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绥远炮战(1 / 2)

关外,绥远城。

重炮轰鸣声不断的响起,大地上不时的腾起一团团硝烟。

黑乎乎的炮弹破空,发出一阵呜呜声,向着绥远城的方向射去。

轰!轰轰!

黑乎乎的炮弹裹挟着恐怖的动能砸在绥远城的城墙上,但却未能取得什么明显的战果。

因为,城墙的倾斜角有着相当不俗的卸力效果。

除此之外,明军还在绥远城的城墙上垒了一层沙袋。

炮弹射过来其实是落在了沙袋上,动能几乎全被沙袋吸收了,很难产生实际杀伤效果。

这些被用来轰击绥远城墙的火炮,清一色的都是沙俄的火炮。

蒙古人并没有铸炮的能力。

满清虽然有铸炮的能力,但永璇一个孤家寡人,他自己也干不了。

这些火炮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西伯利亚各地征调来的。

要跨越西伯利亚的大荒原运输火炮,成本可谓是相当的高昂。

本来彼得罗耶夫还指望己方的重炮能够在南下作战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不成想,如今却是只能听个响。

面对加装了沙袋工事的棱堡,像是现在俄军所用的这种打实心弹的火炮,几乎无法造成实际的毁伤效果。

黄惟站在绥远城头的一道防御工事内,手中握着望远镜,眺望远处的联军的兵力布置情况。

“师长,敌军的火炮已经全部进入我军的炮击范围之内了,我军火炮是否要现在开火将其摧毁?”

炮兵团团长周强开口请示道。

绥远的明军现在之所以单方面承受炮击,而没有展开还击,自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火炮。

而是为了要将敌人放近了再打!

争取用一轮齐射,彻底解决敌人的炮兵威胁,为此次绥远之战开一个好头。

黄惟闻言,面露思索之色,然后点头说道。

“让我军各炮组计算好射击诸元,使用开花弹,一轮齐射给我敲掉敌人的火炮。”

周强闻言,当即抱拳而去传令去了。

随着一道道军令下达,绥远城内的明军炮组开始做起了射击准备。

熟练的炮手们开始计算射击诸元。

然后不断的调整着炮口的角度。

至于说装药量?

现在明军火炮的装药量都是固定了的。

不同重量的药包适用于不同的距离,不需要上了战场之后炮手再进行临时分装。

极大的保障了炮击的效率,精准度,以及最重要的安全性。

因为,并不是每个炮手都能把握好装药的份量的。

少了无非也就是打不中,可多了,那是有炸膛的风险的。

……

彼得罗耶夫手持单筒望远镜,眺望远处的绥远城,表情阴沉。

“我军的炮击无法取得有效战果,我不明白明军的棱堡究竟是怎么修的,火炮怎么就一点也打不动呢?”

欧洲本土也有不少棱堡。

彼得罗耶夫和科耶维奇当初在欧洲战场作战时,也没少指挥军队进攻棱堡。

那时候,炮击虽然也无法威胁到棱堡的主体建筑。

但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不至于一点效果也没有!

如今战场上的一幕,实在是太令人感到沮丧。

永璇见此,开口解释道。

“现在明军应该是在绥远城的城墙外布置了一层沙袋工事,用于防炮。”

“之前我大清兵在中原战场和明军作战时,双方都没少用这一招。”

“沙袋工事对实心炮弹的炮击有着相当不错的防护效果。”

永璇当年虽然没有参与过明清交战的战事,但他作为大清的皇子,既然被外派出去外镇一方了,那对军事手段就不可能毫不知情。

沙袋工事永璇心中有数。

彼得罗耶夫和科耶维奇闻言,都是神色一动,心中起了心思。

既然事实证明沙袋工事对防御炮击有奇效。

那他们不妨也学习一下。

下次再和奥斯曼开战的时候,或许可以减少些伤亡。

片刻之后,一旁的科耶维奇冷着脸说道。

“既然炮击无法奏效,那就传令部队,让部队直接向绥远城发起进攻吧。”

“无非也就是伤亡大一些!”

按照欧洲战场上的作战管理,为了尽量减少军队的伤亡,沃邦攻城法必须得在足够密度的火力掩护下进行。

如今既然炮击无法奏效,那也就只能让己方的部队,就这么直接上去挖壕沟了。

彼得罗耶夫闻言也是点头说道。

“打仗嘛,哪里有不死人的。”

“大公阁下,您说呢?”

说话间,彼得罗耶夫将目光看向了永璇。

意思很明确,他们沙俄的士兵很金贵,这种做炮灰的活儿,要让蒙古人上。

永璇见此,也没有拒绝,只是点点头说道。

“嗯,让军队直接挖掘壕沟吧。”

语罢,他便准备去找那些蒙古王公,让他们各自出人,准备对绥远城发起进攻。

只是,还不等联军这边有所动作。

只听得轰轰一阵巨响轰鸣。

绥远城的城头接连腾起了一团团硝烟,炮弹破空发出一阵呜呜声。

如同雨点般密集的炮弹,向着沙俄的炮兵阵地落去。

炮弹落地,轰的一声炸开,硝烟和火光飞速弥漫开来。

一发开花弹直接落在了一个炮组旁。

轰的一声,开花弹爆炸所产生的气浪直接将重达千斤的火炮掀翻,几个炮手也是被火焰和硝烟吞噬。

下一瞬间,炮组内的火药被引燃,发生殉爆。

轰的一声,大地上腾起了一朵小蘑菇云。

沉重的火炮和炮组成员都被炸飞上了天。

随即,被炸飞的火炮重重的砸在地上,发出咚的一声巨响。

火炮的炮身发生了明显的形变。

而那些炮组的炮手更惨,被炸飞上天的时候还是一个完整的人。

但当他落地之后,却是已经变成了一堆残肢断臂。

场景触目惊心。

明军的炮击精准且犀利,轰隆隆的炮击声中。

沙俄的那些个炮组几乎全部被一一点名摧毁。

仅仅只有几个幸运儿运气比较好,在明军的炮击中幸存了下来。

之所以明军的炮击效果如此精准,则是因为沙俄的火炮都是滑膛炮,而明军的火炮却都是线膛炮。

线膛炮的射程可比滑膛炮远多了。

也就是说,沙俄的火炮若想打到绥远城,那他们肯定会进入明军火炮的炮击范围之内。

再加上明军这边有热气球观测校准,这才有了明军这次炮击惊人的命中率。

……

轰隆隆!轰隆隆!

震耳欲聋的炮击声不断的响起。

在无数人的注视之下,明军的火炮不断的开火,对联军的炮位进行补刀。

<div class="contentadv">

一发发炮弹不断的飞掠而过,炮弹落地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