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咱教你看奏折(2 / 2)

“岂能和那曹国公一样犬马声色,醉生梦死,孙儿对女色不感兴趣!”说着,捏了捏酸痛无力的小腿。

朱英说的激昂澎湃,热血沸腾,朱元璋听后本来还想夸他几句,但看到他嘴角不断掉落的绿豆糕渣时,由赞许瞬间变成了嫌弃。

“咱不让你征服啥四海,你能把咱打下的基业守好就成,想那些干啥,咱警告你,别他娘的瞎折腾!”

说罢,又眯着眼说道:“你昨天晚上去了哪,干了啥,别以为咱不知道!”

朱英听到此话顿时慌了,眉头一皱,大声质问道:“老朱头,你竟然派人监视我行房!”

谁知朱元璋听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大笑道:“不打自招了吧,咱是故意诈你呢,哈哈,,,”

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看到老朱得意洋洋,阴谋得逞的样子,朱英是既尴尬又恼怒,转身就要离开。

朱元璋见状,连忙叫住了他:“大孙,别走啊,咱又没骂你!”说着,走下御案,屁颠屁颠的的将朱英拉了回来。

朱英气愤的道:“我要再不走,您又开始骂人了,什么沉溺女色,,,”

“咱说错了吗?”

朱英装作一肚子的委屈说道:“孙儿行房难道就是沉溺女色吗?”

“还不是满足您早点当上太爷的愿望!”

“还不是为了咱们朱家第四代开枝散叶!”

“还不是为了大明江山!”

“哼!”

朱英连忙转过头去,再说下去恐怕自己都会忍不住笑了。

“咱明白,咱都明白!”朱元璋连忙赔笑道:“大孙,别生气了,咱这不是逗你玩的吗?”

说着拿起小刀,主动给朱英削起了苹果。

嫡长孙好不容易失而复得,朱元璋恨不得当小祖宗供着,万事都得依着,哄着,生怕他一个不高兴跑出宫去,玩失踪,更害怕去找张三丰那个老道士去修道。

朱英可这么脑残,放着皇长孙,未来大明皇位接班人不当,去当什么道士,平常只是吓唬老爷子而已,他可不是整天想着长生不死的嘉靖道长。

回到御案上坐着的朱元璋看到眼前乱七八糟的奏疏顿时头疼不已,随后叫让云成叫来户部尚书卓敬。

朱英见朱元璋要处理公务,便要起身告辞,准备回去带朱允熥去找朱权,朱穗,朱允炆切磋武艺。

“不用走!”朱元璋叫住了他,说道:“你也老大不小了,咱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咱现在不让你撑起这个家,但你也得干点正事,别整天想着玩!”

“过来,咱教你看奏折,等咱死了,你还能帮你父亲处理国事,,,”

朱英摇摇头,心中暗想道:“帮帮您还行,我爹那个糊涂蛋是帮不了喽!”

皇帝找户部尚书,一般只有两件事,要钱和算账,这个算账是清算国库银两。

朱英搬个凳子坐在朱元璋旁边,随手打开一个奏疏看了起来,这是一份福建三司联名送来的,其中内容佶屈聱牙,艰深晦涩,朱英水平实在有限,也看懂个大概,说的可能是福建倭患的问题。

朱元璋性格直爽,做事不喜欢绕弯,十分反感这种文绉绉的奏疏,曾经因为倭患的问题,下过一道圣旨。

内容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先杀了再说,钦此。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朝廷已开了多次恩科,所以现在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文学功底深厚,因此每每上奏都是引经据典,动辄上万字,令朱元璋头疼不已。

洪武八年的时候,刑部尚书茹太素引经据典地写出了一篇一万七千多字的万言书,结果前面一万六千五百字都是废话,只有最后五百字才把事情说清楚。

气急败坏的朱元璋将茹太素暴打了一顿。

朱英看完奏疏后不动声色的放在一旁,还是等自己走后再让老朱看到吧,不然又得发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