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男主人设(2 / 2)

汉宣帝生了念头,就想试探一下。若大臣们不反对,他要迁葬的可就不止祖父了,还有陪葬祖父左右的两位叔叔以及死在京中的祖母、父母和姑姑。

原本霍光拥立宣帝还要称“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仿佛他是卫太子的孙子就不够名正言顺一般。将家人迁葬一处,就是让天下人记得他的家人是受冤而死,他的继承权是合情合理,出身并没什么黑点。

人李唐那位太子因何被废尚且不知,死后因孙子当了宰相就得以迁葬父母身边。陛下贵为天子,只是想将祖父迁葬到思后园,又不是要陪葬茂陵,有什么关系呢!

汉宣帝只是试探一下,而左右大臣听了后都没反对,全爽快的同意了。有的人知道自己将来名列麒麟阁,对于拥立的这位明君十分满意。没有提到的也希望将来能名列麒麟阁,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和皇帝背着干。

“全鸠涧水因汉武帝失儿于此,更名为失儿河。许是这个名字太过悲伤,又或是谐音的缘故,这条河今名已改为十二里河。迟来的深情比草贱,人死了就是死了,活人悔也好,思也罢,死去的人都不会知道。”

“不过也有人认为汉武帝并没有因太子之死而悔,因为他没有下诏承认自己逼死儿子。这个怎么说呢?我前面提过很多次,在古代儿女被视为父母所有,你难道还想他跪在太子墓前痛苦流涕说自己错了不成?”

“即便太子死了,即便知道太子冤屈,汉武帝也不会觉得是自己逼死儿子,他只会认为是江充等人害死他的儿子。武帝绞杀参与迫害太子之人,甚至不惜用上了文帝废除的夷族之刑,还不能证明这一点吗?若非知太子之冤,又何来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

“许是天佑大汉,卫太子一脉几乎满门皆灭的情况下,却留下了一根小苗苗。这就是那位说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大汉中兴之主汉宣帝了。卫太子兵败时,长子刘进想要设法保全出生月余的儿子,没有和父亲一起逃出京城。”

“卫太子和两个小儿子在湖县遇害,长子刘进与母亲史良娣、妻子王翁须及妹妹在长安遇害,尚在襁褓中的皇曾孙就这样被‘漏’在了监狱了。这时,有廷尉监丙吉奉诏到郡邸狱查察巫蛊案,丙吉知太子之冤,非常怜悯尚在襁褓中就无辜入狱的皇曾孙。”

“没有武帝的诏令,谁也不敢放皇曾孙出狱。丙吉虽怜悯皇曾孙,却也不敢主动上奏。毕竟谁也不知道武帝知道了这个小曾孙的存在会不会直接来个斩草除根。丙吉于是给皇曾孙安排了一间宽敞干净的劳牢房,又选了女囚胡组、郭征卿看顾。皇曾孙和两个女囚乳母供给皆是用丙吉自己的俸禄。”

“然这位皇曾孙很是命运多舛,幼时在牢里好几次差点病死。丙吉因此给他取了刘病已这个名字,又多次为他延医求药,才得以保全其性命。但只是这样,皇曾孙刘病已也并非就安全了。汉武帝虽然族灭了李广利、刘屈氂,几乎将李氏外戚悉数拔出,可昌邑王却活着。”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卫太子应该狠一点,早点将昌邑王这种潜在危险处理掉。李广利和刘屈氂不遗余力的迫害卫太子一脉,捧昌邑王上位,难道昌邑王在巫蛊之祸中还会扮演什么伟光正角色吗?”

“后元二年即公元前87年3月26日,皇曾孙刘病已尚不满四周岁,却已作为卫太子一脉唯一幸存者坐了三年多冤狱。晚年多病的汉武帝再次病重,有望气者奏报天子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这熟悉的套路啊!”

“古代天子都喜欢通过造神来给自己造势,比如汉高祖刘邦的斩白蛇、汉武帝的娘王太后生武帝是梦日入怀,孙策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更厉害了梦月入怀、梦日入怀,日月双全。宋太祖赵匡胤就越发离奇了,什么赤光照满屋子、奇香不断、身体金色等等,堪比拥有七彩头发,留着珍珠眼泪的玛丽苏女主赤红·金光·赵·奇香。”

“皇曾孙刘病已也有不少这样的传说,不过与上面这几位主动造势不同,关于刘病已的传说大概率是冲着要他命去的。”

“重病的汉武帝听了望气者的奏报后,立即派内谒者令郭穰,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名单抄录下来,并且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郭穣来到丙吉所在的官狱时,已经是晚上。无意外,这又是血腥的一夜。”

“不知道丙吉当时是什么心情,是否有畏惧。这位在长安城里可以说是官卑职小的廷尉监紧闭大门,对郭穣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注2】’邴吉就这样守了一夜,而郭穣也与他僵持了一夜,天亮后才回去禀告武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