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7章:儒术治国VS以法治国!朕欲大修宋刑统(1 / 2)

午后,阳光炽热。

一向热闹的南门大街,除了车马,鲜有行人走路。

六月份的汴京城,热得就像一个大火炉。

禁中,垂拱殿内。

八个巨大的冰盆置于四端,有白色寒气不断冒出。

数排红木椅齐齐排开。

每把椅子中间都放着一个几案,几案上有茶水、点心、干果等各类小吃。

此等摆设,意味着这场会议的时间会非常长。

不多时。

两府三司的相公、变法司的成员、台谏官们、外巡官们纷纷走进殿内。

在内侍的安排下,分别落座。

此等内会,赵祯不喜群臣行礼,皆是开门见山,直接言事。

片刻后。

赵祯快步走了进来,直接坐在最前面的御座上。

御案上摆着一叠叠文书,皆是外巡官们外巡的总结文书。

赵祯坐下后,先是喝了一口茶水,然后开口道:“这几日,朕已将此次官员外巡的总结文书全都仔细阅览了一遍。”

“朕最初令台谏外巡,意在对全宋变法做一次地方性检查。本想着不会有大问题,待外巡结束,朝廷便可将重心放在他处。”

“哪曾想,新法条例的执行没有太大问题,但地方上的小问题却是层出不穷,难以预料……”

赵祯翻开文书。

开始细数台谏外巡出现的问题。

有县官懒政,有地主占田,有人任人唯亲,有富人欺贫,有吏员谋私,有武官做生意……

赵祯讲了近半个时辰,竟没有一個问题是重样的。

虽然大多问题都不严重。

但却证明着朝廷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缺陷。

“这些问题就像一只只蚂蚁,看似影响不大,无关紧要,其实不然。长此以往,其足以令我大宋江山溃烂,甚至颠覆皇权!”

赵祯环顾下方,提高了声音。

“众卿可有良策,解决地方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地方官的问题?”

赵祯这一问,官员们都愣住了。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此问题根本无解。

历朝历代。

官与民、富贵与贫弱、不同阶级间都因利益存在着各种问题。

有官员以权谋色,有官员以权谋钱,有官员贪图享受,有官员弄虚作假……

人非完人,都有私欲。

大宋两万多名官员,能做到像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这样的,寥寥无几。

朝廷能做的,只有:发现便严惩。

赵祯环顾四周,问道:“两府?三司?台谏?变法司?”

官员们都无奈地低下脑袋。

一向主意甚多的王安石都是撇着嘴,没有想出应对之策。

苏良也无主意。

但官家这样一问,他突然意识到官家可能有良策。

这时。

首相文彦博硬着头皮站起身来。

“官家,此问题较为复杂,臣等暂无良策,可待今日会后,想出良策后再汇报。”

对待官家,文彦博总不能称此问题不可解,便想着争取一些时间。

完美解决之策想不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