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皇帝要变法(2 / 2)

“说到这里,我觉得这个皇帝位也该如此。若是等到我体弱多病或是昏聩误国还不肯退下去,岂不知道要害了多少官民。诸位以为朕在尊上皇太后诏书里一并加上退位日期如何?”朱祁钰一脸微笑看向殿内诸人。

皇帝扯蛋,没有敢接话。

反正这个皇帝也不是第一次扯蛋了,大家不接话就行了。他至多嘟囔几句,自己没趣了也就转移话题了。

老朱家的都差不多这个德性,相比较起来前几个皇帝更不靠谱大家也都这么过来了。这个也就这么回事,大家忍忍就好,没准过两年他自己就把自己给作死了呢!

“对了,先说到哪了?”眼见着没人肯接话,朱祁钰撇撇嘴。真无趣,这么沉闷的朝堂就不能有点生气吗?

“广西有奏报过来,那杨信民和那个黄萧养现在怎么样了?”朱祁钰问起广东招抚问题。

广西的叛乱还在继续,平叛军队还在挑选整顿当中,拖的时间越久对于朝廷和老百姓的损害越大。

“回陛下,杨信民日前奏报才提到挑选了部分人前往广西与叛军和谈,大军仍然在广东整顿。”王文回复到。

“于卿怎么看?”兵部的意见还是很重要。

“回禀陛下,广西多瑶、僮异族,长年不服王化。大军至则降,大军退则反。如此再三,彻底平复需得时日。”于谦也一脸沉重。

那个那个……清朝时对于西南异族采用的什么政策来着……朱祁钰皱紧眉头冥思苦想,那表情在殿内朝臣们看着有点像大号干燥那种感觉。

明明之前还筹划过要干这事,怎么这会就是想不起来了。就像是那种脏物快要被推出却堵在了洞口,而且因为润滑不够产生那种生涩、疼痛让人欲罢不能的感觉。

哎…有了。

随着朱祁钰想了起来,众臣看他的表情也像是赘物终于掉下来般轻松。

“改土归流!”朱祁钰说道。

改土官为流官,废除原本土官的世袭罔替。

“之前我可是说过的,要让当地官府注重土人的需求,而不是去关注土官的需求。挑拔土人与土官,让土人们恨世代剥削他们的土官。挑起土人对于土官的反驳,然后朝廷再适时将土官改封到异地为官,这样就能‘改土归流’了。”

“妙呀!”

“好主意。”

“就是损了点。”

“招是阴了点,不过有用。让地方官府和锦衣卫配合一起挑拔下能不能成?”

“多半能成,土官世代盘剥当地土人,激起民变不难。”

……

才这么几个人的大殿里讨论很热烈。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皇帝是个善用阴招的,臣子们自然有样学样。不过短短一盏茶的时间,朝堂里已经将算计广西各土官的招数都推演了好几遍了。

粮食、盐,土人们一直缺的东西。

只要找个由头给土人们按人头发盐发粮食,就能得到土人对朝廷的好感。然后嘛~找人挑拔一下各部族的头人们,让他们去盘剥掉这些发给土人的东西,再弄出两、三起血案什么的……

等到土人们对自己头人的恨到了顶点,朝廷派人刺杀掉土官都没问题,只要再把土官的家财分下去就行了。

朱祁钰在一旁听到目瞪口呆,原来打土豪分田地还可以用这种手法操作。只是朝廷出手难免让人感觉有些下作,好喜欢呀~

能够达到目的快速平定叛乱稳定长久稳定,牺牲掉几个土豪劣绅而已。对于朝廷而言,这都不是个事。

“启禀陛下,臣等以为此议可行。改土归流不仅可以用于广西,还能用于贵族、云南。只是可否免些当地钱粮,然后可命当地官府并锦衣卫所施行。”于谦问道。

“不行。”朱祁钰一听二话不说就摇着脑袋像是拨浪鼓一样。

“陛下,想要马儿跑,得给马儿吃草啊!”于谦再次提出意见。

“一码事归一码事。要钱粮用来平叛可以,该缴的税赋是另一回事。不能让地方官府借着这个由头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最终坏的还是朝廷名声。”见于谦会错了意,朱祁钰连忙说到。

一边对朝廷减免钱粮的事情密而不告,一边向下面加收摊派,这种事情地方官府干的可不少。

“这拔付钱粮用于平叛啊,派专人安排专款专用,查起来也容易一些。这该缴的税赋钱粮,要免也要告知到户,要让人民知朝廷体恤之心。”坐久了,朱祁钰站起身来活动几步。

朱祁钰一站起来,殿内就没人敢坐了。

“朝廷这几年税赋实在是入不敷出,若真是免了百姓钱粮那也是人民得利,勉强算是藏富于民也就算了。可这若是给人留下了机会祸害百姓可就不对了。”

好像没什么毛病,自然也没人提出反对意见。有了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叛乱的办法,心情都轻松些,皇帝这会就算说自己能千杯不醉都没人会有丝毫怀疑。

“陛下,既然如此,不如就由兵部拟旨,请陛下调锦衣亲军协同杨信民如何?”

“成。”按原历史,差不多该在十月份到广东不久就嗝屁的杨信民还活着。

不仅如此,还亲自给黄萧养改了名字,陪同着一起上天下地的安排广西平叛。

“杨卿如今何职?左佥都御史?右副都御史?”

“回陛下,巡抚两广钦差右副都御史杨公平叛有功。请陛下对其擢升,以此激励两广官吏勇于任事。”王文躬身请旨道。

“嗯……这巡抚各地自宣德年间起便是专设了各部右侍郎衔本分,当日临时起意本该授予巡按之职,奈何急于用人而行了权宜之计。”朱祁钰沉吟道:“既然念及平叛有功,那就迁其为工部右侍郎仍管巡抚两广钦差事。诸位以为如何?”

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原来是周忱,先是升了工部尚书,后又调去了南京。之前的工部左侍郎高谷升了工部尚书,这左、右侍郎都出缺。右侍郎还无所谓,左侍郎的缺啥时候补上啊?

高谷脸上苦涩,请奏迁工部左侍郎的人选已经报上去有几天了没有下文,这右侍郎反而就这么定下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