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纸上谈兵”的好把戏(1 / 2)

宛城,张绣很快屯军进城,开始为刘表收治流民,起初还有很多百姓不敢信任,都不愿归来。

等十数日之后,见确实相安无事,又有自襄阳送达的几千石粮食,所以逐步回到家中,准备过冬。

张绣,也日夜向贾诩请教,想要多了解一番天下局势。

初听的时候,他以为贾诩只是洞悉了局势而已,后面越听越心惊,他感觉贾诩不是洞悉,而是在其中奔走,致力铸就当下局势。

再听几日,张绣又惊奇的发现,贾诩其实还是洞悉了局势,但却不是在局势已成之后。

而是在之前!

贾诩很早之前,就论断局势会走向如此,至于暗中的那些计策,只是推动大潮而走,他可如同游鱼一般灵活的游走于潮水之间。

这一份能力,所需要的博学、才智、胆略更加骇人听闻,而且他当真是无情无感,仿佛人命根本不在算计之中,为了局势胜负,绝不被“仁义”二字牵绊。

他是真正高人,无情到深处,才修得出这种洞若观火的眼光,可窥天地。

冬至后,张绣果受到了又几道拉拢的书信,袁术和袁绍的使者,先后到达。

袁术离得近,自然来得也快,他曾在南阳有旧人,又治理过数月之久,孙氏的旧部,曾经在南阳平定黄巾叛乱,立下过功绩,得到过百姓的拥戴。

他想要张绣归附,继当年孙氏之责,而他给的好处是,向天子表功请宛城侯。

张绣想了想,觉得袁术可能想多了,又或许是他明知不可能归附,所以随便写了一封书信来表达好意。

毕竟给出的条件和没给也并没有什么分别。

袁绍的书信倒是慷慨,除却宛城侯之外,日后让他领荆州都督,或至冀州领同等官职。

这两人,都是当世诸侯,又背靠袁氏的清誉,想来也并不会欺骗于他,可袁绍还附加一条,若是愿意同盟,则送张济家眷到冀州去,他定会好生对待。

这是人质状,以叔父家眷为人质,从此可以钳制张绣,张绣就算其叔父的家人没有感情,也需要尊奉孝义之故,不得不与袁绍交好。

贾诩一通分析之后,告诉他不必着急,可以再等等看,此时的拉拢,就好像是估价一块玉石,出价的人多了才会不断加码。

可以等到开春之后,看看曹操会有何动作,是不是如同贾诩预料一样,想南下破宛城而取功,定许都之南。

如果真是如此,自许都到南阳,行军十四日便可到达,若无雨水,则十二日左右。

若再算曹操历来行军的兼程习惯,应该在八日就可到达,也就是只需等待约莫两个月时日而已。

贾诩算定之后,让张绣最近不必存粮,直接发放百姓以安民心,等开春时向刘表要宛城半年的粮饷,用于交战。

刘表说不准会同意,不,极大可能会同意。

第一步走好之后,这个冬日总算安顿了下来,张绣已不敢再为张济的死而悲伤,用文和先生的话来说,此时养精蓄锐,等待曹公兵马来征,便可。

有心算无心,人不知我而我知人,当可立于不败之地。

贾诩深谋远虑,算无遗策,心中已大有把握。

他这一生如履薄冰,从不在人前争功扬名,大多数时候居于幕后,功绩都愿给他人。

故而很多旧识只知道他有才学,但并不知道其底蕴到底多深。

在贾诩看来,曹操麾下的文武,不一定听说过他的事迹,也就最不到知彼。

而贾诩,则是曾经多方打听过,知晓曹操这数年之间,身边的文武之才。

当是以郭嘉、戏忠、荀彧、张韩四人为主,其中郭嘉来得较晚,那张韩白丁出身,都不足为虑。

是以,应该是以戏忠行军略,荀彧守后方,此二人是重中之重。

但这两个人,都和他贾诩没有过任何交集。

绝不会有人注意到我。

……

这个冬日,对于张韩来说,比去年要幸福。

因为今年围炉的堂屋已更大,足以容纳百人,屋内果、酒,佳肴美馔都是数不胜数。

每到深夜,为酒微醺时才可真正吐露心迹。

这段时日,戏祭酒这段时日收了很多商贩的美酒,借的是典韦的钱,典韦自从卖了房屋之后,听说许都的宅邸价格涨了至少六倍。

气得嗷嗷叫,因为他当时才涨一倍的时候就卖了,刚开始还沾沾自喜,大为感谢张韩当初的建议,结果现在天天骂他,卖的时候为什么不拦着点。

所以典韦又听从了戏志才等人的建议,开始囤酒,因为他们说日后许都达官显贵定然更多,酒价一定会暴涨。

典韦一拍脑门就找人去买了,还是通过了董昭、孙乾的关系,买了很多陈年老酒,价值不菲。

他是以为能挣钱,其实本来也确实能挣,但是架不住张韩他们天天叫拿出来喝。

典韦一豪气,说拿就拿,那些本来窖藏得好好的酒,基本上每日不缺。

冬下积雪,院落一片清白人间,家丁婢女被允许在院中堆雪人,张韩估计后院里曹宪和甘梅也在玩雪。

这些家中酒宴,其实依照蔡琰的才学她定能融入其中,不过女儿身还是没办法。

张韩一般只有下午才去她那里刷,学识提升可以让提升,所以蔡琰对张韩来说还颇为重要。

喝到后半夜,几人围坐时,聊起了今年、明年之计。

提起这个,张韩直接转头看向郭嘉,问道:“奉孝,若是我没记错的话,明年开春之后,主公一定会伐宛城。”

“嗯,前日刚刚定下计略,”郭嘉身着广袖黑袍,目光在火光中熠熠闪烁,“还在定文武、部将,以及行军之略。”

“许多将军都想去,上个月传来的军情,确切言明张济已死,现在是他的侄子张绣领兵,归附了刘表之后,驻守宛城。”

“而他驻守在宛城之中,没有百姓依附,那么粮草就必须来源于刘表。”

“如此,他的处境也颇为艰难,若主公以天子诏去招降,张绣极有可能会选择归降。”

“这是一桩端上筵席的功劳,谁都想吃上一口。”

这话说来,在坐众人也都点了点头,主公定是要挑选功绩不多的人。

像张韩这种,甚至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此一时彼一时,主公身边派系逐渐繁多,需要喂点吃食给别人。

也不能好处都全让张韩给占了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