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补救(两章合一)(2 / 2)

香归 寂寞的清泉 291 字 1个月前

“我现在就去陶府找陶翁夫妇和陶大人夫妇,告诉他们之前望之在曲原府有一位心仪的姑娘,想她想得着了魔。

“还好望之悬崖勒马,现在完全放弃了。若陶家依然愿意继续那门亲事,老婆子替孙子给陶家一份承诺。望之永不纳妾,若陶小姑娘三十岁之前还未生下儿子,会给望之抬个通房。

“等那个通房生了儿子就赶走,儿子会放在陶小姑娘名下养。我还会厚着脸皮去求皇上,他们婚后就把卫国公爵位传给望之,陶小姑娘进门不久就会是我卫国公府的当家主母。

“若他们不愿意这门亲事,我去求皇后娘娘,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她说成原曲府的姑娘,是不想让陶府猜到荀香,不致于影响几个府和年轻人的关系。

邱老太太捏了捏包裹里的一个大锦盒,那里面是一套赤金凤头头面,是她出嫁时母妃送的,也是她最好的一套首饰。

不管陶家愿不愿意这桩亲事,这套头面都送与陶小姑娘。

孙老侯爷没想到老太太还要去做这件事,劝道,“老嫂子过虑了,那事陶府不会知道,何苦多此一举。”

邱老太太没接话,一脸固执。

老侯爷无奈道,“现在天快黑了,老嫂子吃完晚饭再去吧。”

邱老太太点头同意。

孙侯爷让人去内院把孙老夫人和孙大夫人请出来陪老太太吃晚饭。

在后堂吃,男女桌中间隔了道屏风。孙与慕专门来另一边替祖父、父亲敬了老太太酒,他还做为孙辈给老太太磕了头。

饭后,邱老太太抱着包裹去了陶家。

望着她蹒跚的背影,孙老侯爷说道,“老卫国公横死,老太太对先帝和当今怨念颇深,对邱望之的教导和管束近乎于严苛。唉,过犹不及。

“我敢断定,那三十军棍是打邱望之不第一时间救与慕。而那二十荆条,是打邱望之倒回去救与慕。

“再以这种形式对待我们和陶家,是在告诉邱望之,有些错能犯,有些错会影响人的一生,绝对不能犯。犯了,就要付出最沉重的代价。

“与慕将来既要与邱世子交好,也要更加防备……”

孙侯爷说道,“我的想法和父亲不太一样。邱望之在金吾卫呆了近十年,坐到了北镇抚使的位置。

“可他还拥有一颗善心,正说明他与老卫国公一样,有他的坚持,是值得用心相交之人。或许皇上正是看出这一点,才愿意重用他。”

孙与慕点点头,老太太今天也着实给他上了一课。

他说道,“无论从哪方面讲,邱望之都值得相交。当然,防人之心不可无。”

对于他的表态,两代镇海侯都满意。

孙与慕又道,“婧婧单纯善良,老太太能那样严苛孙子,对这个孙媳妇……”

孙老侯爷说道,“经过这件事,老太太兴许会更加满意单纯的陶小姑娘,而对让她孙子犯下大错的荀小姑娘反倒不喜。”

这话孙与慕不爱听,“香香不需要她喜欢,邱望之犯下大错怪不到香香。”

孙侯爷说道,“荀小姑娘不仅有大智慧,还有福,多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把她娶进门,是与慕之幸,也是我们孙家之幸。

“邱老太太之所以那么苛责邱望之,就是因为邱家只能靠邱望之。邱望之完了,邱家就完了,没有任何补救。而我们孙家,不仅有祖父、我和三弟、与慕,后年又能多一个好儿媳妇。”

他才没有那么傻,把别人的错误扣在未来儿媳妇身上。

陶婧在东阳长公主府吃完晚饭,才告辞回家。

她一走,玉环就抱出一个竹编小箱对荀香笑道,“禀郡主,这是今儿下晌清风拿来的,说世子爷已经回府了。世子爷有重要事要办,后天上午巳时请郡主去醉仙阁。”

荀香打开小竹箱,最上面是一封信,信很厚,一看就有十几页。下面是几瓷瓶曲原出的上好颜料,两个晋城出的青玉砚,以及两包上好枸杞。

大黎朝最好的颜料出产地,就是曲原。

打开信,一手漂亮的字跃入眼帘。

通篇思汝念汝,肉麻麻的比往日书信都大胆。

荀香这个老瓜瓤子看的脸红心跳。

还要等到后天才能看到他。

真想!

陶婧坐车回到中陶府,已是星光满天,新月如勾。

来到二门时,正好与出来的邱老太太、陶大夫人、陶大公子碰个正着。

月光下,老太太的满头白发让陶婧一愣。

一个多月前看到她,头发还是灰色的。

怎么变化这么大?

还有,这么晚了她来自家有何事?

陶婧满腹狐疑,红着脸曲膝给老太太行了礼,“老太君。”

小姑娘穿着淡青色妆花罗褙子,白皙秀美,淡然如菊。

老太太喜欢到了心里。

还好这么好的小姑娘没有弄丢。

老太太慈爱地拉着陶婧的手笑道,“好孩子,似又有长高了一点呢……”

陶婧的脸更红了,笑道,“是又长了一点。”

送走老太太,陶婧扶着母亲往回走。

陶婧问道,“娘,老太君这么晚来家里何事?”

陶大夫人说道,“老太太来商量你和望之的事。”

陶婧纳闷道,“那些事不是早就商量完了吗?”

嫁妆都全部准备好了。

陶大夫人捏了捏手里的帕子说道,“望之回家了,他破案时犯了错,被老太君让人打了三十杖。

“唉,打得厉害,不仅一个月下不了床,后背或许还会留疤。你们就快成亲了,老太太过来跟我们说了一声。”

那话不好跟闺女说。(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