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有人来找(1 / 2)

梅瑞河道:“浙江太重要了,那里上下都是桓王的人,皇上有意要在浙江换血,这对我们来是好事。若这时候叫我们的人去,稍有不甚,皇上便会疑心是党政之源,对浙江反而不会再轻易出手了。”

赵忠义恍然大悟,佩服道:“原来如此,阁老高明。”

但齐王仍旧有些担心,问道:“舅舅,那刘裕昌真能如我们所愿,去浙江搅浑这趟水吗?他能两边都不靠,做到一方巡抚,可见是个能臣,要是他权衡利弊,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咱们不就是把到嘴的肥肉给送出去了吗?”

梅瑞河点头道:“殿下思虑的是,刘裕昌一定会衡量多方,谨慎行事的。不是如此,他也没有能力从桓王他们手里讨到好。

但他是个肯为百姓做事的人,只这一项,就让他这次为我们所用,届时我们在背后给他助力,一定能重创桓王在江南的势力。”

齐王点头道:“那好,等他进京来,本王亲自同他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愁他不偏向本王。”

梅瑞河摇头道:“这不妥,殿下难道忘了方才臣的了,不能让皇上知道我们同浙江的人或事有关联,否则会适得其反。

况且上次宫中传来消息,皇上对江翰清同朝中多人来往密切很是不满,殿下若这个节骨眼上去见刘裕昌,桓王一定会趁机倒打一耙,参殿下一个收买人心、拉拢朝臣的罪名。”

“那怎么办,总得让刘裕昌知道本王的意思吧,不然叫他如何在浙江行事?”齐王道。

赵忠义道:“王爷不必着急,臣倒是知道一人,此人同刘裕昌关系密切,叫他从中斡旋,再合适不过。”

“何人?”

“上一任探花,晋王府侍讲肖翰。”

齐王想了想,好像有些印象,道:“这个人本王记得,凭他的才华其实状元也是当得的,只是遇上了江翰清连中了两元,众人便做了个顺水推舟,使得状元花落别家了。”

赵忠义道:“王爷记得不错,年初桓王赈灾,便是用了他高中时那篇文章中的赈灾之策,将一斤白米换三斤米糠,用米糠混糙谷施给灾民,许多想浑水摸鱼的人无可趁之机,这才以一半的赈灾钱救得那么多百姓。”

齐王点头:“本王想起来了,当时他那篇文章还叫陆本初给批评了,没想到桓王反倒用上了里面的条策,是个难得的人才。那他入了翰林院,怎么没了声响。”

赵忠义笑道:“他只是一心誊录书籍,比起同榜的江翰清和徐国忠,的确是低调得多,所以王爷很少听他的事。”

“他和刘裕昌是什么关系?”

“他是刘裕昌的女婿。”

“他们是翁婿?”

“是的。当初刘裕昌治理益阳瘟疫,也是多亏了他献上药方,才及时根除了瘟疫,因此结了缘,刘裕昌有两个儿子,但没什么读书的分,只这个女婿,十分得他青睐。

如今在京城,我们只要能拉拢肖翰,便能拉拢刘裕昌。只是这个人行事低调,应该同刘裕昌一样,两边都不想靠。”

齐王想着拉拢了肖翰,就能拉拢刘裕昌,哪里不愿,更何况从这些事看,肖翰本身也是个人才,相当于拉一送一,稳赚不赔的买卖,傻子才不做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