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地狱的召唤(1 / 2)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牛山被一阵细微的响动惊醒,

他起身四顾,眼前已是一片繁忙景象,

半空中,数架无人机上上下下的起降,

地面上,好几只工程蟹围着一堆物资箱子前后奔走、搬抬,

许多特战队员也站在跟前指挥忙碌,

牛山好奇的起身过去,陈利军见他也醒了,上前招呼道:

“教官这么早醒了,是我们吵到您了吧”

牛山轻咳一阵,不解道:

“这是……一大早在忙什么”

陈利军笑了笑回道:

“昨天一轮齐射,打掉了两吨半高爆榴弹,加上之后行军所需,这会儿正在补给弹药物资”

牛山好奇道:

“补给?从哪来的补给?”

陈利军回:

“向南大约六百公里的公海上,我们有一艘物资补给船停在那里,联邦西南海军近期在那边执行演习任务,可以给我们提供充足的补给,不过……这些都是要付费的,刚好您醒了,验收一下吧”

牛山一愣,只见陈利军随手一挥,一份淡蓝色“账单”朝牛山飘过来,耳边随即传来系统说明:

“物资补给清单已生成:速热餐食补给600份配饮用级淡水600升,单价30元,总价1.8万元,C—7.62步枪弹,3000发,单价3.8元,总价1.14万元,C—60高爆榴弹1200发,单价1800元,总价210.6万元。以上补给清单执行中,等待确认”

牛山看着最后一项,诧异道:

“一分钟齐射,两百多万?”

陈利军笑道:

“火力凶猛的一点小代价,不过用这点代价换敌方一整个炮兵阵地,非常划算,至于单价,这已经是按照成本造价在计算了,你参考7.62电磁步枪弹,常规步枪弹每颗造价都要5元左右,电磁步枪要求加工精度更高,材料也更苛刻,但由于结构简化了许多,实际价格反而便宜了不少,相信我教官,这真的是成本价”

牛山不禁感慨:

“战争果然是销金窟,一分钟就打出去200多万,一辆豪车没了”

陈利军低头笑而不语,看着他奇怪的表情,牛山不解道:

“你笑什么?”

陈利军摇摇头:

“没什么,嗯……原以为凭教官的身家,绝不会在意这点成本,没想到您的成本意识还是蛮强的”

听陈利军就差说自己抠门了,牛山坦然道:

“我也不是天生就有钱,最多算是穷人乍富”

听着牛山的说辞,陈利军收起笑意,尴尬的回:

“不不,您太过谦虚了,我……我开玩笑的,没别的意思”

牛山满不在乎的摆摆手,看着上上下下忙碌的无人机,不禁又好奇道:

“按你刚刚说的,这些无人机是从六百公里外把东西运过来的,它们这样飞来飞去不会被发现么?”

陈利军认真道:

“放心,这些无人机以及搭配的物资箱,都做了很好的隐身设计和伪装涂层,加上本身体型较小,雷达波上的反射面积比一只普通猛禽还小,几乎没有被发现的可能,顺便提一句,我们头上一千到两千米高度,悬停着近四百架枭鸢无人机,它们彼此间隔十几公里,执行着全天候的实时侦查任务”

牛山诧异道:

“这么多无人机,竟然都发现不了?”

陈利军得意道:

“乍听上去不可思议对么?但实际上,除却我们的隐身技术和隐身涂层不谈,单就它的大小和彼此的间隔来说,您可以想象成:一间十米乘十米的大房间里,漂浮着一只不到1毫米大小的螨虫,发现它的难度可想而知”

牛山恍然点头,陈利军做了个邀请的手势说:

“这边查验一下物资吧,确认账单后,军方会向您名下的公司申请结算”

牛山一边点头,一边感慨道:

“这钱花的真方便,话说600份餐食,我们这些人要吃多久,天气这么热不会坏掉么?”

“供应三餐,五十多人也就是三四天的量,食品专用的储物箱是有冷冻设备的,足以保证餐食的新鲜,这些也都得益于您的超级电容技术”

牛山砸吧砸吧嘴,点头笑道:

“听着真不错,这么说来,只要我的钱到位,大家的物资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

陈利军笑着回道:

“是这个意思”

牛山叹息一声,也没细看那些物资,随口道:

“那我没什么问题了,订单确认,安排大家吃早饭吧,我去看看小丁那家伙地图标好了没有,准备开始后面的行动吧”

“收到,我这就去安排”

……

清晨时分,茂密的丛林间,工程蟹背负着物资和队员们匆匆穿梭,

牛山一边驾驭着工程蟹赶路,一边继续在通讯器中和陈利军闲聊起来:

“有件事一直没想起问你”

“您说”

牛山心思略感沉重的犹豫了一阵,随口问:

“老贺你认识么?”

“军导组组长贺炳龙?”

“嗯,是的,你们果然认识啊,有他的消息么?”

“之前开救援会议时线上见过几次,您具体指哪方面消息?”

牛山心头一喜:

“他还活着?”

“活着,没人跟您提起么?我还以为您早就知道”

牛山长舒一口气:

“谢天谢地,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陈利军笑道:

“听说坠机时,是他奋力救了您一把”

“是啊,差点踹断我两根肋骨,还以为他会因此丢了小命”

“铁筋魔人贺炳龙,哪那么容易死的”

牛山一愣,不解道:

“铁筋魔人?这是他的外号?”

“他是您的军事专家组长,这您都不知道?”

牛山摇摇头:

“其实我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他平时也很少说自己的事,这名号从来没听说过”

陈利军略显得意的说:

“关于这个名号,和他在西南边境履职的那段经历有关,那也是他最后的军旅生涯,当年他所在的哨所,突然遭遇阿三边防队的炮击,他和一名战友在外巡逻幸免于难,其余几人全都在那次夜袭中不幸牺牲了”

牛山顿感诧异,陈利军继续说道:

“后来他们两人回来,发现哨所成了废墟,其余战友或死或已重伤,两人大致了解了情况,重伤者很快也都不治身亡,一怒之下,他没有等到上级的命令,就和那名巡逻的战友直接对阿三的边防队实施了报复反击”

牛山更感诧异:

“反击?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反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