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皇权不下乡(2 / 2)

如果于谦说什么天寒地冻的鬼话,朱祁钰怕是要摔桌子。但是说到人心并不是完全与大明做对,这还真是不好反驳。

封建王朝时期普通老百姓其实那么多国家、民族的意识,更多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最实在。平日连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谁会关心汉人当皇帝还是契丹人又或者女真人?

有人当皇帝就要有人耕田、放牧,这是底层老百姓最简单地想法。反正是跪下磕头,换个主子而已,有什么不同呢?

既然如此,如果能给牧人一个好地生活环境,牧人们会接受一个汉人皇帝统治自己吧!想到这里,朱祁钰也暗暗点头同意于谦的说法。

“之前于谦准备将三大营重组成十个团营,是叫十团营吧?效果如何?”朱祁钰转而问起军队改组情况。

“回陛下,尚在清退老残军士中。精壮可用之士已经另行编入十团营,只留老弱于三大营等待分批安置。”

军队兵源征召、老弱残兵清退和战死、失踪官军抚恤问题,需要时间一步步解决,但这些政策环环相扣。

死难者抚恤足够好,能够做给活着的人看。如果英雄要流汗流血之后还要使全家、全族一起流泪,谁还愿意冲锋陷阵奋勇杀敌?

老了、残了,不能再上战场了,也一定要安抚好,不能一遣了之。补偿牛、马、钱、粮是一方面,愿意讨份差使的只要还真能做,朝廷也要尽可能安排下去。

所以兵部即要清退不能再打仗的军士,还要与吏部甚至户部协商解决各种补偿、安置事宜,一时半会还真没那么快有效果。

“虽是老弱病残,也有很多临战经验值得传授给新人。不妨由吏部安排抽调官员……挑选北直隶所属举人、秀才往军营行抄录事,为清退老军记录征战经验。”老兵更懂得如何在战场上存活下来,这些经验对于新兵而言至关重要。

“之前不是说要给征召军伍的新兵教授文字吗?正好,挑些举人、秀才去军营里给愿意识字的清退官军传文授课。”朱祁钰这一句话无意于点了马蜂窝。

“陛下,哪里有让读书人给这些武夫传业授道的道理。臣不敢苟同。”王直心直口快,第一个跳出来不乐意。

于谦偏头看了看王直,正色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妨找些童生,贴补些钱粮,让他们教官军识字便好。”

“怎么,官军不配识字?”

“陛下,是用不着。”

“那就是官军不配让读书人教?”

“陛下,这有辱斯文。”

“没有武夫保卫,读书人哪来的斯文?”

“陛下,断断没有这般道理,还请陛下收回陈命。”

“臣附议。”

“陛下,官军不识字者十之八九,只要能打能跑就行了。这识文断字、读兵法,自然有军中将领的。”

“你们是说武夫不配识字还是不配让读书人教?”

“陛下,这就不讲道理了。如果只要写些书信,看看朝廷告示,有童生来教就足够了。束修也尽可免了,都由朝廷出资贴补就好。”还是于谦给出的方案让人觉得舒服点。

别说是大明朝,在人类长达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真正重视军人福利待遇的年头恐怕不足其千一而已。

“那就童生。”仔细想想,后世的军队识字班里给军人上课的其实学历也不高。在封建王朝,别说举人,就是秀才那也是个正经“老爷”了。

识字率如此之低的大环境中,通过军队征召少年做入伍前教育能够提高军人的素养。而在清退时对军人进行识字培训则能够提高离开军队后的生活质量。

至少,大明朝又多了一些识字的人呗!以后各乡各族的土皇帝至少要多份小心——那个老兵油子识字,他能给朝廷呈折子的。

自朱祁钰理事以来,一直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使得很多读书人都纷纷上言,以后除了读书人之外还会有这些识字的武夫可以给朝廷上言了。

“童生就童生,吏部、兵部一起拟个旨意,交内阁商议无误后便传谕天下。自此以后,年三十以下童生必须为官军教习文字。所授官军要经过考核,兵部拟个条呈,只有经过考核的官军人数达到了,童生才能考秀才。”

……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似乎有点狠了。

王直正要上前,被于谦一把拦下安抚后,众人会意,这才表示愿意遵旨。

小动作朱祁钰看在眼里,也不点破。目的达到就行了,大方向没错,具体的细节可以商榷。一年达不到要求没关系,可以三年,可以五年。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整个大明可以通过提高军士的素养使整个百姓群体识字率得到一个快速提升。

“这驿站增设和增加驿道的事情,都要考虑进去。多修驿道,就能让更多地方交通便利,能够让更多产出流向四方。驿站要人维护,道路需要人修缮,这都可以从清退的官军中安排人手。”这也就是国家安排工作的意思。

曾几何时,仅仅因为军人退伍包分配工作就使大量农村青年打破头争抢从军名额。因为这可能是唯一逃离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机遇,在当时吃上商品粮比种田是让人觉得高看一等的。

某个年代曾经有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就唱着:“乡里妹子进城来,光着脚板没穿鞋……”这何偿又不是一个时代的缩写呢!

“识字的,能通过兵部考核的,可以安排到驿站里做驿卒。有功绩的可以做驿丞不是?除此之外,各州、府、县衙执役都应当优先安排清退老军。没病没残的,手上还有些功夫,怎么就要让那些地头蛇世代把持着这些位置呢?”

朱祁钰怎么说,于谦都点头称是,王直气到吹胡子瞪眼又无可奈何。

直到朱祁钰说出了:“都说皇权不下乡,等我把清退的官军都教会读收写字了,看哪里还能有土皇帝欺上瞒下糊弄朝廷。”

这皇帝,所图不小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