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何惧人间尽苍茫】(2 / 2)

九锡 上汤豆苗 278 字 1个月前

景军在他的指挥下逐步蚕食定州北部,庆聿忠望这些天没有领兵的任务,于是在临时元帅府内尽心地侍奉庆聿恭。

厉天润沉思良久,缓缓道:“后勤辎重情况如何?”

然而即便是这苍茫寂静,于他而言也是如此珍贵。

厉天润没有给他劝说的机会,不容置疑地说道:“下去做事吧。”

“十一月十四日,萧都督下令调镇北、广陵二军从涌泉关北上定州。十六日,定州军各部在匆匆休整之后,北上前往汝阴城北面组建第二道防线。然景军已经占据定风道和定州北部五城,仅有封丘城还在飞云军的掌控之下。目前推测,景国庆聿恭的目标暂时是定州中部,汝阴城为重中之重,定、淮两军将联手抗敌。”

庆聿忠望没有矫情地推辞。

“念。”

灭骨地当即起身应下,对面的陀满乌鲁虽然不太爽,但是肯定不会在庆聿恭面前较劲。

庆聿恭淡然道:“你认为我军接下来要出几分力?”

“为何?”

晚些时候,厉天润回到书房,静静地坐在窗前。

“臣厉天润启:现今北疆战局纠缠反复,敌军势大,遮天蔽日,我朝边军囿于边境漫长,处处受制。臣思之良久,若要扭转被动不利之局面,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臣累受皇恩浩荡,唯存报国忠君之念,方不负郡公之爵、都督之职。”

这是厉良玉的本职,他连忙应道:“回大都督,一切如常有序,朝廷筹措的第三批粮草已经运至平阳府,下官正在进行调配转运,绝对不会影响前线将士的用度。”

庆聿恭眼中风雪渐起,似有故人之影,一字字道:“不要将你的目光局限在一城一地,心里不能只有某一个固定的敌人。”

厉良玉眼眶微红,最终只能行礼道:“遵命。”

“遥想当年蒙山之战前夕,陛下与臣计议良久,彼时情景历历在目。眼下强敌进犯一如当年,臣虽病体残缺,仍愿献策于御前,领军于阵前,以解边疆之危,以佑大齐河山。”

“齐军和赵军有所不同,他们前两年兵锋犀利大捷不断,定州战场的第一战肯定会十分惨烈,所以我军务必要做好心理准备,竭尽全力才能取胜。虽说南齐定州都督是李景达,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真正的主帅肯定是萧望之。倘若齐军首战告负,以萧望之的能力肯定可以收拢军心,经历过挫折的齐军恐怕会更加难缠,到那個时候我军反而要小心行事。”

入冬之后,厉天润的病情逐渐加重,纵然有薛怀义这样的当世神医在旁盯着,也无法让他恢复如初,毕竟任何时代人力终有穷尽时。

他虽然是都督府的文官,但是对军事显然不陌生。

开战至今,敌军看似风风火火,实则只是在西线高唐城附近取得些许战果,以及那几支进入靖州境内袭扰百姓的景军骑兵。但是这些骑兵不敢深入,无非是隔靴搔痒,而且前些天厉冰雪飞书回报,飞羽军已经将这几支景军骑兵赶了回去,靖州军各部重新扎好边境的篱笆。

“继续。”

“是,父王。”

厉天润暂时停笔,看着窗外萧索的冬日庭院,眼中悄然浮现一抹贪恋之色。

大体而言,靖州防线不存在急迫的危险,厉良玉也并非是在担心前线骁勇善战的将士们,而是因为厉天润的身体状况忧虑。

七万大军所需两个月的粮草,这意味着厉天润准备转变被动防守的状态,在靖州西线发起一场会战。

挑窗之外,暮色溶溶。

庆聿忠望知道这是考校,其实这些天他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于是从容地答道:“禀父王,儿认为要先尽全力再收回五分力气。”

靖州这边则处于相持阶段,燕景联军稍微占据优势,当然这是厉天润有意麻痹对方的策略。

陀满乌鲁慨然道:“王爷,末将知道那支匪军仗着地利很难缠,先前仆散嗣恩甚至在山中丢了性命。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们需要保护没有战力的几万名老弱妇孺。在末将看来,强攻宝台山倒也不必,只需要将矛头对准他们必须要保护的亲眷,如此足以让他们自顾不暇无力窥视我军。末将对于这种清剿很有心得,先前在平定赵国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战例。如果王爷决定收拾那些山贼匪类,末将保证不会让王爷失望。”

蒙山城靖州都督府的节堂中,厉良玉收起军报,有些担忧地望着靠在太师椅上的父亲。

他轻轻一笑,又摇摇头,眼神重归从容坚毅。

再度提笔,一气呵成。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