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公主三十三 宫里,皇后一边咳嗽一边听……(2 / 2)

因为平叛,京城抽调了不少武将,武将的家人们都去寺庙给自家孩子,丈夫祈福,就谢嵘在公主府里今天烧烤明天饮宴,好像凌锐没去平叛一样。

她的侍人就提醒她,谢嵘自动把祈福转换成了郊游,于是兴致勃勃地去了。

福宁公主来祈福烧香,寺庙提前清场,谢嵘舒舒服服游玩了一天然后对主持道,“下回切莫为了我一个人不让旁人进来,这不是在菩萨面前说我恃宠而骄吗?”

主持只能答应,其实他们也是为了双方的安全着想,福宁公主只要在庙里平平安安离开了,他们也就放了心,要是放其他人进来,那有人冲撞了公主怎么办?寺庙也得吃挂落啊。

知客僧有些发愁,下回福宁公主来的话怎么办?

他的师兄悄悄道,“笨啊,到时候就放一些知道根底的夫人小姐们进来不就行了,百姓们不让进一样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寺庙力求不出事,也不能违拗公主,那就操作一番呗。

那些世家夫人小姐们肯定不会冲撞公主或是心存歹心,她们比和尚都会小心的面对公主。

知客僧连连点头。

有时候地位高了不是你想平易近人就能近得了的。

今年京城里饮宴赏花的宴会少了很多,毕竟外头还在平叛,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没关系,呼朋引伴要是被陛下知道就不妙了。

谢嵘就在公主府里天天搓麻,还搞了个麻将比赛,护卫下人一起上,第一名五十两银子,第二名三十两,第三名十两。

她在自己府里欢乐,然后被宁安知道了,宁安眼珠子一转,跑去找康平,把谢嵘在公主府聚众赌博的事告诉了康平,又很是绿茶道,“也怪不得福宁,驸马在外征战,她必定是寂寞的,略玩玩也是人之常情。”

康平看了宁安一眼,小时候康平时常被宁安当枪使,现在康平的脾气依旧不怎么好,但是她也不傻。

不过康平还是进宫去给谢嵘上眼药了,大家都是公主,她就是不服气谢嵘受宠啊。

康平是在皇后面前告状谢嵘的,也不忘把宁安拉过来,“要不是宁安姐姐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呢。我们是公主,更应该有表率作用,不该被人说好赌。”

皇后无语的很,好像你们在自己府里奢侈无度我不知道似的,打个牌而已,你们不打啊?

但是皇后不能这么说,只能把谢嵘叫进来点上几句。

谢嵘笑嘻嘻的,“我又不赌钱,也不招外人进来,就关上门自家消遣一下而已,这又是戳了谁的肺管子?”

皇后笑道,“你不知道戳了多少人的肺管子,她们一个个的虎视眈眈呢!”

谢嵘让侍女把一盒翡翠做的麻将牌拿上来,“母后,不如我教您玩一局呢,宫里长日无聊,大家也没多少事,坐下搓一局,联络感情,还能减少事端,咱们不来赌注,也就没什么闲言碎语了。”

麻将这玩意谢嵘是成了亲搞出来的,成亲前她也能弄,但是影响不怎么好,在如今的社会,未嫁女,已婚女界限很清晰,世人对这两种女子的要求也有明确的区分。

姑娘家普遍被认为需要娴静,美好,养于深闺,不能传出一点闲言碎语,出嫁了就得侍奉翁姑丈夫,友爱兄弟姐妹,养育子嗣,操持家务等等要求。

谢嵘未成亲前搞个麻将出来,被人歪一下嘴,就成了公主闺中就好赌,想出新鲜赌具赌法来。

谢嵘没准备在历史上留美名,但也不能留下个好赌的名声吧。

成了亲就没事了,成了亲,公主养面首都没关系。

皇后身体不好,只能歪着,就让个宫人替她上。

麻将简单,宫人们大多心灵手巧,教了几圈就都明白了,皇后都有了几分兴趣,摆牌反正是宫人动手,皇后只要指点出牌就行。

谢嵘看了几圈牌,叹为观止。

这里的宫人们真是个个人才,她们都是新学,已经会给皇后喂牌了!

谢嵘拉着贴身侍女的衣袖,“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怎么不多学着点!”

哪像她身边的下人,一个个恨不得掏空她的口袋,不要说喂牌,那是恨不得斗她这个地主。

谢嵘的侍女心里翻白眼,您要是像皇后一样慷慨,咱们也能给你喂牌,但是她们家公主不要脸的!

皇后就是赢了,最后也是一笑了之把钱全赏下去,谢嵘是把下人的钱全都赢走,然后一毛不拔!

一开始几个侍女还没反应过来,后来发现完蛋了,她们手里的钱都被公主赢走了,公主不赏的!

当然,侍女们也不靠这些银子过日子,在公主府,吃喝穿戴皆有,但是银子谁不喜欢?

公主不按常理,她们的银子也要搜刮!

后来冬至咬咬牙,赢了谢嵘,谢嵘自然不会不给赌资,这下子侍女们开窍了,赢公主啊,为什么不赢,公主不是一直说么,愿赌服输!

其实谢嵘最后还是会把这些银子赏下去,但打牌的时候她是不给的,她的侍女们也都知道她的脾气,所以打牌的时候丝毫不让。

谢嵘进了一趟宫,送出去两幅麻将,一副给皇后,一副当然给江妃,然后大摇大摆回去了。

宁安只能关上门扎小人,康平气的直接问侍女,“福宁是专门会灌迷魂汤是吗?”

侍女不敢开口。

到得年下,五位王爷的叛乱被平定了,大军要把五位王爷押解进京。

丰庆帝憋了快一年的火终于舒坦了一些,然后他就开始提出要改藩王分封继承制度。

不分封不行,这是祖宗规矩。

但是怎么分,以后这王爵如何继承这些都可以改一改。

谁让王爷们忘恩负义,不好好替朝廷分忧,只想着造反呢。

大臣们是赞同的,毕竟藩王的开销已经成了朝廷最沉重的负担,能减少一些也是好的。

反正骂名是丰庆帝背着,他们是臣子,只能听从。

丰庆帝想着堆得满满的内库,觉得这骂名背也就背了,最起码实惠是自己的,甘蔗没有两头甜啊,这还是福宁说的。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