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局长,这些记者你把握不住(2 / 2)

大家会心一笑:这努力工作是正经的吗,还有你紧紧抓住的是什么?

不过有一个《体坛周报》的记者名叫周远,因为长期报道网球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疑问。

“请问……国内的教练,可能训练风格跟之前有很大区别。”

这只是委婉点的说辞,但也差不多已经点明国内的教练,水平严重不行!

哥们,你简直神助攻啊!

陈然默默别瞥了一眼,心里不禁一乐。

果然,坐在不远处的孙建业脸色阴晴不定,别提有多难看了。

“这个要合作了才知道。”陈然微微一笑,显得非常大气,“总得给我们国产教练机会吧,这样我们华夏网球才会进步。”

不就一个过渡的工具人吗,你们以为我真会把他当教练?

这个体育记者有点倔性子,而《体坛周报》不归浙东省体育局管,也没给这位孙局长面子。

“我觉得你会后悔的!我们华夏好不容易出了你这么一个潜力十足的网球新星,你应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这几年可是你涨球的最关键时期。”这个记者有些激动起来。

这个年代的记者,还真有不少挺可爱,挺真实的,有自己心中的信念,新闻媒体行业远没像二十年以后那么烂。

(我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事情。21年的时候,我国足球的青训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时任的足协主席,以国足闯入世界杯为筹码,希望在足球青训方面能够重拾举国体制,而不是依靠那些俱乐部。因为大多数俱乐部,可能过几年投资老板就换了,所谓青训就是挂个牌子应付一下就得了。

青训在举国体制下,因为有保障,家长才能放弃后顾之忧,让孩子安心练球。

不过当时的体育局否定了这个提案,因为足球投资大,见效慢,而且不可能去摘金夺银,不符合金牌战略。

当时《体坛周报》的几个足球记者,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都伤心的哭了,感觉华夏足球的未来要完蛋了。

那个年代的人非常真实。

陈然看着这位3余岁的记者,眼里闪过赞许之色。

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心关心华夏体育的发展,毕竟和他们自身工作息息相关。

这个行业好了,兴旺了,他们才能从中受益,不像一些领导,可以拍拍屁股走人。

甲a足球鼎盛时期,足足有三千足记,这是其他项目难以望其项背的。

陈然的横空出世,极有可能带队网球行业的蓬勃发展。

“你这个同志怎么说话的,我们华夏教练怎么了?”孙建业憋着一肚子气,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其实华夏的许多部门,相比较之下体育系统其实是较为憋屈的。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时刻在记者媒体的监督下。

体育记者的脾气一向不太好,一点都不敬畏这些领导,一言不合就开骂。

言论自由,至少在体育圈里是存在的。

那个《体坛周报》的记者,也是脾气上来了,怒道:“你胡乱安排国内教练,这是在害一颗好苗子,以权谋私!”

“你……我不跟你一般见识。”孙建业就气呼呼地走开了。

陈然乐了。

孙局长,原来不是我把握不住,是你把握不住这些记者啊。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