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接班顶职(2 / 2)

“做父母的哪有不想儿子好的,只是自己想沽名钓誉…呃…口误,口误啊~”朱祁钰的话把王直气了个半死,连忙表示歉意:“王卿一身清正廉洁之名,何须刻意贬低令公子呢?不如就由内阁议一议,依朕的意思不如先请王世兄于翰林院任职。等先熟悉熟悉朝政。如何?”

沽名钓誉?!前一刻王直的胡子都气到飞起,后一刻却也冷静下来了。是呀,一旦自己从吏部尚书的位置上退下来,长子王?还在南京国子监苦熬可就没有了上升的助力了,而其他儿子似乎又不是读书的料,这王家岂不是后继无人了?

为了自己一身清名,苦苦压了儿子多年,自己可不就是沽名钓誉一般吗?

“几位都是我朝楷模,是百官的榜样。可是诸卿这般下场让文武百官看了谁还敢做清廉正直的官员呀?谁还肯做能吏廉吏呐?”朱祁钰这句话一说出来彻底松动了王直那颗紧守名誉的心。

“再看看胡卿,太师乃我大明正统朝辅臣,景泰朝的镇国之臣,如今也只有长子胡世兄恩荫了个锦衣卫镇抚使的差使,朕心中惭愧呀!”不管朱祁钰说的是真是假,但是这番话确实动人。

胡濙、王直都是在天顺元年见到王文、于谦受难后申请致仕的景泰重臣,王直的长子王?最高也就混进了翰林院,再无寸进。而王直的次子王稙因为在成化年间完成了《抑庵后集》还算勉强留名在世,其他几个儿子王穟、王种、王秬、王稹、王稚、王穆幸得老王家家谱保存的好,孙子辈有个因为“大礼仪”之争而被廷仗至死的王思也不过被追赠为右谕德而已,自此王家就败落了。

胡濙长子胡长宁世袭锦衣卫镇抚使的位置,可自此之后史料也没了更多记载。老胡家的次子只是知道官至指挥佥事,更是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

即便是景泰朝重臣尽数清空后被天顺帝引为重臣特别礼遇的王翱,也不过是儿子王竚得了个世袭锦衣卫副千户的传承,孙子王辉也没有留下什么名头来。

自己这一身就要落幕了,可是皇帝有意提拔自己的子孙辈多少还是让自己心动的。

“锦衣卫刘聚深负朕望,居然敢勾结内官,这是想要干什么?造反吗?此次朕召锦衣卫刘聚并其父刘永诚回京,朕就是要好好给他们问一问罪。可是瞧瞧刘聚管的那摊子事情就一下子甩给卢忠了,这让我好几日总有点心神不宁的。卢忠那人是个官迷,办起事来却总差点意思…正好胡世兄在锦衣卫任职,往日里也少了亲近。如今胡卿请辞,胡世兄就不该再躲清闲了…您说是吧王卿?”朱祁钰一边跟胡濙说着要提拔他儿子的话,一边又转头看向王翱。

“是,是这么回事。”王翱立刻接过话头一口应承下来。

自己几人都是清正廉洁的谦谦君子,家父也一向严谨,子孙们都没有在外面惹事也就都没有留下点什么家业。这要是老一辈退下来了,子孙们能够深得帝心安排在车前马后效力,这家业不也就传承下来了?

大家都不是严嵩,不会给瞎眼的儿子安排高官厚?最后给整个家族惹来杀身之祸。但如果子孙们都读不出书来,那岂不是家业就彻底败落下来了?这怎么对得起祖宗啊!

正在诸人交换眼神时朱祁钰又说道:“诸卿为大明操劳,为天下万民辛劳半生,朕不能让诸卿就这么没了下场。这么着,咱们来聊一下‘接班顶职’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