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北上广(1 / 2)

盛云芳、盛云菲姐妹的高考成绩不错,盛云芳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了,盛云菲被中山大学录取了。

这下好,盛家几个孩子,从最北面一直到最南面,北上广全都占上了。

通知书还没到,学校先接到了消息,校长高兴的打发人来报信。

盛连成和张淑珍一听,却傻眼了。

俩人没啥文化,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也没办法给什么建议,都是学校老师帮忙参考的。

此时一听说,俩丫头考的学校,一个在沪市,另一個在羊城,都离家大老远。

尤其是盛云菲考的那个学校,这几乎是等于从大北边跑到了最南面,两口子当时就犯了愁。

“这孩子咋想的?怎么考个这么老远的学校啊?

这回一趟家得多长时间?路上就得五六天吧?”张淑珍不解的嘟囔道。

“唉,现在说啥都没用,孩子好不容易考上个大学,通知书都来了。

我听人家说,这学校挺不错的,远就远吧,那能咋整?”

盛连成也叹了口气,原本以为俩儿子考的学校就挺远了,这俩闺女更厉害,一竿子蹽出去几千里地。

将来要是再搁那边找对象结了婚,怕是几年也回不来一趟了。

“不管孩子在哪儿,只要他们有出息,以后过的好就行了。

咱可别学那些脑袋不清楚的,为了自己往后好过,就非得把孩子绑身边儿来。”盛连成劝张淑珍。

得亏盛连成夫妻都挺开明,不是那种古板又愚昧的。

两人虽然对孩子考那么远的学校有些不理解,却也没有其他举动,而是默默给孩子们收拾准备。

盛家俩闺女都考上大学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林场和大碱场村子,大多数人家知道消息后,都替盛家高兴。

“你说老盛家这祖坟是埋在哪儿了?他家孩子咋就这么出息呢?

别人家一个大学生都挺好,他们家四个。这可真是,他们家咋教育的孩子呢?”

当然,有羡慕赞叹的,就有嫉妒不平的。

“女孩子家家,考上大学能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嫁人?

娘家费劲巴拉供着念完书,有了好工作,转头嫁到别人家去,给人家出力了。

真不知道老盛家咋想的,姑娘还当了宝,供着念完高中就行了呗?考什么大学啊?净是浪费。”

不管外头如何议论,盛家反正是欢天喜地。

面对着前来贺喜的客人,盛连成两口子笑的合不拢嘴。

“那个,我和你妈商议过了,这回咱家就不办酒席了。

咱家这几年大小事情挺多,也不好有点儿事就摆酒庆贺。

你俩这学校都离家太远了,咱就把省下来的钱,留着给你俩当零花钱吧。你俩看看,这样行么?”

白天大家伙儿都问,盛家啥时候摆酒,盛连成两口子只说是要跟孩子商议商议,所以到晚间,一家人坐下来商议。

“爸,老四老五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不摆酒庆贺一下,好么?

儿子考上了就大摆宴席,闺女考上了就啥动静都没有,人家不得说咱重男轻女啊?”

盛希平怀里搂着盛新宇,沉吟片刻说道。

“就是啊,爸,我也觉得,这么办不太好。”那头,即将返校的盛希安也开口了。

还有半年就毕业的盛希安,已经保送本校研究生。

这年月,本科毕业就很牛了,一般都能分配很不错的工作。

研究生,那都是往专家方向去培养,将来学成了,可不得了。

最开始,盛连成夫妻很不能理解,这咋念了四年学还不能工作,还要再念三年?

都多老大了还一直念书,哪辈子能娶上媳妇啊?

后来,还是盛希平跟爹妈解释了,说盛希安这种性格,本身就比较适合搞研究。

真要是在哪个方面有所成就,将来那都是科学家,工作肯定错不了,比本科还好。

有盛希平这么劝着,盛连成两口子这才释怀。

算了吧,孩子爱念书就念,要是真能念出个名堂来,也不愁着找媳妇。

“不对,话不是这么说的。

老大,这两年你跟着你大哥他们又是倒腾木头,又是倒腾水果啥的,没少挣钱。

咱家里虽然不往外说,旁人有心也能打听着一二。

如今老四老五都考上大学了,你们兄妹六个,出来四个大学生。

咱家现在看着是红红火火,背地里不知道多少人嫉妒眼红呢。

眼下咱家,可不兴起啥高调,越小心越好,不能大操大办瞎张罗。”

张淑珍摇摇头,他们这辈子经历的事情太多,什么风浪都见过,小心无大错。

“你媳妇现在怀着孩子,入冬要生,将来孩子生了抱回来,也不知道又要惹出啥风波来。

眼下,能消停就消停点儿。”

“嗯,大哥,咱爸咱妈说的在理。

这摆不摆酒的,就是个形式,咱不走这个过场,我俩也照样去念书。

如今你有工作,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总去打猎摸鱼,咱家的猪开春时候杀了。

现在要办酒席,全得花钱买,得不老少钱呢。”盛云芳在那边开口说话了。

“对,对,我四姐说的没错儿,再说了,也没那个时间张罗。

我俩这学校都挺远的,路上得多留几天时间,我们这还有挺多手续没办呢,时间怕是不太赶趟儿。

再说了,二哥三哥还有大嫂都不在家,这酒席张罗着也没啥意思,省着点儿吧。

马上我大嫂又要生老三了,往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盛云菲连连点头,赞同姐姐的意见。

对于她们姐妹来说,能考上大学,顺利去念书就挺好了。

“我们那些同学里头,好多女生都是初中毕业了就回家干活,过几年直接嫁人。

我们还能有大学读,能走出这个山沟沟,去外面的大城市学习、生活,这就很好了。

爸、妈,大哥、二哥,我们挺知足,真的。”

俩女孩非常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能把六个孩子平安养大,父母所付出的心血不是他们能想象的。

如今她们要去上大学了,将会有更好的前程,更应该感恩才对,不应该再给家里添没必要的负担。

“行吧,那你们既然这么说了,那就随便。

回头哥多给你们带点儿钱,去大城市了,也别让人看不起。

咱不说是跟人比吃比穿,咋地也不能太寒酸太土了。”就这么俩妹妹,咋地还不得多疼着点儿?

“好,谢谢大哥。”俩女孩齐声笑道。

“哥,这回还得你送我们去上学,太远了,我们都没去过那边。”俩丫头开始撒娇。

“切,现在想起来远了?当初报志愿的时候,你俩咋没考虑过这事儿呢?”

盛希平对填报志愿也不懂,所以当时只提了点儿意见,其他并不干涉。

他也没想到,俩妹妹竟然能报考那么远的学校,而且还真的就被录取了。

也好,不论沪市还是羊城,都是好地方,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

眼下俩丫头过去站住脚的话,将来的日子肯定不用愁。

一家人商议妥当,之后便传扬出去,只说是报到时间太赶,没有请客的时间,所以俩丫头考上大学,盛家不收礼也不摆酒席了。

消息传出去,林场各家反应不一。

有的果然就像盛希平猜测那样,暗地里贬损盛家,说盛家重男轻女。

儿子考上了就大摆宴席,闺女考上了就啥表示都没有。

也有那明事理的人就说,张罗一场酒席要花费不少钱呢,盛家这几年考出去好几个,也不能回回都庆贺啊。

省点儿钱是对的,毕竟盛希安盛希康也老大不小了,将来还得娶媳妇生孩子呢。

转过天,盛希安到了该返校的日子,坐车走了。

又过两天,局里来电话,说是录取通知书到了,让盛云芳盛云菲姐妹去取。

盛希平陪着俩妹妹去取了通知书,又把该办的手续都办了。

九月二号,跟林场请了假的盛希平,领着俩妹妹踏上了他乡求学之旅。

三人从松江河坐火车到通化,再从通化倒车到首都,然后从首都再坐车到沪市。

这回他们手里有通知书,不需要介绍信就能买票,所以路上都很顺利。

到沪市之后,先陪着盛云芳去办理了入学报到的手续。

安顿好住处,之后,盛希平又去看望了惠姐和小彭等人。

这些年,盛希平跟惠姐他们都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惠姐的工作已经从北疆调回了沪市,家里的旧宅也要回来了,现如今在一家厂子当质检员。

盛希平给惠姐带了一个椴木菜墩儿,还带了些天麻、木耳等东西,巍巍长大了不少,见到盛希平也很亲切。

得知盛希平的妹妹考上了沪市的大学,惠姐也格外高兴,一个劲儿的说,让盛云芳得空就来家里坐坐,不管遇见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她。

晚上,惠姐和她爱人做东,请了盛希平三兄妹吃饭,众人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倒也挺热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