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0章:反转!我,晏殊,高调支持大修《宋刑统》(2 / 2)

能制造出这么多,显然历经多日,并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晏殊先是一愣,然后转身看向苏良,瞪大了眼睛。

“景明,这……这该不是?”

苏良知晓晏殊要说什么,当即朝着高术摆了摆手。

后者立即会意,和周边的士兵们一同退了出去。

这一刻。

仓库内就只剩下苏良和晏殊。

晏殊压低声音道:“景明,朝廷可是……想要发起战争?”

“因要发起战争,所以……所以才大修《宋刑统》,严法治,让境内安稳,而后倾尽心力对外。”

晏殊曾为大宋第一神童,见到如此多的火器。

他自然能联想到,是为了战争。

苏良点了点头。

“全宋变法最重要的一环,是完成太祖太宗未竟之志,收复汉唐故土,甚至灭掉敌国!”

“真是好大的雄心壮志!这……这是要像汉武帝那般穷兵黩武吗?这将会致大宋于险地啊!”

“我大宋向来不好战,且若逼得辽国、西夏、高丽等国联合起来,我们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胜啊,反而会毁掉当下的变法成果!”

晏殊的语气骤然变得焦急起来。

他的性格向来都是只做十拿九稳之事。

“晏公,不是我们要打,而是不得不打!”

“我带您去看汴京城的市井商贸,不是向您炫耀全宋变法的成果,而是想让您知晓,我们取得当下的成果非常不易。我们越富有,我们的商贸越繁荣,辽夏便会越想要侵略我们,我们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护住我们的商贸。”

“另外,您不想让大宋超越曾经的盛唐吗?”

此话,一下子将晏殊问住了。

谁人不想生活在盛世,谁人不想看到国泰民安,一片繁华。

他质疑的是大宋当下的能力。

苏良接着道:“朝廷之所以要重法治,最终目的,就是要打造盛世。”

“《宋刑统》乃是参照《唐律》而定,如今已具有极大局限性,且对一些人的特权过重,不改,无法彰显公正,不公正,如何凝聚全民之心,内部不稳,如何对外战争。”

“当下,朝廷有钱有兵有这个实力去完成这一壮举,这也是各个衙门官员皆有斗志的主因,我们这一代,有希望去打造一个盛世,甚至灭辽灭夏,成就千古大业,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呢?”

……

听完苏良的一番话,晏殊陷入沉思中。

他是从真宗朝走过来的官员,受澶渊之盟的影响,他从未想过大宋会有主动与辽夏开战的那一天。

他以为,大宋只要国泰民安,维持当下的平和即可。

“收复燕云”这这个目标,早在真宗朝时期,就被他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一刻,晏殊觉得自己老了。

他已经完全跟不上当下官员们在政事上的追求,已经彻底融不进当下的朝堂了。

约十息后。

晏殊道:“景明,让老夫回去想一想吧!”

苏良拱手道:“晏公,我的目的不是说服你放弃反对大修《宋刑统》,而是希望您能公开表示支持大修《宋刑统》,得到您的支持,朝堂反对的声音将会减少一大半!”

晏殊点了点头,然后转身朝着外面走去。

苏良长呼一口气。

他已经尽力了,若晏殊还是不听,那就只能由官家出面了。

……

深夜。

汴京官署的一间卧房内。

晏殊父子在茶台前相对而坐。

晏殊看向晏几道,问道:“儿啊,日后,待你入仕途,可愿成为像为父这样的官员?”

“父亲,您已是宰执,孩儿虽也有入仕之心,但能有父亲的一半成就就满足了!”

晏殊白了他一眼。

“你我父子,不必逢迎。你自然也听到过为父的一些官声,你觉得父亲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晏殊甚是干脆地问道。

晏几道想了想。

“很多人称父亲喜欢明哲保身,我是不认同的,是父亲太过于苛求事事周全了。”

“但天下事,哪会样样周全,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父亲真应向苏司谏学习一番,他敢做敢当,无惧天下人辱骂,只求无愧于心,他这样,才活得痛快!”

“吾儿懂我!”晏殊看向晏几道,露出一抹欣慰的目光。

……

第二日,近午时。

就在苏良以为没有说动晏殊时,宫内内侍突然来到谏院,赠予了苏良一副赵祯亲写的飞白书。

苏良打开一看,上书着一行字:苏景明,朕之子房也。

苏良顿时大喜。

赵祯在此时送苏良此话,说明晏殊被说动了。

半个时辰后。

苏良看到了晏殊今早呈递的奏疏,其名为《议宋刑统书》。

此文,从《宋刑统》仿于《唐律》,大修《宋刑统》乃以国之新根换旧根,以及重法治的多类好处,三个方面论述了大修《宋刑统》的好处。

苏良看后,不由得拍手叫好。

不愧是神童。

不愧是士大夫之词的开创者。

文章写得温润秀洁,不带任何攻击性地讲述了大修《宋刑统》的好处,且巧妙地避开了“收复汉唐故土”的终极目标。

并且。

令苏良感到最为兴奋的是,晏殊希望朝廷可将此文公告天下。

此举意义非凡。

一向内敛圆滑的晏殊,公开表态支持大修《宋刑统》,将会消弭一大片反对之音。

当下,官员的奏疏版权属于朝廷与官员共有。

但凡不涉及朝廷私密的。

官员有权将其放在自己的文集中刊印出版,或要求朝廷不将其奏疏公开。

赵祯自然是乐于将此文公告天下的。

两日后。

晏殊的《议宋刑统书》便出现在了汴京城的民间小报上。

百姓们对此文,满是赞叹之声。

几乎不到半日,全城售罄,抄写者无数,一时引得汴京纸贵。

许多士大夫官员们都感到不可思议,曾经的晏殊是绝对做不出如此张扬的事情来的。

……

中书省,政事堂。

首相文彦博看向富弼,道:“富相,晏公如此深明大义,高调支持大修《宋刑统》,这两日,反对的奏疏不但骤减,出言建议的奏疏更是堆成了小山,你可要请他多喝两杯!”

晏殊虽是富弼的岳丈。

但自从庆历新政后,晏殊避嫌不言,最后外放,双方一直是有间隙的。

富弼对其也甚是不满。

但这次晏殊所为,却让他肃然起敬。

大修《宋刑统》后,造成的结果和影响还未知,晏殊俨然是将自己的晚节全押上去了。

富弼笑着道:“可以。今晚岳丈大人请客,特请景明,让我去作陪!”

“景明是真有能耐啊,他若不是坚守只娶一妻,我都想将我女儿嫁给他,这样的贤才太少见了,不,他就是个天才,当朝能有景明,实乃朝堂之福气!”

文彦博捋了捋胡子。

“你嫁女儿?天下哪个女人不想嫁给景明,这两年,欲找景明儿子结娃娃亲的都从宣德门排到南薰门了,老夫要是个女儿身,老夫都愿意嫁给她!”

“哈哈哈哈……”

听到文彦博这句戏言,政事堂内的相公不由得都笑了起来。

目前,许多官员都在倾尽全力朝着政事堂里面挤,希望谋得一个宰执之位。

在座的众相公自然不会相让。

但官家若是让苏良进来。

他们绝对愿意拱手相迎,与苏良做队友,实在是太舒服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