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生瓜蛋子(2 / 2)

普通起义军首领没有足够的威望,自立不容易,但仅以抗金为目标,还是从者如云。若是岳飞、辛弃疾等天幕点名之人愿意振臂一呼,倒是可能一呼百应。然这些人受三纲五常教育,怕是没有那么容易越过那道坎。

不过没关系,有些事情他们自己不愿意做,部下也会推着他们往前走。即便他们自己不愿意称帝,为了部下和百姓,也可以拥立一个贤德之人。哪怕是拥立一个赵家小儿,只要不像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父子三人,就不会更糟糕了。

汉高祖时空,韩信也在琢磨一件事:“若我说去打匈奴,不知道刘邦会不会同意?”

韩信自信自己不比天幕中的大汉双璧差,辅佐汉皇统一天下,可以说是战功彪炳。主播这般推崇卫霍不就是因为他们打的是匈奴吗?他也可以打匈奴啊,他先把匈奴打趴了,就轮不到两个后辈出头了。

然这么一想,韩信又不自信起来。不是不自信能力,而是现实所限制啊。攻击战没有马是追不上匈奴人的,现在的大汉太穷,单单依靠步兵,即便是兵仙韩信也只能以防御为主。

再有就是听久了天幕,没情商的韩信也总算长出了些心眼子,琢磨着自己如今怕是早就招了汉皇忌惮,未必愿意让他领兵打匈奴。

“防御战尤其是守城之战,如果双方将领层次相差不大,攻城一方必须要数倍守城方才有破城的机会。因为对于守城一方而言是占据地利的,这个地利背后是满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简而言之,守城之战虽然多是守城一方占地理优势,但也是不得已而打的。一个将军可以对防御比攻击擅长,但他不能只会打防御不会打攻击。只会打防御战,算什么将军,防御战厉害的,文官我都能说出一大串,比如前面说的酷吏郅都。”

“又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名臣范文正公。范仲淹寒门进士出身,纯纯文官。因大宋重文轻武,常以文臣主持军政大事,硬是逼出了范仲淹、庞籍等一大群会打仗的文官。尤其是范仲淹在朝主政、出帅戍边样样顶,黄庭坚称其‘范文正公,当时文武第一人’。”

宋仁宗天圣三年,范仲淹现下为兴化县令,在泰州负责修堰工程。天幕提到范仲淹时,他正在修建中的堤坝前巡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尚未写《岳阳楼记》,可这句话却莫名地戳中了他的心脏,犹如醍醐灌顶,提前开悟了一般,拨开了已往的蒙昧,血液随之沸腾。

朝代、名字、寒门、科举入仕,条条契合,大宋再有一个相同条件的同名之人可不容易遇到。

“大宋范仲淹?”随行文书激动道,“莫非是大人?”

“好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李世民拍案而起,挥毫泼墨,将此句以飞白书写,另左右送工匠,立碑于朝堂前勉励朝中文武。

不同的时空,许多明君都与李世民一样被这句名言所触动,做出了差不多的事情。

“李广祖上是秦朝大将李信,可说世代为将,家学渊源,但我们范公纯纯读书人,正儿八经科举当官,当官前根本没有接触过军务。然范仲淹守边时,不仅他所守的边境安稳,还为朝廷培养提拔了狄青、种世衡、郭逵、张亢、王信、范恪、周美等将领,加强军队训练,拉拢周边小部族脱离西夏投向大宋。”

狄青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便罢了。如今范仲淹还只是县令,这些提到名字的人自然还都身处中下层,没有出头。听到将来会遇到一个这般慧眼识英雄的上官,大家都很高兴。

“范仲淹守边主打一个可持续道路,即便他调走了,他培养的将军和军队也能守好边塞。当然了,后来韩琦不听劝,韩琦属下任福更是个猪队友,就是谁也算不到了。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是至理名言啊。”

韩琦还在备考科举,听到自己的名字就琢磨了一下这是自己还是同名,琢磨后,就觉得应该可能是自己吧!想到自己可能是那不听劝的韩琦,韩琦莫名心虚起来。

“可惜我们允文允武的范公没有遇到一个雄主,遇到了耳根子软的宋仁宗,虽说比岳飞遇到完颜构算是命好一点点,不至于全做白功,但也没少做白工。戍边稳打稳扎打基础,被猪队友霍霍了大部分努力成果。变法刚有点起色,又被贬黜,成果也被抹去七七八八。”

“我就说赵宋这些皇帝是真的狗,要烂就直接摆烂好了。早点烂根,改朝换代也好,偏不时要出来勤奋一把,说变法口号喊得响,一开干就认怂,每次开个头就歇菜了。本该救国救民的事情,因皇帝朝令夕改,最后老百姓唯一的感受就是瞎折腾!”

“好了,不知不觉又说远了。范仲淹对于李广这个时代有点远,果然还是郅都更适合比较吧!郅都以酷吏之名流于青史,在为边郡太守之前,做的都是文官的活,你看人家守边郡,也干的很漂亮。”

“文官能干好的活,你们武官干不好,回去种地吧!如果李广只擅长防御也能吹,那不是李广强,而是他的同僚比他还拉胯,尸位素餐的太多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