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选使(2 / 2)

这样,欠的国债不用担心了。卖出去多少国债就差不多抄回来多少,自然也就不用还了,还能循环利用再卖一次。

至于让商贾们补缴欠税自然是不用想了,也不知道锦衣卫这帮杀才们是怎么算账的,一年才数十万贯的营收愣生生算出来就欠了数十万贯的税。照这个算法,商贾们全族都卖身为奴也还不上账,何况大明朝还不准买卖奴隶的。

一听说什么“公私合营”就知道这是朱祁钰的蝎尾针,公私合营这些商贾们能有个好吗?对于给商贾利钱这个事情,朝野上下三岁小儿都不信的。

但是商贾们这会也没得选,刀架在脖子上你敢说不要公私合营吗?这会还没有满清十大酷刑,就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大明朝十大酷刑的?那个剐刑是可以割三千多刀的~

好在商贾们这会也只想着解决眼下的刀口子,于是总有庶子偏房跳出来愿意代表家族为朝廷服务。

锦衣卫和地方官府表示朝廷也不欺负人,所有宅、铺、货物一概发还,生意照做,只要保证不低于三七分账就行。这七自然是朝廷的,只要把欠下朝廷的税赋缴足了,朝廷就撤走账房。

当然,如果在这会还想着搞小动作的也不要紧。哪家哪户也不是只有一个庶子偏房,弄死一房多得是其他房愿意出来干活。至于原本的家主、嫡子有什么想法的,没关系,先拘禁了,如果偏房都死光了还没把账还上就允许放出来继续掌管生意为朝廷还账。

“启禀陛下,我朝自太祖定下祖制,非军功不得授爵。敢问锦衣卫指挥使有何军功,可获封爵?”王直没客气,直接怼到朱祁钰下不来台。

朱祁钰撇撇嘴,当然不能告诉这些人卢忠祸祸云南已经见成效了。

正统十四年时间五征麓川的战绩,可能连锦衣卫、太医院一个月的战绩都比不上,但这话真不太好拿出来说事。何况,朱祁钰也没那么在意卢忠升不升爵,只是真需要给卢忠一个交待,毕竟是真在玩命的狗腿子,不加鸡腿以后会记恨在心使劲拆家的。

更何况,卢忠凭什么不能升爵了?

复辟后的正统都追谥了自己那位父师王振爵位,那可是害死五十万大明精锐的阉货,能有什么军功?就算是有,这军功难道不该是也先给他颁才对吗?

“卢忠虽然没有直接的军功,但其功劳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位都督。诸卿非要说军功,无妨,先荫封他的妻、母没意见了吧?”朱祁钰打算先用块廉价的鸡胸肉哄着卢忠尽心办差,之后再找机会升个正经军职就是了。

大明朝正经高品官吏都有荫封妻、母的情况存在,这也算是朝廷给的殊荣,是子孙长本事了光耀门楣的表现。只要不是封爵,众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顶多就是把卢忠妻、母的品级加高一些,就算都升为一品诰命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对于锦衣卫的行为,朝野上下现在还真是敢怒不敢言。之前抄了寺庙说是查察瓦剌细作,紧接着是宗室惹到天怒人怨又被锦衣卫教作了人,唯一干的好事是在广西莫明其妙立下了治理瘟疫的功劳,其实也就是屠了得瘟疫的村子而已,实在是上不来台面。

眼下更是借着榷场易市时虚报、夹带这种事情直接干出围城的事情,一家家一户户商贾家查下去,自然是一堆问题都翻了出来。这时候再来偷漏税都是小事了,一桩桩逾制案定性都是灭族的大案。

好在皇帝没下死手,只是要求补缴税款也就算完了。

这下好了,朝廷的国债都清了不说,还结余出来千万贯。按照锦衣卫上报的数字,往后五年甚至十年这些商贾们还得还上几千万贯的税款。大明朝这么多年,就从来没有这么阔绰过。

看着账簿上的数字,陈循满笑褶子像花一样灿烂,就是多少看出来笑脸上带着些尴尬。

“行了,礼部、吏部把恩荫卢忠妻、母并子侄的事情在朝会后议一议,拟个章程报上来,这事就这么着吧!现在议一议阿剌再次遣使至该如何应对吧!”

对于朱祁钰偷换概念将恩荫卢忠妻、母加上了子侄这事,王直嚅了嚅嘴唇最终忍了下来。算了,最多是恩荫两个锦衣卫旗军名额,百户顶了天了,忍就忍了吧!

阿剌使者完者脱欢五月份才来过,不过一个月时间再次带马匹前来朝贡,可见知院阿剌也真是急了。做为正使的完者脱欢这次总共只有五个人的使团,完全是大明朝廷之前给出的使者人数范围之内。

使者再次到达怀来后立刻请求进京面见景泰皇帝,小小的怀来守备哪里敢应承。立刻飞马报朝廷请旨行事。

接到怀来守备都指挥同知杨信的八百里急报,朱祁钰倒是不慌不忙的,可是急坏了朝中文武百官。经过商议答应接见后,杨信派人护送完者脱欢等人赴京。

对待阿剌使者的态度,朱祁钰整个人无所谓的样子,甚至完者脱欢奉上奏表时朱祁钰还当着面打了个呵欠。那表情,要多欠抽就有多欠抽,别说胡濙等臣子看不下去,就连几名瓦剌使者脸都抽抽个不停。

其实也是错怪了朱祁钰,番文写的议和表文实在看不懂,肯定还是要通事翻译过了之后才会重新呈上的。经过通事翻译过的话,难免有些包装,对于这一点朱祁钰是很不满的。

不过就算是用屁股也能想得到,封建时期恐怕没有几个通事敢真的直译番国的表文。

何况前一夜与仙姑大战有些劳神,如果不是约了完者脱欢觐见的日子朱祁钰都想走个过场就回宫去补觉的,现在还强撑着坐在龙椅上都已经很给面子了。

经过翻译,群臣读过表文后都纷纷进言,认为从瓦剌知院阿剌的这份议和表文中不仅仅看到了脱脱不花汗和阿剌知院的议和心意,甚至还能看到那个昔日押着正统皇帝沿着大明边塞满世界讹诈的也先太师也似乎改变了对大明的态度。

因此,文武百官都认为这会最该要做的事情就是“差人往虏中议和,奉迎太上皇帝(回还)”。

“那就先议一议派遣哪个作为使者前往塞北与瓦剌议和吧!”朱祁钰歪了歪快要倒下去的头说道:“我大明既然要派使者去跟瓦剌议和,一定得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得要像富弼、文天祥那般的人物才行,否则都如同马青、马云那般不仅失了天朝上国的颜面更是起了边衅。”

说着,朱祁钰站起摇摇欲坠的身子说道:“诸卿议好之后再奏与朕知晓,退朝。”

说罢,飞也似的快步回宫补觉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