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2章:扬州港上的秘密,高丽人偷得不是书,是文化!(2 / 2)

至于失物,往往一两日,就能转手多人,甚至被人带离扬州城,寻无可寻。

他想了想,道:“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邵推官,你去尚文书社一趟,让唐夫子将丢失书籍的名目写下来,然后张贴全城,提供线索者,重赏。”

“此外,自明日起严打偷盗行为,特别是偷盗书籍者,看一看从他们的嘴里能不能套出一些线索?即使去外地,也要将这些书籍找回来!”

“遵命!”二人同时拱手。

……

近黄昏,唐宅内。

曹护与苏良二人站在后院。

“苏知州已找到了凶手及销赃的人,但仍未发现书的下落。不过他已经准备在全城严打偷盗行为,想要从其他偷盗者那里寻得书籍的一些线索。”曹护说道。

苏良点了点头。

曹护接着说道:“我们在探查中发现,近日扬州境内,求购书籍者甚多,很多牙子都在高价收书,尤其是收稀缺类的珍藏书,但当下还未查到是不是有人专门在收购书籍?”

“高价收书?”苏良有些疑惑,但随即又释然了。

整个大宋,喜欢藏书的人颇多。

有的人到处搜集好书,藏于家中,有的为了待涨价后卖出,有的则是为了传世。

有时,朝廷的馆阁官员们都要去一些富商家里抄录珍藏书籍。

……

腊月初六。

扬州州衙门前贴出了一张丢失书籍的数目单。

而后,官差们开始施行严打盗窃行为。

不到两日,在很多百姓的助力下,便抓捕了上百名盗贼,并缴获了诸多赃物。

不过,一直都没有那三百余册书籍的消息。

……

腊月初九,清晨。

苏良与唐泽正在吃早饭,曹护突然来报:书籍找回来了,当下就在州衙。

苏良和唐泽二人大喜,当即奔向了州衙。

半个时辰后,州衙内。

两个大木箱放在大堂中央,三百余册书籍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唐泽和苏良的面前。

苏舜元笑着说道:“今日一大早,有衙役发现州衙大门前放着两个大箱子,没想到竟然就是那三百多本书,估计是那个买书者知晓这些是你苏御史岳父的书,故而偷偷归还了!”

这一刻,苏舜元的心情甚好。

丢的脸终于找回来了。

这时,唐泽一边检查着箱子里的书籍,一边说道:“一本不少,一本不少,想必此人也是爱书之人,这些珍稀的书都裹在最里面了,没有丝毫损坏。”

听到此话,苏良不由得一愣。

若归还者真懂书,不可能不知这些书转转手至少能卖五千贯。

在没有露出任何蛛丝马迹时,突然归还,令人匪夷所思。

若此人看不上五千贯钱。

那实不应去那种黑市草集买不干净的书。

实在是有违常理。

苏良毕竟做过推官。

他细细一想,又结合最近收书者甚多,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种可能性。

他看向苏舜元,道:“苏知州,能否让我看一看那几名偷书与销赃人的证词。”

“就在这里放着呢!”苏舜元将其递给了苏良。

当即,苏良认真地看起了证词。

他仔细一看,还真发现了问题。

他朝着一旁的推官邵纲问道:“邵推官,当下黑市,销账一般会按照实际价值的几成出售?”

黑市也有黑市的规矩。

“一成到五成不等,急售可能就一成了!”

“你可知这三百余本书籍的价值?”

邵纲笑着回答道:“至少五千贯。”

“那熊五以五十贯出售合理吗?此案宗内可是写着他曾为书贩而后做了牙子,一个书贩能不懂这些书籍的价值?他再着急出售,也不会卖出五十贯的低价吧!”

此话一出,邵纲傻眼了,他压根没有往此处想。

苏良又道:“我觉得,这个熊五未必说了真话。此外,归还者不一定是知晓此乃我岳丈的书籍,便归还了,有可能是担心官衙查出更多的书。”

听到此话,苏舜元有些明白了。

“景明,你的意思是有人在收购大量书籍,私运到海外?”

扬州乃是运送违禁物品出海的最佳之地。

苏良点了点头。

“这只是我的一个怀疑。一名曾是书贩的牙子以五十贯售书,不合理;一个不在乎价值五千贯书籍的人去黑市买来路不明的书籍,不合理;此外,爱收书者常有,但像扬州城这般,只看到牙子忙碌,而不见真主收书的情况,更是不合理。扬州乃长江与运河汇聚之处,随时都可出海,故而极有这种可能。”

众人纷纷点头。

苏舜元高声道:“带牙子熊五到大堂。”

片刻后。

一个尖嘴猴腮的中年人被带到大堂。

苏舜元高坐于最上方,苏良坐在一侧,推官邵纲和班头魏虎站在一旁。

“官人,我……我是真不知那是苏御史岳父的书籍,我真的收错了,我愿意将钱都上交,愿意接受惩罚交罚金,这马上都要过年了,您……您不能一直拘押着我呀,我还有八十八岁老母亲呢!”

苏舜元高坐于桌前,冷声道:“莫聒噪,本官问你什么,你便说什么。”

顿时,熊五不再敢乱言。

“本官且问你,在做牙子之前,你可曾做过书贩?做了多久?”

“做过,我卖了三年书呢!”

“那为何不做了?”

“不赚钱啊!”

“那你可知你偷窃的那三百多册书籍的实际价值?”

“我……我……不知!”

“不知?你售卖了三年书籍,能不知书籍的价值,那些书多为官刻本,一本至少两贯钱,你五十贯便卖出去了,这是为何?”

“我……我真不知道,我就是缺钱,能卖五十贯我就满足了!”

这时。

一旁的推官邵纲补充道:“除九经疏外,若卖书于海外,徒三年,情重者配千里;若与海外商人联合走私货品且欺瞒不报,以叛国罪,杀之!”

当听到“海外”二字时,熊五的面色便有些紧张了。

“熊五,你到底招不招?你以为你不说,本官就查不出来吗?”苏舜元高声道。

熊五顿时怕了,一下子瘫在了地上。

“我招,我招!是高丽人,是有一个高丽人在大量买书,我就是个跑腿的,那个高丽人一直蒙着脸,我没看到他的脸,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住在哪里,有什么同伙!”

高丽人买书。

此事,一下子变得严重起来。

大宋禁止“九经书疏”之外的一切书籍外流,特别是流向辽夏。

而高丽则是辽国的属国。

这个弹丸小国,趁乱而立国,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喜欢用大宋的文化充实自己。

表面上偷窃的是书籍,其实是大宋的文化,并且他们会无耻地将大宋的文化当成他们先祖的文化。

苏良非常不喜这个小国。

如果说西夏是在辽宋间左右逢源,一边称属国一边立国,来赚取安抚费。

那高丽就是妥妥的两姓家奴,既想抱宋的大腿,又想抱辽的大腿,但因其距离辽国较近,被暴揍几顿后,便成了辽的属国。

高丽若从大宋得到大量书籍,一定会敬献辽国,以表忠心。

苏舜元当即下令,立即调查全城的高丽人,一旦发现有人囤积书籍,立即抓捕。

扬州城的商人并不多,并且都有备案,找到他们并不难。

很快,邵纲便命人严查了所有住在扬州城及周边的高丽人,却并未发现有人私藏大量书籍。

……

清晨,州衙后厅。

苏良和苏舜元都感觉有些奇怪,大量书籍,难以藏匿,不应该找不到。

就在这时。

二人同时看向一旁的扬州地图,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扬州港!”

高丽人在岸上,但他们的船却在水里,他们若发现官衙调查他们后,定会想要立即逃走。

“备马,立即前往扬州港!”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