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被踢出局(2 / 2)

筑梦太空 飘荡墨尔本 5646 字 8个月前

能够将5吨左右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比于也就是后来被亲切地称为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轨道14吨,和地月轨道8吨,的运载能力有些不够看。

但连发射场都是在海边新建的,和不是一个时代的。

在之前,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一直到2016年,都还是我们国家现役火箭里面运载能力最大的。

时间回溯二十年,不难想象,当时的航天人对的首发有多大的信心。

首飞就发射一颗国际卫星。

这还不算完,直接启动全世界公开转播。

一款新型火箭的首飞就这么大张旗鼓的,虽然后有来着,但绝对史无前例。

卫星基地也是一派祥和,大家见面打招呼都是一句:。

“梁老头儿,刚刚经历过的空中爆炸,航天人难道就没有想过的首飞会失败吗?”奇迹宝宝又开始化身好奇宝宝了。

“当然是想过的。”梁天说,“但回过头来,既然是首飞,升空之后爆炸,也不在不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也对,这毕竟也不是第一次直播了。心理承受能力都已经给练出来了。”

方原说的没有错。

观看卫星发射直播的观众们,内心也早就变得比澳星b1和b2的那个时候,要更加坚强一些。

1996年2月15日,凌晨3点01分。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台。

点火顺利,升空正常。

航天人松了一口气。

这个时候,已经不太可能再发生比星舰俱毁更大的灾难。

但这口气,只松了短暂的两秒。

首发的第三秒,轨迹就直接来了一个乾坤大大挪移,从竖着往上,变成了横着出去。

这个时候,火箭才刚刚起步,飞行的高度还很低。

倾斜角度越来越大,导致火箭开始横飞。

此时的火箭,燃料箱几乎都还是满的。

化身一颗巨大的导弹,从基地飞了出去。

短短的22秒,火箭坠毁在了离基地1.8公里以外的山头,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整个发射场随即断电。

在寂静而又黑暗的指挥室里,每个人的脑海里,都只剩下断电前的那个爆炸的画面。

守在电视机前的梁天,也是目瞪口呆,良久才说出了只有两个字,又不断重复的一句话:

失控爆炸的地点,是基地航天工程技术人员临时住宿的协作楼和宾馆附近。

蘑菇云带起的滔天气浪,瞬间就冲垮了钢筋水泥的建筑。

这次发射带走了6位没有在发射前进入地下掩体的科研人员,并造成57人受伤。

如果不是刚好有一个山头挡住了火箭的去路,这颗将径直飞向这次发射任务的指挥部……

全国人民第一次在直播中看到卫星发射失败,是澳星b1发射中止的那一次。

虽然,也有不解和愤怒,但因为最后的结果是好的,航天人收到更多的,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安慰电报和信件。

这一次的情况,则是完全不同。

这是直接把山给炸了,把人给炸死了。

哪怕伤亡人数没有后来传的那么夸张,但这个情况,直接把当地的民众给吓了个够呛。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

如果卫星发射都是这么个轨迹,他们安居乐业的地方,岂不是随时都有可能被夷为平地?

一本记录当时情况的报告文学,曾经有过几个细节的描写。

一位从bj过来参加发射的专家要回去,工作人员去火车站给专家买软卧的票。

在身份证和介绍信一应俱全的情况下,被售票员直接从窗口给扔了出来。

事发一周之后,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高工在去镇上买鸡蛋。

卖鸡蛋的人看清是基地来的,直接不让过秤。

前面谁买都可以,就到了高工这儿就不行。

全国人民的愤怒都是实打实的。

但航天人需要为这次失败付出的代价,可不仅仅是全国人民的愤怒。

国际商业保险公司开始拒绝给中国的国际商业发射提供保险。

这个时候,中国航天人还是憋着一股劲的。

1996年8月18日,在同一个发射基地点火升空。

这是一颗静地轨道通信卫星,制造商还是休斯公司。

因为最终用户是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即便没有国际商业保险公司愿意承保,也还有中保财险。

这次升空是顺利的,但三级发动机的二次点火发生故障,没能把卫星送入到预定轨道。

半年之内的两次失败,让系列运载火箭,几乎成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代名词。

没有国际保险公司愿意为中国的商业火箭发射提供保险,就意味着没有国外公司会找中国来发射卫星。

休斯公司停止了与中国长达六年的国际合作,多家已经和火箭签订合同的公司,也纷纷取消订单。

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也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刚刚起步的中国国际商业航天发射,面临直接被踢出局的至暗时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