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传国玉玺和北疆总督(2 / 2)

“原本不知道鞑靼部族营地在哪里所以石彪几次出塞都没有大的建树,如今有了麻儿可儿率众来投是不是能够找到鞑靼老营了?”大明朝百万大军不能一直处于防御之中,主动出击才是朱祁钰的习惯。

让石亨拖住鞑靼大部给别人创造立功的机会,以石亨的尿性多半不会愿意,阳奉阴为是必然的了。而给他侄子创造立功机会,就算他不高兴也不会使阴招下绊子。

原本兀良哈三部几次被击溃,收拢下来的降人数量总是对不上数。连着阿剌的族人逃走还以为会死饿死冻死在塞外茫茫大草原上,再不就是喂了狼,现在明白了,狼是喂了狼,不过是喂了鞑靼孛来这头恶狼。

“兵部给个章程,各部协作,一定要让鞑靼部主力南下,让石亨将他们拖在大宁。让石彪出塞直击鞑靼老营。如果有需要就让归化、绥远城官军主力一并协同作战,宁可将归化、绥远两城抽空,也要将鞑靼一举击破。”

“抽空归化、绥远……陛下三思呀!”归化、绥远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无论在明朝还是后世对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慌什么?”朱祁钰难得在朝堂上厉声斥责臣下:“了不起是重建而已,而且这两个城现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防御力足够强悍。就算打不过,拖住鞑靼人两、三个月也能等到援军了吧!”

可能是这两城的重要意义让人短暂丧失了正确的判断,经朱祁钰这一说众人也松了口气。是的,大明这几年在草原上筑城上还是花了些心思的,以巨石为基石按照外低内高三叠圆环型防御,以马队为主的蒙古军队在没有重型攻城武器的情况下很难啃得下来。

“眼下北疆不安,而朕已经派出兴安前往塞北传旨,胡太师不日就将回京了。原本朕想也不是非得要派个总督,现在看起来朝廷还是需要尽快商议一个接替人选。”大战在际,已经七月份了,如果临时去找天花又或者其他什么病毒去传播给鞑靼部也不现实,只能靠真刀真枪拼杀了,这样看起来安排一个塞北的总督负责各处军马官民调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朝廷百官之前推举了几位总督人选,朕都不是很满意,今日借这个机会再议一议,诸位畅所欲言。”管塞北的总督即要是文官,又得是上马能杀敌,下马懂安民的,还一定要能够服得了众,有足够的声望能够避免朝廷里其他人不对付的人选。

在京文武百官推荐的人选不是声望不够就是能力不行,再不就是只有纸上谈兵的本事,都难当大任。其中特别一条就是这个人要能够压得住边关那些骄兵悍将,稍差一点的都会被反制。

比如明末时那些个督、抚,刀把子在手的总兵甚至守备都没有几个甩他们脸子的。我有刀有人,你一个耍笔杆子的能拿我怎么样?

“这……臣斗胆,北疆人选非得是六部尚书或都察院左、右都御使,便是侍郎也得是领内阁差使的,旁人去了都不行。”这话没错,可这就将人选缩小在极小的圈子里了。

“启禀陛下,不如派快马传旨让胡太师继续留任?”胡濙无论身份、威望还是经验都没问题,又总督北疆数年,也算是合适的人选。

“周卿故去是朕心中之痛,怎么可以再让太师重蹈覆辙?太师为国操劳久矣,该回京休息了。何况圣旨已下,怎么好朝令夕改。”朱祁钰并不愿意胡濙继续留在塞北,年龄大了,其实按历史轨迹……

“于卿,不如……就由卿替朝廷辛苦几年如何?”从殿里十几个脑袋上一一扫过之后,朱祁钰无奈的看向于谦。

于谦出身军户之家,巡抚山西、河南时有闻声止盗的名望,后升兵部侍郎、尚书也是个知兵的文官。更有甚者,于谦名望足够,作为大宁石亨的“恩相”他石氏叔侄就绝对不敢在于谦面前叽叽歪歪。而于谦领着兵部尚书衔,塞北诸将听其调遣也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这个时候于谦反而是最好的人选了。

“本来不忍于卿离朕左右,只是塞北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临时从云贵调罗通北上又会耽误了西南布局,所以思来想去只有麻烦于卿了。”于谦的性格其实也更适合这个职位。

以于谦的性子,如果朱祁镇真的搞复辟于谦多半不会管,但是对于朱祁钰的死活他是一定会管的。此时身为封疆大吏手握兵权反而就容易很多了。

再者于谦从本心里看不起勋贵和武将的性子已经够惹人嫌了,偏偏对于工作能力差一些的文臣他也完全不给面子,典型就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孤臣,这也造成了他被复辟的朱祁镇冤杀时满朝文武居然只有一个锦衣卫小校去祭奠了。

“臣敢不尽心!”于谦倒是干脆,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于卿千万莫作他想,实在是兵部之重如今就在塞北和南疆。南疆有罗通总督,可北疆暂时没有得力重臣,所以才拜托于卿了。”这话朱祁钰不是说给于谦听的,而是说给朝堂里其他人听的。

“塞外兵将若有不听调遣的,于卿尽可放心施为,无须专奏。朕将太祖高皇帝用过的御剑赐给于卿总督北疆军马使用,就是那柄饮过朕血的御剑……”朱祁钰下了本钱,把朱元璋用过的宝剑交到于谦手里,如果有哪个作死的闹腾,凭着这把开国天子剑,还喝过当朝天子血的御剑,哪个的脑袋都够砍的。

“凭此剑,塞北诸关、镇、城、堡不论军旗将校或是官民,均可先斩后奏。莫是有藩亲宗室违禁犯律,可依此剑一并擒拿,敢有违者准一律斩杀。”于谦呀于谦,我这可是买双保险呀!

按照朱祁钰的设计,有了这柄太祖朱元璋的天子剑,就算朱祁镇复辟之后也拿于谦毫无办法。只要于谦不蠢到交出天子剑,那么朱祁镇复辟的合法性就没有办法回避,凭着上圣皇太后孙氏也没有办法找出由头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臣岂敢。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于谦哪里知道朱祁钰这么深的算计,自然不敢要这柄太祖时用过剑。

切~太祖朱元璋用剑吗?一个大老粗,打天下时不是长枪就是大刀,这剑肯定是后制的用来装饰的而已。

“先生只管留在身边,无事便当作念想也好,警醒也罢,只陪在身旁就好。若是有事,也省了请旨,又或者令出二门,于卿可依此剑自行定夺。”

令出二门…嘶……这话有深意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