中的鱼竿,开口询问道。

“怎么回事?哪里来的紧急军情?”

小太监闻言,不敢隐瞒,直接了当的开口说道。

“回皇上的话,是淮南方面传回来的紧急军情!”

“明贼太子率部渡江,进驻扬州,明贼的北伐作战一触即发”

乾隆闻言,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脸上的表情也是变得相当的凝重。

明贼太子既然亲自渡江到江北了,那就说明明贼估计很快就要发动北伐了。

思索着这些,乾隆冷着脸说道。

“传令下去,让军机处的几位军机大臣前去养心殿觐见议事”

乾隆现在的心情非常的凝重。

因为,朱靖垵所带给他的心理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大明派出朱靖垵,就像是楚军派出了霸王项羽,大汉派出了冠军侯霍去病,李唐派出了天策上将军。

哪怕光是一个名字,就能令敌人闻风丧胆!

截止目前为止,大清在朱靖垵手上丢掉了几乎整个南方,前后折进去了数十名督抚总兵一级别的大员。

损兵折将更是达到了数十万之巨!

但是,即便如此,大清却从未曾在战场上挫败过朱靖垵的攻势,哪怕一次。

面对这样一个战无不胜的敌人,谁又能不害怕呢?

光是朱靖垵的这个名字,就足以让清廷上下为之颤悚了。

乾隆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到凝重。

现在朱靖垵亲自抵达江北,那淮南的局势可就真的要危险了

大清能否挡得住明贼的进攻,现在乾隆心中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他现在惟一能指望的就是,希望大清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编练出来的八旗新军,可以在战场上同明贼匹敌,挽回一定的局势吧。

紫禁城,养心殿!

乾隆端坐座位上,眼睛微微眯起,仿佛是在思索着什么。

而在他的面前,丰升额,李侍尧,梁国治等人跪的整整齐齐,等着乾隆的训话。

乾隆目光扫视一圈,开口说道。

“当前的局势已经很明显了,明太子渡江抵达江北,既然如此的话,那明贼下一步的动向,必然会是淮南一线。”

“淮安,徐州,凤阳,都有可能是明贼的主攻方向。”

“大家都议一议吧!”

“我大清接下来该如何应对明贼的攻势?”

乾隆眯着眼睛,一双眸子里反射着冷光。

在清廷上下看来,朱靖垵既然已经抵达了江北,那明贼的总攻方向绝对就是在江北。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朱靖垵本人的动向,可能是一场战略欺诈。

而在他的面前,丰升额,李侍尧等人对视一眼,丰升额站出来说道。

“启禀皇上,要奴才来说的话,主战场大概率会是在凤阳!”

“明贼若是北伐,先取凤阳的概率要远在淮安和徐州之上。”

“因为,凤阳曾经是明贼的中都。”

“对我大清来说,凤阳不算什么,但对明贼来说,凤阳却是有着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

“是故,奴才提议我大清当将八旗新军主力集中在凤阳布防,用于挫败明贼的北伐攻势。”

丰升额想要靠着大清手上的八旗新军,和明贼在凤阳硬碰硬的来一场决战。

借此来挽回大清于战场上的不利局势。

乾隆闻言,微微颔首,将目光看向了李侍尧,开口询问道。

“侍尧,此事你怎么看?”

李侍尧闻言,也是开口说道。

“奴才赞同丰升额大人的意见,但奴才觉得鸡蛋不应该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谨慎起见,奴才的意见是,可以将我大清在淮南的兵力一分为三,分别驻扎在淮安,徐州,凤阳三地,呈三角之势,相互策应,相互增援。”

“以应对明贼北上之威胁!”

淮安,徐州,凤阳三地正好呈三角之势,在此处布置防御其实是很不错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