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女扮男装(1 / 2)

开元内卫 蹄筋 3738 字 9个月前

“微臣谢过陛下,此次琉璃销售可谓非常成功,臣建议朝廷成立琉璃厂,对外销售琉璃制品。”

“琉璃厂?琉璃本是皇室专用,对外倾销怕礼部的人不会答应。”

李隆基对韩斌说的琉璃厂很感兴趣,可琉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皇室专用品,民间虽然也有,可那个质量真的不敢恭维,看皇室御用的琉璃茶盏就知道了。

封建时代礼制森严,从它诞生之初就是为了维护帝王统治权威,和上下尊卑阶级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民众。

而体现尊卑阶级最好的方式就是物品,尤其是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古代,不同阶级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不同体现。

琉璃之所以成了皇室专用品,主要还是因为产量少,品相好的更是可遇不可求,也就和玉器、铜鼎一样成了象征阶级的东西。

长久以来人们习以为常,连被礼制服务的最大受益者也忘记了,这东西根本该由他说了算才对。

领导忘记的事情,下属有义务提醒,李隆基也像其他人一样,对自己有利的事都听地很用心。

其实李隆基也时常想不通,为什么身为天下之主,做点什么说点什么吃点什么,还要听别人的,难道不该是礼部的人听他的才对吗?

“礼不可轻废不假,可现在琉璃量产,那陛下用的了这么多吗?开放琉璃的销售,可以充盈国库以备不时之需,还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商业交流。”

“多说一些,朕觉得你不只是在说琉璃的事。”

“臣之前说过,百工可以让很多没有土地的人多份生计,能使产业多元化,真正做到藏富于民,民富则能应对各种危机,从而减少朝廷对百姓的负担,真正把钱用到更需要用的地方。”

“民富是好事,可人人都富裕了,朝廷如何自处?”

统治,永远是上位者优先考虑的事,李隆基问的就是这个,人人有饭吃,不会导致人民减少对统治者的依赖。

反而财富会,他认为有为富不仁的事,为什么就不会出现为富不忠的事呢?天下动乱时有钱人是最有能力的组织者,有了人后,他们也是有能力为想法付出实践的人。

自身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可以资助别人不是,比如太原元谋功臣之一的应国公武士彟,当初他可是散尽家财助他李家成就大业的人。

李隆基在想,如果民富了,那人民岂不是可以自主选择君王,比如有人聚民富起事怎么办?到时候的天下之财可比现在要多得多。

“教育,忠君爱国的教育。”韩斌想起了前世的思想政治课,这门课几乎贯穿了所有学生的在校教育。

如果进入国家体制,政治觉悟的话题将贯穿这个人的一生,否则根本没有机会升迁。

唐初的时候和后世某国很像,用对外战争凝聚人心,那时人人都知道忠君,因为君主是在为他们的生存而战。

现在呢?对外战争虽有胜负,从局势力来看,大唐还是吃了亏的,高宗时期的国土可是丢了不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