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轰动林场(1 / 2)

盛希平回来了,还带着大冰箱、大彩电好多东西的消息,以非常快的速度,就传遍了林场和大碱场。

知道的人,都羡慕的不行。

当初盛希平放着加工厂厂长那好好的工作不要,辞了职跑去南方闯荡,背地里不知道多少人议论。

都说盛希平傻,放着铁饭碗不好好守着,偏要出去嘚瑟。

南方是那么好混的?钱那么容易挣?

别出去混个三天两早晨,又灰溜溜回来,真那样的话,可就是鸡飞蛋打,啥都不剩了。

后面盛希平一去大半年不回来,又有人暗地里猜疑,说盛希平在外头肯定是混的不咋地,要不然哪能这么长时间都不回来?

再后来,听人说大碱场刘家哥俩,还有几个人,都去给盛希平帮忙了。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盛希平可能在外面混的不错。

如今一看,盛希平在外面混的何止不错啊,那是相当好了。

换成旁人,谁舍得一下子买齐了全套的家电啊?这些玩意儿算在一起,正经不老少钱呢。

这回,大家伙不说盛希平瞎胡折腾了,众人都在背地里议论,不知道盛希平在外头挣了多少钱。

有那好信儿的,不光去盛家打听,还特地去大碱场那头,打听那些跟着一起出去的小伙子。

这不打听也就罢了,一打听,可把大家伙儿惊掉了下巴。

合着人家在港城和深城都开了公司,有几十号员工,一年挣不老少钱呢。

别的不提,只说大碱场那几個小子,入冬才去的南方。

这才几个月啊,连工资加奖金就带回来好几千,还每个人发一台电视。

这下子,整个儿林场都轰动了,不知道多少人都躁动起来。

一个个心思活络着,也想跟盛希平出去闯荡闯荡。

这可好了,自打上午盛希平进家门,盛家这人就络绎不绝没断过。

到了晚上,一线工队的人下班,盛家那就更热闹了。

王建设、陈维国、高海宁等人,连家都没回,直接就跑盛家来了。

“你说说你啊,一走大半年,也不回来看看,兄弟们都想你呢。”

陈维国等人见了盛希平,都乐开了花,照着盛希平肩膀子就来了一杵子,然后,再来个大大的拥抱。

“我们这刚下班,就听接班的人说了,说是你今天开着大汽车,拉了一车东西回来的?

行啊,希平,像样儿,看出来,你这是混好了哈。”

高海宁还是改不了咋咋呼呼的性子,进屋就嚷嚷道。

“你听他们胡吹吧,那是林业局汽运处的车,车上的东西也不是我自家的。”

盛希平一听就乐了,边笑边把众人让进了屋里,“来,进屋坐,吃饭没有呢?搁这儿吃吧。”

“不用不用,我们刚下车,连家都没回呢,先过来看看你。

那啥,今天就不搁你这儿吃了,过两天放假,咱抽时间聚。

你看我们在山上造一天,灰头土脸的,回家去换换衣裳,吃完饭了再过来。”

大家伙儿就是太久没见着盛希平,想的慌,所以在得知盛希平回来的消息后,直接奔着盛家就来了。

真正的兄弟情谊,不在那一顿饭上,见个面儿,知道对方很好,这就行了。

“那啥,婶子,我们先回家了啊,你可别忙活啥,等着吃完饭我们再过来玩。”

陈维国见张淑珍翻柜子找东西,赶忙说道。

“哎呀,你看看,这么着急走干啥?来了就稳当坐下唠会儿。

我今晚上做了不少吃的呢,家里就我们几口人,你们都留下吃饭。”张淑珍一听,赶忙挽留。

盛希安在哈工大读研,说是跟着导师做什么课题,今年寒假要回来的晚一点。

盛希康工作了,不像念书的时候有寒暑假,也没回来。

盛希泰还在高中念书呢,得后天到家。

所以家里就张淑珍领着俩闺女、俩孙子,加上今天刚到家的盛希平。

“不了,不了,大娘,家里人不知道我们来这儿,都搁家等着呢。”众人连连摆手,转身离开。

盛希平跟着送到大门口,同他们又聊了几句,这才回屋来。

正好饭菜都收拾上了,一家人赶紧吃饭。

“青岚他们哪天放假啊?到时候你是不是还得去接她们娘仨?”

这一天,家里的人就没断过,张淑珍也没工夫跟儿子好好说会儿话。

趁着吃饭这会儿没人,张淑珍就问道。

“嗯,学校后天下午放假,明天我回松江河去,收拾收拾家里,后天跟着青岚和希泰他们一起回来。”

盛希平今天主要就是往回送这些家电,他还得回松江河去安排一些事情,再把周青岚母女接回林场。

俩丫头小,不管去哪儿都得带不老少东西,光是周青岚和盛希泰,照顾不过来。

“对了,你家那个保姆,李家嫂子,她怎么安排啊?

大过年的,留她一个人在松江河不好吧?

要不然你问一问,干脆把她也接来咱家,一起过年?还是她要回自家?

她要是回去的话,你可得多给人点儿钱,人家帮咱照看俩孩子,又洗衣服做饭的,不容易。”

张淑珍心善,对谁都好。

之前俩丫头周岁的时候,张淑珍领着孙子去松江河住了几天,跟这个李大娘相处的挺好。

要过年了,李大娘一个孤老婆子无依无靠的,张淑珍就惦记着人家。

被母亲一提醒,盛希平也想起来了,“对,妈要是不说,我还真就忘了这事儿。

行,明天我回去,问问李大娘,看她啥想法吧。”

李大娘没儿没女,李家洼那边就剩下个破房子,按说她在哪儿过年都一样。

当然,这事儿得看李大娘啥意思,旁人没法做主。

娘几个边吃边聊,吃完饭的时候,也就快六点半了。

要是照往常来说,这个点儿,盛新华、盛新宇早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收音机,听里面的评书了。

尤其是刘兰芳讲的《岳飞传》,那俩小子听的津津有味,一集都不带落下的。

可今天,俩孩子并没有急着开收音机,而是催着他爸,赶紧把电视打开。

“爸爸,我想看电视,郑爷爷家电视里头有只耗子。

顺子天天在学校里跟我们白话,说那只耗子可好玩了。”

盛新宇拽着爸爸的手,一脸恳切的表情。

盛新宇说的顺子,是郑先勇家的孙子,叫郑天顺,跟盛新宇同岁,俩人都在学前班。

郑先勇家前些天弄了台电视回来,郑天顺就成天跟小伙伴们炫耀家里的电视节目,引得学前班那些小孩都特别羡慕。

盛新宇天天听郑天顺说什么一只老鼠的故事,他也想去郑家看电视。

可郑先勇家人太多,盛新华盛新宇还小,挤不进去。

再者冬日里黑的早,六点半来钟外头都漆黑了,张淑珍怕孩子出去危险,就不许他们去郑家看电视。

俩孩子让那只老鼠给馋的不行了,好不容易今天家里也有了电视,那还能错过?

“打开电视倒是没问题,但是咱们得事先说好了,每天只允许看半小时。

从六点半到七点,电视上播新闻开始,你们就不能看了,听见没有?”

盛希平瞅了瞅俩臭小子,跟他们约法三章。

“行,行。”俩孩子连连点头,异口同声道。

“好,我去给你们开电视,正好试一试天线好不好用。”

盛希平笑笑,伸手将柜子上的电视按钮打开,旋转调频按钮调台。

白天家里来人多,大家伙儿七手八脚的,就把天线给安好了。

只是白天没信号,不知道具体效果,所以这会儿,盛希平还得试试天线的接收效果咋样。

大多数台都是雪花点,好不容易调出一个不是雪花点儿的,却是一些水波纹。

盛希平给便知道,这是天线的方向不太对,接收的信号不好。

“你们看着电视,一会儿要是出来人影儿了,就赶紧喊我啊,我出去调一调天线杆子。”

说着,盛希平就戴上了帽子手套,从屋里出去。

那天线杆子是用八号线捆在园杖子的柱脚上,白天不确定接收信号什么效果,所以就简单的捆了两道,没捆结实。

盛希平用手就把那八号线解松一些,然后转悠着天线杆子,调整方向。

“出人了,哥,电视出人了。”不等盛新华跑出来,盛云菲一脸激动的喊道。

“你看看里头清楚不清楚?要是挺清楚的话,那就定下来这个方向。”盛希平吆喝了妹妹重新确定一下。

这年月还没有可以自动转向的天线,所以必须要找好角度。

盛云菲进屋又确认了一下,出来说挺清晰的,盛希平这才用八号线,重新把天线杆子捆到柱脚上。

这回,他用钳子多拧了几下,确定拧紧了,这才进屋。

一进屋就见到,盛新华和盛新宇两个坐在炕沿上,伸着脖子,聚精会神的看电视呢。

而电视屏幕上,此刻播放的正是《鼹鼠的故事》。“我还以为是哪只耗子呢,这不是鼹鼠么?”

盛希平一看就笑了,刚才听儿子说的时候,他还以为是米老鼠呢,合着是鼹鼠啊。

俩孩子并没有接话,而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看着里面那只肥嘟嘟、憨态可掬的鼹鼠。

盛希平也不在意,坐到炕上,跟母亲聊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