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羽林孤儿(2 / 2)

相较于李广,李蔡则是先怒后喜,怒被揭皮,喜这些事情尚未发生。张汤贪权、主父偃贪财,但都因才能得到肯定。他虽然被揭了短处,天幕也同样肯定了他的能力。人无完人,皇帝还是会用他们这些人。且这件事现在被说出来,固然有点丢脸,但同样也让他得到了避开这场祸事的机会。

“元朔六年春,卫青领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及李沮六将,分六路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因没有找到匈奴主力决战,斩首三千级而还。全军返回定襄修整月余又再次出塞,获匈奴军一万多人。”

“本次出战共斩获匈奴人逾一万九千多人,但整体战役却不算顺利,因为有一路全军覆没了。这个全军覆没还不是将士全员战死,而是有人降敌了。”

“在说谁投敌之前,先说个题外话。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问题,同为八大军神,为什么唐朝李靖的名声事迹没有卫霍流传广泛那么。大多数人都知道卫霍干了什么,但大多数人只知道有个名将李靖却不知道他打赢过什么仗,一说李靖甚至不是想到大唐李靖,而是《封神榜》里的哪吒他爹。”

“许多人认为是李靖的主君李世民太强,其光辉足以掩盖所有文臣武将的光芒。此言很是有理,毕竟唐太宗是常被调侃怕部下功高盖主于是自己把最大功劳都立了的君王。”

“但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西汉诸将校水平太过参差,卫霍的同僚就像开盲盒还多青铜常出猪队友,经常关键时刻掉链子。偶尔出个黄金、白金段位都是撞大运了。李靖不同,李靖的同僚即便不是他这样的战场王者,那至少也是白金、钻石啊!”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在汉武帝决定反击匈奴之前,西汉几乎有一甲子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曾经追随汉高祖打天下的世家和勋贵养尊处优太久,日渐糜烂了。汉武朝第一阶梯的文臣武将,大多是汉武帝从寒门招贤或从外戚拉人,仅凭原来的世家、勋贵举荐上来的人,大汉是不可能走向辉煌的。”

“比如为什么李广经常关键时刻掉链子,还能次次出战?因为世家不愿意位置都被寒门和卫青、霍去病这样出身更下层的人占据,但他们又选不出比李广更好的来占位子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推李广出战。”

“李世民的武将不一样,李唐的武将是在隋末乱世大浪淘沙掏出来的,大多数人在效忠李世民之前,自己就已经在乱世中杀了几个来回,其中还不乏自己做过反王的。而且我前面说了,李世民很擅长挖人,但能被他挖的肯定有值得挖的价值啊。”

“简单的说就是汉武帝的武将大多数是世家推给他,个个都写了一份花里胡哨的介绍信,但不上战场,就永远是个盲盒。而李世民的武将是乱世里开箱后,他点兵点将挑进怀里的。”

“这两种武将环境,卫霍和李靖的区别就像你把两盆珍贵的牡丹花放在一片杂草中和一盆珍贵牡丹花放在姹紫嫣红的牡丹园里,还搁一更珍惜的牡丹花下方,哪个更显眼?”

“回到正题,这次盲盒开出猪队友的人倒不是卫青和霍去病,这个盲盒也不是来自世家。卫青受了些连累,但直接受害人是苏建。啊,就是苏武他爹,上一战才封侯的苏建。此番,苏建与翕侯赵信合为一军,共三千多骑兵。然后——”

“他们撞上了匈奴单于主力!史书是这样写的:建以数千兵马与单于数万兵马力战一日。数万,怎么说也得两万以上才能叫数万吧!而苏建与赵信所部是三千多骑兵。然后战斗中赵信一看这没法打啊,加上匈奴单于许以重利,这个老六干脆带着所部八百降了,降了!”

“苏建心里苦啊,两人总共才三千余骑兵面对十倍敌人,还被赵信这个老六背刺,你说苦不苦!结局可想而知,最后只有苏建一人逃回,哎~突然觉得李广逃回来好像都没难度了,苏建这波比他地狱局啊!毕竟李广可是带了一万骑兵,苏建真算起来也就是一千多骑兵。三千不算战死,还有八百跟着赵信这个老六降敌了呀!”

“至于赵信为什么降的那么爽快,因为他原本就是匈奴降臣啊!赵信本是匈奴小王,降汉后因战功封侯。关于赵信复降匈奴这事,电视剧《汉武大帝》还给他编了个为爱投降的由头。我得说明下,这是编的,赵信降的原因就是因为觉得打不过了,以及匈奴单于许了高官厚禄。”

“赵信投降后,单于想着他熟知汉军作战方式很是看重,然后把姊妹嫁给他。赵信复降之前,应该是不认识这个所谓的单于姊妹的。赵信投降后也确实很用心给单于出谋划策,算是中行说之后单于身边最了解大汉的谋士吧!但是——哈哈哈,大汉又出了一个霍去病,赵信了解卫青,但他对霍去病一无所知啊,真天佑大汉!”

“说回苏建,遇到单于主力又被同僚背刺了一把,苏建已经够苦了。宁死不降,九死一生逃回来,结果又有议郎周霸这个老六跳出来劝卫青说大将军你领兵那么久还没杀过副将立威呢,不如今天就拿苏建开刀立威吧!”

苏建:我听着就好苦啊!赵信、周霸你们这两个老六别落老子手里!等等老六是什么意思?

“好在卫青是个厚道人,也不觉得自己需要在军中立威,把苏建移交给了汉武帝,最后出钱赎罪废为平民。”

苏建松了一口气,亏得大将军不是落井下石之人啊!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