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鹰犬 后路 后顾(1 / 2)

第231章 鹰犬 后路 后顾

就在何炜皱眉盯着那作战图时,肖将军和那名年轻的中将军官也来到了何炜身边,那年轻中将用一种探究的目光仔细的扫量着何炜。

对这个得到肖将军如此器重,同时做事又有些随意的少校军官似乎颇有些兴趣。肖将军见何炜看的入神,便对身边的中将说道:“荫国啊,此人就是我之前跟你提起的何炜。”

何炜的思绪被肖将军打断,抬起头来,只见刚刚自己扫见的那名年轻中将和肖将军并列站在自己身后,何炜赶忙立正,向二人敬礼:“二位长官好。”

肖将军拍了拍何炜的肩膀,指着年轻的中将说道:“这是第七十八军的宋希濂宋军长,算是你的黄埔学长。”

何炜听到这个名字,心道原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鹰犬将军宋希濂。

此人系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字荫国,是当前国军中的翘楚人物,亦是少年得志,二十三岁当团长、二十四岁当旅长、二十六岁当师长,堪称是国军将领中的一时之选,今年不过才三十岁,就已经担任第七十八军的中将军长兼任第三十六师师长。

就连此前见过的王耀武,在这位面前,也不敢十分有底气的讲出年轻有为四个字、

这第三十六师实则脱胎于大名鼎鼎的警卫军系统出身的中央军精锐第八十八和第八十七师,亦是军中精锐,在后世的网络平台上,第三十六师与第八十八师和第八十七师并称为所谓的三大德械师,虽然这个称号基本是网络段子汇集而成的产物,但三十六师也的确是国军中的一支劲旅。

在原本的金陵保卫战中,第三十六师虽然编在金陵卫戍军的序列里面,但没有被拉上去参战,其接到的命令是:着该师主力布置于龙王庙附近,担任玄武门、红山、幕府山至挹江门之守备任务,并与幕府山要塞协同作战,且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七十八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

换句话说,第三十六师在原本的金陵保卫战中扮演的就是现在宪兵部队的角色。

负责看守渡口码头,负责收集船只,负责阻挡溃退士兵,不过,在原本的金陵保卫战中,即便是执行了这样相对安全任务且掌握了渡口的第三十六师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结果,而是和各处后退的部队发生了冲突,甚至自相残杀,最终也有将近一半的兵力在金陵保卫战中全军覆没。

只不过由于何炜的存在,原本应该由三十六师承担的任务现在已经由宪兵部队担当,不过这第三十六师竟然也没被拉上去,依然被部署在了下关一线辅助宪兵警备码头后路,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历史的惯性了。

“长官好。”

何炜又给宋希濂敬了个礼,宋希濂只是点了点头,随即笑着说道:“原来你就是那个抢了日本人坦克,又夺获联队旗的小字辈黄埔生,听说何教官还给伱亲自授勋了,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宋希濂只是淡淡一笑,没有过度的反应,何炜同时也在暗暗打量着这位著名将领,此人称得上是少年得志,而且资历丰厚,和此前见过的王耀武完全不同。

如果说王耀武身上有着一种质朴的山东老乡气息,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淳朴和接地气,同时又会带着无比的热情来接近你,而宋希濂给人的感觉则截然相反,颇有一股年轻人的锐气和锋芒傲气。

同样是知道了何炜所立下的功勋,王耀武是热情的拉拢并投出橄榄枝,毫不掩饰的延揽人才,宋希濂却仅仅是一笑而过,同时毫不客气的将何炜归类为后生晚辈。

何炜嘴上没说什么,心下却在腹诽,他宋希濂的确是黄埔一期生,我何炜也确实是黄埔十一期的后辈,可说到底何炜也就比宋希濂小了八岁,他这又是晚辈又是后生的,莫名其妙的让何炜有一种自己成了他子侄辈的感觉,感觉有点吃亏。

肖将军在一旁补充道:“何止如此,他最近可是又干了一桩捅破天的事情。”

何炜当然知道肖将军所说的捅破天的事情是什么,必然是自己阵斩了朝香宫鸠彦王之事。

而宋希濂显然还不知道此事,遂对肖将军投向了好奇的目光,然而肖将军也不想把这件处于保密核实状态中的大事捅出去,遂话锋一转,说道:“还有,这用渡船送老百姓过江和这个防御圈的初步设想计划和部分工事的基本草图也是他的手笔。”

宋希濂依然只是微微点头,肖将军这时又对何炜说道:“这防御工事是修好了,但是各个部队后撤后的预定守备位置却是卫戍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们拟定的,何炜,你觉得卫戍司令部拟定的部署如何?”

“长官,就部署来看,还算的上是合情合理,基本上是战斗力较强的中央部队顶在前面,战斗力较差的部队部署在侧后,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我担心的是,部队能否有序的撤退到防御圈中,如果部队不能保持有序撤退,那在防御圈中有序布防就无从谈起了。”

“一共十二个师的部队,虽然迭经血战,但是撤退下来不垮掉的问题总归是不大的,况且对于部队的撤退,卫戍司令部应当也有安排,一旦决定全线撤退,肯定会对撤退的布置做出部署,谁来掩护,谁先撤退,我觉得卫戍司令部会做出相应的决定,总不至于一团糟,唐长官绝不会坐视不管。”

肖将军正色说道。

显然,何炜对防御圈的防御部署没啥意见,但是他担心的是正依托城墙和日军血拼的各部队能否安然有序的进入预定阵地,而肖将军对此明显要比他乐观许多,认为卫戍司令部会对此做出安排,甚至是周密的安排。

甚至,面对曾经和宪兵部队产生龃龉的卫戍军唐司令长官,朴诚的肖将军依然还在以己度人,认为其会尽到应尽的责任。

在战前和肖司令谈论金陵保卫战的战局时,何炜就多次隐晦的提醒肖将军这位唐司令担任卫戍司令的种种弊端和缺陷。

可以肖将军的为人性格,又怎么会以阴暗的视角来揣度唐长官?他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自身的行事方式和传统军人守土有责的观念,在他看来,身为卫戍司令,唐司令有理由,也有责任做好部队的撤退组织事宜。

原本的金陵保卫战中,身为全国宪兵部队副司令的肖将军也正是因为莫大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才会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依旧坚持组织所部撤退,并最终战死在金陵,实现了他效忠国家民族的抱负。

如果何炜不是一个穿越者而是土著,对卫戍司令唐长官的看法或许会和肖将军一样,金陵卫戍司令长官这么一个统御十几万大军的高级军官,怎么可能不对十几万部队的撤退做出妥善的安排?

可惜,身为穿越者,他还真的知道原本的金陵保卫战撤退的混乱与草率到达了什么地步,那位唐司令长官是豪门富二代出身,身为湘军宿将,其打仗作风先天性的包有疯狂的狼性和果敢,可与此同时,却少有面对挫折和混乱状况的心态。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原本的金陵保卫战中,这位唐司令长官匆忙之下颁布的撤退命令简直是草草了事,撤退的第一梯队居然是他所在的卫戍军司令长官部,第二梯队是卫戍军所辖的炮兵,战车部队和宪兵等特种官科部队,第三梯队则是守备下关的第三十六师,至于那些在城内作战的部队,则一概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后世网络上对这位唐将军赋予的一苇渡江的绰号,绝非是空穴来风。

何炜怕的就是这点,现在下关附近的防御工事已经准备停当,这菜是准备好了,可他娘的万一那位唐长官来了次故态复萌,导致在前沿血战的部队发生极度的撤退混乱,部队在撤退中失去秩序甚至是自行瓦解,那这桌菜可就白准备了。

于是,何炜继续开口委婉的说道:“长官,其实当下我卫戍大军之生死存亡,撤退之成败与否,尽皆系于唐长官一身,可考虑到中原大战和桂唐战争时唐长官的作战风格,我们恐怕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