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黄蓉的选角(1 / 2)

《末代皇帝》值得一演的角色就三个,溥仪、婉容和文绣。

其中文绣是个配角,戏份不多。

当初邬君梅去面试的时候,因为她没有公司,制片方就随便给了她六百块钱的片酬。

邬君梅还挺高兴,因为八十年代,六百块钱还挺多的。

而且剧组的厨子是贝托鲁奇从意大利带来的,经常给大家做披萨吃。

那年头内地物质条件不好,对于第一次吃披萨的邬君梅来说,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后来戏拍完了,贝托鲁奇过意不去,悄悄塞给了邬君梅2000美元,让小姑娘十分感动。

这是为她好!

翁美玲的性格不适合娱乐圈,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心理太过脆弱。

这种状况是不是很熟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嘛!

就连金庸都站出来摇旗呐喊,高呼刘桦和陈玉莲就是他的杨过和小龙女。

不红也就罢了,也许还能好好的活下去。

果然,尽管白杨经纪公司的女演员们一个个都打扮的花枝招展,跑去试镜黄蓉。

所以,这次拍摄《射雕英雄传》,亚视依旧采取和内地合作的策略。

这次轮到射雕,就亚历山大了。

杨叶对邬君梅没什么兴趣,他希望自己公司的人能够中选。

但是,如果让现在的人去吃他小时候吃过的那种食物,往往会得到真踏马难吃的评价。

《孔雀王》并不像原时空那样拍了两部就无疾而终,现在已经拍到第三部了,后面还会接着拍,少说也得出个五部。

你别管这个称号二逼不二逼,总之就是代表她当年非常的火!

现在,时间相隔太久,76到86,相差十年,已经隔了一个年代了。

后世嘲笑陈妍希的小龙女是小笼包,你去看看李通明的小龙女,那踏马才是正宗小笼包好不好?

红了,必然是个悲惨的结局。

香港观众怎么骂黄日华,内地观众就怎么骂李亚朋。

第二,亚视不惜工本,对拍摄方式进行了升级,之前佳视、无线的金庸剧,打斗方式是非常沙雕的。

米雪版射雕珠玉在前,实在是太火了,是香港第一部收视破百万人口的电视剧。

第一,之前拍《雪山飞狐》的时候,是和长春电影厂、潇湘电影厂合作,跑到东北、湘西去取景。

挺好!

亚视这版《射雕英雄传》注定不可能是原时空83射雕的原班人马。

道格拉斯·亚当斯的作品以幽默著称,他的这三句话,也充满了调侃的智慧。

2、大多数在我10-30岁之间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经典。

亚视金庸剧都是启用元奎,元彬这些七小福中的人来做武术指导,呈现的是电影级的打斗。

但问题在于,香港观众认为:老子看米蓉儿不就行了,何必要看你这个山寨版的翁蓉儿?

你既不如米雪长得靓,又不如米雪可爱!

港媒的嘴那是相当毒的,差点把翁美玲骂到自闭。

由于翁美玲和米雪一样,都是龅牙妹,摹仿起来还真有几分神似。

83射雕和神雕在香港同一年播出,待遇却截然不同。射雕恶评如潮,神雕却好评爆棚!

但是在内地,又是另外一种状况:

内地的83射雕好评如潮,83神雕就冷冷清清。说起神雕,大家都吹95神雕。

……

那是要掉逼格的,经纪公司也不可能同意!

没错,后来内地版射雕出来的时候,也是这个待遇。

因为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杨盼盼都是无线的人,亚视是不可能启用他们的。

这是这个年代的一贯做法,比如《末代皇帝》也是这么玩的。

李赛凤绰号“清纯打女”,能打的没她漂亮,漂亮的没她能打。

而《神雕侠侣》,虽然有76版在先,但是罗乐林和李通明这对杨龙,颜值低到令人发指。

由于少女时代的小姑娘们嚷嚷要去试镜,杨叶不好厚此薄彼,就让她们都去了。

杨叶提出这点要求,根本就是在给他的徒儿开后门。

说到83射雕,在内地是非常受欢迎的,评价特别高,豆瓣评分高达9.2分。

事实上她自杀过不止一次,早年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就自杀过。

而新一代的东西出来之后,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既定认知,则往往会嗤之以鼻!

比如,有人会坚定地认为小时候吃过的某种食物,是最好吃的。

大家一致认为,76射雕才是最经典的,83射雕拍的什么几把玩意儿!

如果把这句话用到其他的领域来造个句,也一样有效,比如用在流行文化上:

1、大多数我出生时已经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陈旧老土不值一提的。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

第二,安排了一堆媒体采访,给翁美玲洗白。

比如下面这张是当年的杂志截图,标题为:《委屈向谁诉,翁美玲绝不信邪!》

而且是直接和央视合作,拍完之后,内地版权直接归央视。

内地没钱,也没技术。只能出人出力,打个辅助,拍完之后,拿个版权,也算是稳赚不赔。

金庸曾说过,改编他的,他有四字提议,宁删无改。若果无线编剧先生小姐们不改写或替黄蓉加“枝节”,相信,翁美玲也可以少挨骂一些了。

说回本时空,杨叶的亚视金庸剧,口碑一向都是不错的。

这下没得比了吧?

也因为这个原因,后世观众都无缘看到76版射雕。

由于翁美玲根本就没有表演经验,所以她选择了一条捷径。

试试插图功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