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一都四京(2 / 2)

虽然是副都,那也是正经二品的一部正印官。在北京城里混个侍郎衔致仕后到死了墓志铭能写什么?

大明某某侍郎!自己子孙脸皮厚点把尊称标上去也只能是少司马、少司寇这样而已。

换个情况呢,脸皮厚的只要不提南京、西安这样的字样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冠以尚书衔。加上皇帝恩典追谥个少保、少师啥的这可就是整个家族的荣耀了!侍郎和尚书能是一回事吗?

当然不能,郑副科长在付正科长面前就得点头哈腰乖乖做个弟弟。何况人人都想当官往上爬,可实际情况却是无限的官员要去竞争有限的官位,再碰到那种在尚书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几年不带挪窝的下面官员心里那就是洼凉洼凉的了。

这下好了,既然皇帝陛下心意已决咱们阻止不了不如就顺天应民多弄几个都城出来,咱往后那可就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那啥啥,啊,我等身为朝廷官员当为陛下分忧,为天下万民请命,想要一展抱负就需要有更适合展示我等才学的位置——比如一部尚书!

“那个啥啥啥...依朕的意思草原太大了,各部都有自己的城池,当严守本部疆域不得随意过界。”按后世的评价说的是明修长城清修庙,阴损的满清通过这种非直接暴力方式就彻底将蒙古族人中最优秀的一批给按死在了寺庙里,其实也不全是。

首先在满清建立之初那一票人是真能打的,那股子恨劲就把蒙古势力给打服打怕了。如果大明洪武帝不是出于某些考虑自废武功传承下来,只要本土不乱还真不一定有之后满清什么事情。

北元被蓝玉那一票人打得四处流蹿,后面如果能够持续再来两轮“扫沙漠”、“清沙漠”的活动察哈尔汗国没准都早就收归囊中了也说不定。

“已经定下来的几个金镶玉血脉皇子的封地要加紧建设,重要的位置修好城寨用以聚拢民众,牧民风餐露宿顶风戴雪很苦的...”牧民苦是苦,但这风餐露宿用在这个地方是不是不太合适呢?好吧,反正咱们这个皇帝是个不学无术的,连衍圣公族人都敢拿来试刀的人能有什么文采。

“朕南下之后太子监国,要抓紧为自己的弟弟们在封地上修建好城池、宫殿,这样才能显出你们兄友弟恭之谊。”

随着朱祁钰点名,太子朱见深连忙站出来点头答应。叔皇早就教导过,中原王朝数以千年来对北方游牧民族胜少败多的原因之一就是游牧民族是真的游,油滑油滑的游来游去根本不好找。

将北方大草原分块划分都根本不足以限制牧民们随水草而逐的需求,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有水源的地界安排建城设寨筑宫殿。兀良哈南迁后占据了后世的内蒙部分地区以开平王宫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散开划界放牧。瓦剌族残部在兀良哈三部以北,大宁、辽东以西,鞑靼族残部以东,活得小心翼翼。

位于西北诸卫更北方的鞑靼部也没有了小王子在时的嚣张跋扈劲,几个部族的核心骨都在大明北京城里安排学礼仪,一学就是十几年了也没见学成归来,反而是迎来了金镶玉血脉的皇子朱见清要以鞑靼部族为基础建立大明帝国大清王国,敢扎刺的不是被发情的公牛顶穿了肝肺就是在帐篷里嘿咻嘿咻过于激动得了马上风。

“草原上各部族还是要和睦相处,见深作为大家长要帮扶自己的弟弟们......”朱祁钰的长篇大论听得下面人直翻白眼。

占了以往历朝历代都看不上的草原之后用了一招筑城的手段就将草原牧民给绑在了城市周围,从而解决了牧民部族随草而居不便管理的问题。更是通过定时、定点进行粮食、盐茶贸易将基层牧民死死攥在了朝廷管理之下。分王之后的草原再也很难形成对抗中原王朝的绝对力量了,再要想打中原王朝的主意,看看你怎么统一草原再说吧!

就这手段,就像是一层窗户纸一样。没捅破时谁都没想到,朱祁钰一通操作下来让人看得是目瞪口呆,太祖皇帝当年要是把抓到的地保奴、人保奴也这么给钉死在了草原上,是不是北元就直接散了?哪里还有永乐、正统搞什么北伐的破事情了。

“我大明朝对待牧民的态度要像对待农民一样,都是我大明的子民切记不可有所区别歧视...”嗯呐,不歧视。人家当年可是很歧视咱们的,人家牧民打小就能骑能射,年景好时吃四脚羊,年景差时就会来我们中原地区吃两脚羊嘞~

“等把你的弟弟们都安顿好了,你也该好好筹备筑建北京城了......”

嗯嗯,皇帝陛下这话说的没错,咱京城这么些年是该好好修修了。当年花了老大一笔钱修建燕王府,现在看看比皇宫都更显富贵......等等,皇帝陛下刚才说的是什么?

筑......北京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