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论罪(2 / 2)

朱柏站在他们之间,继续说道:“本王是高阳王的叔叔,按理说当避嫌,不然也有偏私之意!”

“可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是陛下让本王陪审,那本王也不能就这么坐着看戏啊!”

“不如,你们双方各退一步,高阳王召回京城,由燕王教训,抽上五十鞭,之后,关进宗人府一年……”

“不妥!”

王钝立马说道:“如此小惩,不足以平息天下读书人的怒火!”

抽五十鞭,即使死不了人,那也得皮开肉绽,关进宗人府那就是养伤,一年时间正好能养的差不多,到时候朱高煦又活蹦乱跳的出来了,真是打了一手好算盘。

湘王啊湘王,你还说你不偏私,你这心从应天府都快偏到凤阳祖陵了。

“本王还没说完,王尚书,别急啊!”

朱柏笑了笑,同时用余光看着文官的反应,只见吏部尚书张紞要开口,他立马补充道:“一年过后,发配边关,让他戴罪立功!”

这个听起来倒像是个正儿八经的处罚,可仔细一想,好像也不对啊,皇帝本来就打算让他去辽东,担任五军营先锋。

可文官却不知道这件事,开始在心中不断琢磨着。

而此时,资格最老的刘三吾站了出来,缓缓说道:“燕王千岁,湘王千岁,老夫说句公道话,我等之所以要论罪高阳王,并非私心,也不是非要和燕王过不去,实在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陛下的颜面!”

“高阳王刀劈圣人牌位,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可谓震惊天下,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圣人门下弟子,高阳王此举无异于打了天下读书人的脸面!”

“陛下也是天子圣人,历年科举的优秀学子也被称为天子门生,燕王千岁镇守边关,披坚执锐,抵御外敌,可谓居功甚伟,可治理天下,教化百姓,还是要靠孔孟之道,要靠读书人啊!”

“读书人的信仰就是文圣孔子,如果有人毁了关公像,那同样会遭到天下武人的讨伐,甚至会大动刀戈!”

刘三吾的话可谓有理有据,也挺公道的,道理大家都懂,可那又如何,错了确实是错了,可即便错了,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啊!

当爹的哪有不护短的,更何况还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

此时,一直保持沉默的解缙也感慨道:“唉……其实如何处置高阳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稳定天下读书人,消了他们心中的怨气,不然这些人以此为借口反对新政,那陛下又该如何是好,真到那个时候,即便处死高阳王也无济于事啊!”

“新政在陛下心中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一旦陛下苦心经营的新政失败,我们今日在场的人,恐怕都不会有好果子吃,高阳王无论如何定罪,都不能影响百年大业的新政!”

解缙的话说的很明白,新政高于任何人,高于任何事,高于一切,谁影响了新政的推行,谁就是千古罪人,皇帝一定不会心慈手软的。

到时候别说死一个高阳王,哪怕把燕王搭进去那也在情理之中,更别说这些文武大臣。

“难不成真要逼死他,你们才满意!”

朱棣的态度不似刚才那般强硬,坦诚说道:“他是本王的儿子,陛下刚刚说的没错,养不教父之过,按照湘王刚才所说的惩罚,剩下的责任由本王来担,你们就说让本王如何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