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他怎么写了个狗特务?(2 / 2)

那年花开1981 风随流云 6253 字 8个月前

如果明年考去京城上学,那总要在京城置办一个落脚的小窝吧?

虽然李野没打算用“囤房”来暴利致富,但放在眼前的肥肉,没理由不沾点儿油水。

82年的四合院儿,多少钱来着?

李泽开动脑海中的生物硬盘,寻找到了相对的线索资料。

82年京城的房子已经有合法交易了,一套面积不大,但位置不错的四合院,一两千块就能拿下来。

一两千块在这个年代是个啥概念?

李野的爷爷每月工资一百出头,除了养活一大家子之外,每个月估计能存个三十二十的,

也就是说要是省着点儿,攒个五六七八年估计能买套院子,但前提是这些年之内,别有什么大的开支,而且京城的四合院也别涨价。

可能吗?

到站了,该醒醒了。

但是这个价钱放在李野的眼里,可能连一部小说的稿费都用不了。

一定要水文,而且要水的有水平。

李野打定了主意,要把短篇小说改编的《潜伏》,反向翻译成一部中篇小说,怎么着也要整个十几二十万字。

不过当李野按照电视剧的情节内容,写出详细的细纲之后,就感觉如果写个十几二十万字的话,好像没有多少水的成分。

电视剧版的《潜伏》,比小说版的《潜伏》增加了太多情节内容,

而且电视剧版的人物刻画,给李野的印象是立体的,可以让他清楚的把握住角色人设的描写方向,写起来更容易、更精确。

角色人设,是一本小说里面绕不过去的坎儿,是一本书的灵魂。

李野现在写《潜伏》,写到余则成的时候,脑子里肯定全是孙宏雷的影子,

也许当时他的表演,未必都是按照小说人物来演的,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余则成是成功的,李野只需要“扒皮”即可。

但如果反过来说,让李野从无到有,在一张白纸上刻画出一个余则成呢?

那么李野就要在脑海中不断的思索,一笔笔的把这个主角人物丰满起来,如果中途出现意外,还要反复不断的修改。

一个是现成扒皮,一个是全新构建,难度何止相差了几倍那么简单?

这也是后世同人类网文更容易上手,但是又不容易突破的原因之一。

比如突然间大火,惹得无数写手竞相扎堆的四合院文,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短视频精准投送的年代,很多读者都看过电视剧的精彩片段,对秦淮茹那勾人的眼神,和傻柱那又精明、又xx的情节片段多多少少都有印象。

只要是写四合院文,开篇只需要几百字,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其他网文十几万字的效果。

秦淮茹,一个精明的小寡妇,一个扑在傻柱身上的吸血鬼,勾的傻柱魂儿都丢了,心甘情愿养着秦淮茹和她的儿子、女儿,以及她的原配婆婆。

傻柱是头婚,六级工每月工资六十多,自己住三间房……秦淮茹二婚,带仨孩子,外带一个婆婆,二级工每月工资二十多,

但是四合院里的几位大爷却极力撮合二人,还劝说傻柱别错过这个大便宜

相信读者看完这段话之后,再结合脑海中的电视剧片段画面,就清楚的明白了作者描写的是个什么茶婊人物。

但如果是没有这个连续剧呢?

作者想要通过文字,在读者脑海中一笔一笔的建立起秦淮茹的形象,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笔墨,和更多的心血。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勾勒的秦淮茹,未必就是电视剧中那个“出彩”的秦淮茹,说不定都偏出十八里地了,才懊恼的发觉“这写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可如果脑子里有一个优秀演员,给作者演绎出了一个深入人心,被大众所认可的角色形象,那作者能不省事儿吗?

当然了,同人文的难点,就在于不好突破,毕竟人物原型已经摆在那里了,你要是想要改动,可就千难万难了。

81年,没有电视剧《潜伏》,但李野脑海中却有无数个精彩成功的人物形象,这不就是那又什么、又什么吗?

李野觉得自己太聪明了,省事儿都省的没人看穿。

他铺开一摞信纸,全身心的投入,开始写下了《潜伏》的第一章。

余则成正在负责监听,对于进步人士的谈话内容,深以为然

随着李野的动笔,他隐隐注意到,自己的同桌小特务,已经习惯性的伸长脖子,窥探他的写作内容。

他真的是在写小说呀?

文乐渝立刻就对李野充满了敬佩,虽然现在她还不知道李野会写的怎么样,但是在81年这个时代,敢写小说就超过无数的同龄少年了。

但是很快,文乐渝惊讶了起来,然后紧紧的皱起了眉头,好似很不乐意。

他怎么写了个狗特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