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8章:颤抖吧!赵祯:朕欲以台谏为剑,纠察四方(1 / 2)

上元佳节夜,月如白玉盘。

汴京城内。

处处都是人流,处处都是表演。

宣德楼前,灯山齐齐点亮,好节目如云,轮番上演。

御街两侧、大相国寺、州桥、樊楼、保康门、鸡儿巷等地方更是彩旗飘扬、歌舞百戏,一片连着一片。

州西瓦子内。

关于台谏功用的论辩也达到了高潮。

“吾以为,台谏,官家耳目也,台谏势大则皇权稳固,皇权稳固则朝堂安定,朝堂安定则百姓安宁……”

“全宋变法,实以台谏兴之,自天禧诏书之后,台谏之职渐重,而今已达巅峰。”

这一点儿,莫说朝堂的士大夫官员们,民间百姓的心里也都非常清楚。

此等夸赞,可谓是实至名归。

书生士子们辩着辩着。

“苏御史确实算得上一号人物,但他有时也过于油滑,上衙迟到、贪睡,甚至多次请假陪家人闲游,此乃朝堂官员有目共睹,另外过于嗜杀,此非台谏之德也。”

台谏官,值得所有人倾佩。

“依照老夫看,台谏成势,俨然是官家放权之主功,监管之重,大于一切。”

是台谏。

台谏官虽不算是变法的主角。

待中年儒生说完下台后,又一名儒生走上木台。

“我承认包学士在台谏之职上表现甚好,然在我心中的最佳台谏官,必须是唐介唐子方。弹劾外戚张尧佐,弹劾首相文彦博,使得官家砸毁龙辇,以直声动天下,此等将性命置之度外的台谏官,才是我大宋的最佳台谏官。”

……

三十名受邀煮酒论台谏的书生士子,几乎都在夸赞当朝的台谏官。

不得不说,汴京城的读书人非常通晓政事。

“接下来,到了我们煮酒论台谏的重头戏了,诸位觉得,谁为当朝最佳台谏官?”

州西瓦子掌柜吕三娘,见无人再登台论述,缓缓走到了木台中央。

“台谏成党?一派胡言!台谏之选拔,看重德行才学、资序流品,并遵照君王亲擢、宰执不预、侍从举荐,何以能架空官家?”

协调地方监管机制,与诸多路官、州府通判,保障了变法的贯彻落实。

这样一变,其实意味着苏良已经赢了。

是台谏。

很快。

自全宋变法以来,台谏的监管之能甚是重要。

此话题一抛出,书生士子们都挺起胸膛,变得兴奋起来。

“吾以为,当朝最佳台谏官,非包希仁包学士莫属。包学士任台谏之时,秉公用权,嫉恶如仇,德行更是白璧无瑕,面对官家,唾面而谏,此例从未有之。官家让其转知开封府,非包学士不可胜任台谏官,而是包学士眼中揉不得沙子,造成的杀伤力太大,若包学士任三年御史中丞,恐怕朝中官员将被黜落一半……”

“非也。论谏之强硬,必须是当年的四谏之首,如今知谏院的欧阳学士。其敢说敢骂,敢于写文抨击天下之不平之事,实乃众台谏官中的一把利剑……”

在众士大夫官员中,苏良的话题性是最高的。

此番论述足足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才渐渐落入尾声。

……

一番论辩,将当朝台谏的功用讲得明明白白。

论辩再次开始。

均衡君权、相权、士大夫之权,使得朝堂无党争发生。

“瑕不掩瑜。我觉得苏御史实乃真君子也,台谏也是凡人,万万不能以圣人之德要求他们,并且,苏御史顾家之行为,谁人不称颂,几人能做到只娶一妻而白头终老呢?”

一名中年儒生先是饮下一口羊羔酒,然后大步走到木台中央。

吕三娘总结完毕后,缓了缓,然后抬高了声音。

但离了台谏,全宋变法根本难以取得当下的效果。

“诸位客官,刚才之论,令三娘亦是受益匪浅,台谏兴则我大宋兴,希望我朝台谏正气永存,希望我大宋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台谏官……”

这个话题的可聊之处实在太多了!

片刻后。

“诸位,当下台谏之佳,甚至是台谏之首,毫无疑问是苏良苏景明啊!他改变了台谏官能言而不能行的弊病,谏之有理、有法、有策,以谏肃朝堂风气,他当不得第一,谁能当第一?”

“非也。吾以为,当下朝廷应渐减台谏之势,台谏若结党成派,日后面必会操控朝堂之声,官家何以为?两府三司何以为?”

……

话题就由“谁是当朝最佳台谏官”变成了“苏良是不是当朝最佳台谏官”。

一时间。

煮酒论台谏的氛围达到了最高潮。

就连州西瓦子外的听客们都忍不住辩论起来。

眨眼间。

就到了深夜,辩论继续进行着。

而此刻。

俨然不知自己正处于话题中心的苏良正坐在自家屋顶上赏月。

陪同他的,还有唐泽和苏子慕。

唐泽与苏良饮酒,苏子慕抱着葫芦,喝着温热的桂花浆水。

祖孙三人,一边赏月,一边聊天。

苏沁一已然酣睡。

唐宛眉站在下面喊了这三人两次后,只得选择放弃。

三人俨然有聊到天亮的趋势,她管得住苏良和苏子慕,却管不住老父亲唐泽。

唐宛眉坐在下面的走廊下,一边吃着干果,一边望着屋顶上那三人说说笑笑。

心情也甚是美好。

她与苏良成亲已逾十年,二人几乎没有黑过脸,没有吵过架。

这与很多喜新厌旧且多情的士大夫官员们截然不同。

唐宛眉非常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

眨眼间,便过了子时。

圆月西垂,汴京城也渐渐安静下来。

但州西瓦子的讨论还在继续。

一些书生士子的喉咙都说哑了,但还是忍不住不断开口表达观点。

羊羔酒喝了一壶又一壶,大家的眼睛还是瞪得如铜铃一般。

宋人好辩,尤其是开封人。

目前。

在最佳台谏官的评选中,包拯、唐介和苏良三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欧阳修因有桃色事件沾身,已退出了大家的讨论。

吕三娘美目流转,也有些瞌睡了。

她想要达到的效果已然达到。

至少半个月内,州西瓦子的话题度绝对能碾压桑家瓦子。

她作为掌柜。

只知东家贵不可言,却并不知东家就是当今官家。

而她的任务,是将州西瓦子变成书生士子们的聚集地,汴京城各类情报信息的传递处。

在汴京城。

有些茶楼酒肆并不靠卖茶卖酒赚钱,靠的是出售消息,或当中人,促成商贸买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