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主动出击(1 / 2)

第326章 主动出击

1938年8月1日,半壁山要塞指挥所。

何炜神色凝重的坐在阴冷的指挥所作战室长桌上首,余光不时扫向狭小观察口外隐隐绰绰的江面雾团,仿佛那缭绕的水雾之气就是当前扑朔迷离,情势紧急的战局。

长桌上,几十名何炜麾下的少校及以上军官分别落座于两侧。

几十名军官虽称不上是将星云集,可内中亦不乏中校与上校官阶者,仅就与会军官的数量与军衔来看,这场即将开始的半壁山守备司令部军事会议已有了师级单位司令部会议的气象。

当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李延年那十分荒唐而随意的一纸命令。

就因为这一纸命令,何炜一个中校具备了指挥第三八五旅少将旅长马骥的权力,也堪称是军中奇闻。

而归何炜指挥的兵力也连日来不断的扩张,达到了一个极为可观的数目。

目前,以何炜担任指挥官的半壁山要塞守备司令部下属的部队,计有何炜的陆军突击总队全部,马骥的陆军第一九三师三八五旅所部三个步兵团,即步兵第一一二四团,步兵第一一二五团,步兵第一一二六团,胡日贞的机械化重炮营,黄调棋的七五高射炮连,以及雷中威的海军炮队和一支海军水雷队。

故而,今日的军事会议才有这满桌满屋校级军官的排场。

而何炜在掌握了如此重兵后,以半壁山要塞为中央的防御体系也在他与参谋处加班加点的布置之下逐步成型,趋于完善。

目前,何炜指挥的半壁山要塞守备部队的防区被划分为了三处,即半壁山基本阵地,沿江浅近纵深阵地和湖网广纵深阵地。

其中,半壁山基本阵地以山体要塞为基本依托,部署了突击总队的步兵第一营,炮兵营,机械化重炮兵第十团的第二营,七五高射炮连以及海军炮队和海军水雷队,这支守备于山头基本阵地之上的部队,将以半壁山上的永备式野战工事作为掩护,直接攻击控制江面和附近的陆地纵深地带。

而基本阵地的主要攻击手段则当仁不让的由遍布半壁山上的各种火炮担任。

布置在半壁山上的炮兵群计有突击总队炮兵营的六门七十五毫米日式九四式山炮,六门俄造七十六毫米m1909式山炮,六门俄造四十五毫米战车防御炮,胡日贞所部陆军机械化重炮兵第十团第二营的八门德国造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榴弹炮,雷中威所部海军炮队的一门日本造一百二十毫米舰炮,一门七十六毫米高平两用炮,两门五十七毫米机关炮和一门二十毫米厄力孔机关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由四门七十五毫米博福斯高射炮组成的七十五毫米高射炮连辅以防空,以及一个用以封锁江面的海军水雷队。

各种各样的火炮累加上去后,不大的半壁山已经被何炜打造成了一个以火炮为刺球的“刺猬。”

沿江浅近纵深阵地的驻防部队为突击总队的第二营与第三营,这两个营分别部署在半壁山左右两侧的江岸浅近纵深处,以防日军从半壁山两侧登陆,在这段时间内第二营与第三营在半壁山两侧的浅近距纵深处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完成了对半壁山左右两翼的保护与屏障。

而在半壁山后方湖网纵深阵地布防的,则是马骥所属的第三八五旅下属的三个野战步兵团,这三个一团以一个团部署在半壁山后方正面的大小熊山高地,以两个团在半壁山右纵深处至富池口之间的广大水网地带构筑阵地布防,护住了半壁山的后路。

这三处阵地,共同组成了半壁山要塞及附近的整个防御体系,在黄梅与广济一线发生接火后,深感危机的何炜又命令各部做进一步的战斗准备。

下属各部队的步兵进一步的加固了已构筑的工事,在各自预定阵地前设置障碍物,扫清阵地前的射界,破拆附近已经逃的空无一人的村落民房。

位于半壁上的火炮炮兵群也进行了对江面目标和对陆上目标的试射,标定了各种情况下的射击参照物和射击诸元。

而作为辅助支援兵科的通信,辎重,卫生等部门也都做好战备工作,各个部队的通信单位已经建立起了互相联络沟通的有线以及无线通信网,几处预定的战时粮弹受领补给所也在突击总队后勤处主任李有财的牵头指挥下建立完成,临时野战医院也组织了起来。

总之,何炜麾下的半壁山守备部队已经极尽可能的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由何炜精心打造的,以半壁山为中心的整个防御体系说是固若金汤无人可破自然是有些夸张,但让攻来的日军部队撞的头破血流,崩掉日本人几颗大牙,何炜自问还是做得到的。

而今天这场颇具规模的军事会议的由头,则是因为前线的战斗状况进一步恶化,前方的战局再一次突变。

长叹一口气,整理好心神,何炜转头看了突击总队的参谋主任王元灵一眼,凝神说道:“王主任,开始吧。”

王元灵起身霍然立正,向与会众军官立正后,打开文件夹,取出一份文件后缓缓开口念道:“诸位同仁,诸位长官,据本部所

汇集战报,于黄梅广济外围之我军与日军接火达半月,我军第一八九师开赴黄梅,以县城为据点,堵杀来攻之敌,现日军正以步骑炮空协同向黄梅县城发起猛攻,我军亦寸土不让,双方战斗情况倍极惨烈。”

王元灵念完这份战报,顿了一顿,扫视着与会的军官们,除却个别几个军官,大多数人都是面无表情。

的确,黄梅广济一线的战斗虽然激烈,可这两处县城处在田家镇外围,和半壁山更是隔着一条江,即便是那里的战斗再为激烈,可暂时对位于长江南岸的半壁山阵地还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因此绝大部分军官都能保持镇定。

可随即,王元灵却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据前线战报,在南岸日军也开始了大规模进攻动作,日军以湖口附近地区为基地,集结大批陆军部队以及海军舰艇向九江发起了攻击。”

“自9日起,日军不断以舰炮和扫雷舰艇清除我海军于长江上布设之沉船阻塞线。至22日午夜,日军一部,在海军军舰与汽艇的配合之下,利用夜暗和风雨,进至鄱阳湖之鞋山附近,23日零时20分开始,在海空火力掩护下,于姑塘附近登陆,守备该处之我军预备第11师奋力抵抗,奈日军海空火力极为凶猛,终力战不支。”

“嗣后,我军第128师奉命增援,亦未能奏功,我军残部陆续退往九江、星子。24日拂晓,登陆之日军继续增兵向西攻击。我军之第8军向西攻之日军反击,激战至25日晨,第8军阵地被日军突破。”

“同日,日军于由九江附近登陆,并以一部由姑塘方向沙河附近攻击前进,与九江登陆之日军会合,25日对九江发动总攻,当日夜,日军攻入九江城内,我军与日军巷战一夜后不支退出九江,26日晚,九江失守。”

王元灵说完,扫视与会的众位军官一圈,对何炜点点头后坐下,而与会军官们的表情,在王元灵话音甫落之后都变的极为精彩,惊诧者有之,担忧者有之,惊恐者亦有之。

如果说黄梅广济一线的战况在田家镇要塞,以及长江的遮蔽与掩护下,可以让军官们尚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坦然对之。

可九江的突然失守,却是让与会的军官们实打实的感受到了前线战况之恶劣,负责九江一线守备的乃是国军的张发奎部第二兵团,下属有四个军,其兵力和整体实力在国军各个部队之中也算的上是上上之选,可谁能想到在日军重兵集团的猛攻之下,九江还是就这么失守了。

而更让与会军官们感到担忧的,则是日军下一步的进攻方向,此前日军的一系列动作和攻势的目标所在都在长江北岸,而今其突然登陆,攻克九江,相当于已经在长江南岸打开了突破口,站稳了脚跟,与长江北岸大肆攻击的日军形成了交相呼应的态势。

而于南岸的日军只要沿江长驱直入的发起攻击,半壁山要塞阵地与附近的富池口等要隘也定将很快陷入战火之中,面对当前危如累卵的局面,参会的军官们当然都是无比的担忧。

将军官们的反应尽收眼底,何炜却不为所动,面色如常的清了清嗓子,说道:“刚刚王主任已经讲了前线的最新战斗情况,前线战况突变,本部不可坐坐视不管,坐等着日本人打过来,以我的决心,本部即刻起一定要行动起来,为接下来的作战打好基础,今日将诸位召集而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看法,诸位对本部的防御部署以及接下来的行动有何见解,尽可畅所欲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