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计划修路(1 / 2)

7月7-9日,87年的高考正式拉开帷幕。

沈旭东也提前一天回家,给已经在学校闭关一个月刚回家的妹妹加油打气。

如今高考还是先填志愿后考试的政策,沈旭东也了解了自己妹妹报考的学校。

85年开始,全国就已经实行三报一填的制度,即三个院校和一个专业。

他妹妹倒是没冒进,也没想着搏一搏,在她班主任的建议下,填了三所大专院校。

一所是宁州市本地的学校,宁州高等专科学校,还有两所都报在了省会杭城。

她自己还是希望在宁州市里上学,离家近些,包括沈建军夫妻俩也一样,更愿意女儿呆在市里,若是真有事情也方便他们照顾。

沈旭东当年也是在宁州上的大学,他到不是想离家近,而是远点的好大学或者全国重点他分不够啊。

好在结局倒是不错,他后边分配到奉玉县一路顺风顺水的,发展很好。

7月中旬,沈旭东已经和陈慧娴约好,双方父母再下个月底坐一起交流下,安排结婚事宜。

主要就是安排下结婚要安排多少桌,以及酒席举办的地点等等,双方家庭之间倒没有什么其他问题。

沈旭东这边手头的事儿倒是暂时告一段落,镇上虽然食品厂收购的热火朝天,村子里也正处于农忙时节。

但一切都开始走向正轨,需要他操心的事儿不多。

镇上最近又新分配了三名干事下来,两位中专生,一位大专生,全被蒋书记安排到了党政办。

大田镇如今工作铺开的多了,党政办的需要办的事也越来越多,新补充三人也能更好的服务他们镇上的领导。

下午,沈旭东还得参加镇上的党委会,是蒋书记压在手头的一些政策需要跟党委委员们讨论决定。

委员们在会议室到齐后,蒋书记也不墨迹,直接讨论起镇上今天第一个议题,是关于沈旭东之前提的修路政策。

沈旭东如今在大田镇待得时间也不短了,对于镇上的许多问题都心里有数。

以前镇上经济不充足,许多事项不是不想做,而是有心无力。

现在不一样了,镇上有钱,他早就想着把这钱花出去,钱留在政府手头没用,只有花出去让镇里的经济流动起来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

不管是交通,教育,医疗等等方面都可以。

只不过沈旭东最后一合计,觉得还是先紧着交通吧。

教育和医疗的事可以再放放,他想着的交通也不是修什么道路,凭他们镇里账面上那点钱,想修条公路,哪怕扩建从镇政府到县政府的路都差得远。

而且这种道路也不是他想修就能修的,需要审批。

他们镇上唯一能做主的就是乡镇的乡道,然而哪怕是镇上的乡道,镇里的钱也比较吃紧都。

好在他瞄准的方向也不是乡道而是各村村道,其实镇里的乡道这两年还是没问题的,勉强够两辆车相对开过,就是某些路段需要一方等待避让。

这年头镇上车都没几辆,这种问题也很少发生。

真正的主要问题是村道,许多村子因为靠近山脉,从村子到镇上主干道的那段路十分难走。

行人进出还好些,但是像货车进出就不太可能了,太狭窄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