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肖卫国的长期规划(2 / 2)

“嗯,刚回来,给帮尽忠把补发的节礼送回来,您近来可好?”

关三爷老神在在的说道:“我啊,反正老了哪也去不了,每天听听广播,下下棋,遛遛弯,轻松自在的很。”

“您这才是令人羡慕的养老生活。”

“都有个老字了还有什么好羡慕的?你这次回来还出去吗?”

肖卫国摇头道:“不去了,今年复习一年,明年考大学,等毕业以后再想想要做点啥。”

“不从政就从军,从军可能不好选,如果从政的话,以你的头脑去工商部门和外交部们应该都吃得开。”

“我没有为民请命的高尚情操,还是别给国家和老百姓添麻烦了。”

“你不打算进单位?”

“不想去。”

三爷那么大岁数还第一次听说有人不想进政府部门的,古人讲“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是后来清政府垮台以后也是人们打破了脑袋的往军政两界挤。

士农工商,古往今来士都是排在最前面的,就算是现在已经没有了阶级划分讲究人人平等,那进单位当领导也是最稳妥的工作,不然读大学还有什么意义?

步摇在给大家倒茶,关三爷从躺椅上坐起非常认真的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不去从政那你读书又是为了什么?”

肖卫国也没想过瞒着谁,所以直接说出了心底的想法:

“为了长远发展,我最开始只想多买房子做个寓公,后来没想到我会发展的这么好,那寓公就只能当副职业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以后想做一名真正的民族企业家,能在国家发展方面出一份力的同时还能多赚点钱,不读书的人也可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可只有读书人才能走的更长远。”

“企业家?是商人吧?那不就是资本家吗?前些年的例子你还看的少吗,以你的头脑不应该啊?”

“民族企业家跟资本家是两回事,我从没想过要去剥削别人,而且以后跟以前不一样了,商人只要合法,过得比谁都会舒心。”

三爷摇头表示并不理解肖卫国的想法,他在国内没见过这样的事情,他以前倒是听说过国外有这样的人,可国外是资本主义国家啊,社会体制跟咱们天差地别,改革开放他也知道,可以后国内也会这样?他完全想象不到那个样子。

“胡雪岩?”

这是关三爷的又一个猜测,老人都喜欢从过往的经验里看事情。

肖卫国摇头道:“我不做红顶商人,跟商字扯上关系的事情,没有谁能做到真正的公私分明,如果有人查起来,这样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全得进去,胡雪岩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个倒是实话,关三爷认为肖卫国很聪明,这种聪明人应该不至于把自己立于危墙之下才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