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此地无银,一万八千两!(2 / 2)

寒门帝婿 古明月夜 2706 字 5个月前

不等几人反应过来“永动机是个啥”,杨林马不停蹄继续说道:“所以不是他们不想干活,不想赚钱,而是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没有那么多能够创造利益的地方。”

“府库里如果有一万两银子,这一万两银子,永远也不花,那么这些银子和石头没什么区别!”

“若把这一万两银子花出去,比如修路,比如盖房子,比如建设各种工坊……花钱的同时,这些银子就会通过购买材料,支付工钱报酬,流转到了百姓们的手上。”

“而百姓们有了银子消费,就可以买些肉食,做些新衣裳,或者可以去读书认字,拜师学艺……”

“这个过程中,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提升,商户们赚了钱,而作为官府,我们不仅修路,而且还能从商户那,收到更多的税银。”

“而银子在每个人的手里,继续流动,继续创造价值,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们现在,只要拿一笔银子作为启动资金,来打开这个循环,因为修路,百姓们有活干,有钱赚,一切就能向着好的方向去发展,经济就会越来越好,百姓也会越来越富足!”

这番话说完,在场的每个人都沉默的露着震惊的神色。

如此浅显的道理,他们怎么早就没想到呢?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杨林说的这些,并不是全部。

如果花钱就能解决问题,那这世上早就没有问题了!

单靠这样的方式,官府的代价是背上巨额的财政赤字。

而且,现有的银本位体系下,就算想要吹这个泡沫,也吹不起来。

但杨林不怕呀。

因为他有纸币!

而当今大乾,经济完全就是一团死水,短时间内,根本就不用考虑大规模通胀。

所以他可以尽情的,往这个巨大的蓄水池里注水,而不用担心大水漫灌。

使用纸币的人越多,他越能从中获利。

钱这种东西?

那不印出来的嘛!

只不过这些,就没必要让旁人知道了。

看着还在从那庞大信息中,没能消化的人们,杨林轻轻咳嗽一声。

“咳咳,修路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年底前,我派人送银子来,年前筹备,年后开工!”

杨林没说的是,到时候靠山村建筑队、靠山银行以及杨氏商行等靠山村全家桶,会跟着一起打进襄阳郡市场,并推行建筑队的,新型承包合作模式。

“你们襄阳郡,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特产?”杨林问道。

单靠修路,能拉动的经济有限。

还是要打造本地产业,最好是有特色的产业才行。

“特产……”

曹靖连忙望向郡丞,郡丞又望向功曹,功曹又看了眼主簿。

主簿非常紧张,连忙说道:“襄阳郡最大的特产是墨,襄阳城内,有十几个制墨工坊,制的墨条,能卖到江南去。”

“墨?”

杨林皱了皱眉。

随即眼睛一亮,连忙问道:“本地矿产中,可有石墨?”

他记得,大乾似乎还没有松烟制墨的技术,所制的墨汁、墨条,都是用的石墨。

“回侯爷,城外确实有两座石墨矿。”主簿连忙回答。

太好了!

杨林心头大喜。

石墨这种东西,除了可以用来做墨汁,甚至烧火之外。

还可以用来制造另一种东西。

铅笔!!!

众所周知,铅笔中的“铅”,其实主要成分就是石墨。

当即,杨林宣布道:“我准备在襄阳城,成立一家新的工坊,投资一万两银子,至少雇佣三千人!年纳税额至少一万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