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接管德国殖民地(2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00 字 1个月前

1914年8月21日,第一师顺利抵达赫伯特斯赫厄,军队顺利接收德属新几内亚的消息也传回澳大拉西亚。

对于澳大拉西亚政府来说,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接收德国剩下的太平洋殖民地,然后就可以坐看欧洲战争了。

而对于澳大拉西亚的平民,特别是以德国裔为主的移民来说,澳大拉西亚和德国之间没有太大的战争,这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伤亡就代表着仇恨,如果德国和澳大拉西亚结下仇恨,他们这些居住在澳大拉西亚的德国裔移民的下场可想而知。

目前和平接管殖民地的方式对两方来说都有好处,德国能够收拢更多的军队位于欧洲战场,不用再浪费精力分管太平洋的殖民地。

同时,澳大拉西亚还能完成自己的战略目的,对于这场战争来说可谓是双赢。

1914年8月22日,澳大拉西亚军队抵达德属萨摩耶首府阿皮亚,从德属新几内亚那样,很快就接管了阿皮亚,并且实行了军事化管理。

第一师和第二师的行动很快,截止1914年8月26日,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顺利接管了德国所有太平洋殖民地。

目前所有的德属殖民地都是军事管制状态,暂时不允许当地居民随意出入,生活和各类物资则由军队统一配送。

大多数移民对于澳大拉西亚的军事管制状态还是接受的。至于不接受澳大拉西亚管理的移民,要么被迫服从,要么从军队那领到足够的路费,然后抛弃所有财产,乘坐返回德国的轮船。

但问题是,因为欧洲战争目前打的水深火热,澳大拉西亚遣返这些移民的船只,也只会将他们送到德国的非洲殖民地。

至于他们在非洲的生活到底如何,那就不是澳大拉西亚政府能够保障的了。

好在经过了德国先前一轮的筛选,留下来的大多都是比较顺从的。

几乎没有人选择第二项被遣返,因为他们前往非洲殖民地的生活不一定有现在好,至少现在的生活物资能够保障。

德国所有的太平洋殖民地加起来也拥有30多万的人口,这也让目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口已经真正的突破了1500万。

只不过,人口增长仍在继续,因此想要得知今年具体的人口增长数量,得等到今年的年底报告会议了。

澳大拉西亚的作战任务顺利完成之后,阿瑟的目光也成功地重新回到欧洲。

相较于澳大拉西亚在太平洋战场中的小打小闹,同盟国和协约国在欧洲战场可是动了真格。

根据皇家安全情报局传来的情报来看,截止八月下旬,同盟国和协约国在欧洲投入的军队已经超过200万,其中俄国61万,德国73万,法国55万,奥匈帝国39万,塞尔维亚15万。

目前西线战场和东线战场的人数差不多,都维持在100万出头的样子。

但这只是短时间内的局势。伴随着欧洲各国军事动员的进度,再加上从其他地区调遣军队,欧洲战场的士兵人数只会越来越多,甚至有希望在短时间内突破300万。

说到同盟国和协约国目前的战争局势,不得不提到欧洲战事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德国的战略选择。

早在战争爆发几十年之前,德国就制定了对于法俄作战的战争计划。

1871年到1879年这一时期,德国的军事力量称霸整个欧洲,时任德国参谋总长的毛奇元帅(老毛奇)认为,因为法俄的走近,德国将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危机,这样的战争是艰难和持久的。

但因为铁路运输的发展,让老毛奇元帅敏锐的察觉到,利用铁路干线可以迅速调动大部分兵力,先对付随时准备进攻的敌人,然后再去对付动员迟缓的敌人。

对于德国来说,随时准备进攻的敌人自然就是法国。那个动员迟缓的敌人,自然是腐朽不堪的沙俄帝国。

因为法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再加上德法边境法国坚固的要塞,让德国人认为法俄两国中,法国是最危险的敌人。

而德国第三任参谋总长施里芬将军,则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对法俄作战计划。

施里芬将军认为,必须要避免同时对法国和俄国作战,因为这两个国家加起来的实力已经超过德国。

“德国必须全力扑向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敌人身上,而这个敌人只能是法国。”这是施里芬将军在1905年《对法战争备忘录》中提出的理论,也是施里芬将军的战略结晶。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