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第 42 章 分田(1 / 2)

“凤儿,这道题怎么做?”李凤儿的同车间的工友李凤霞下工后,拿着书本向李凤儿请教。

马上就要考试了,李凤霞数学一直不怎么好,害怕这次考不上,回头加不了钱。因此比平时更加努力。

李凤儿拿过题目,耐心给她讲题。

一刻钟后,李凤霞终于弄懂了,再三感谢。

外面有人喊李凤霞的名字,李凤霞出来一看,是工友。对方朝她指了指,“门口有人找你。是你的相好吧?”

这话充满暧昧,要是搁以前,那是敢都不敢想的。但是现在风气变了,姑娘也能出来做活。不可避免与男子共事。一开始有流言蜚语,后来出来做工、念书的姑娘们多了,说怪话的人反倒成了被鄙视对象。

李凤霞红了脸,没有说是也没说不是,向李凤儿道谢之后就下了楼。

李凤儿照旧在屋里复习功课。直到晚上九点,黄惠英才拖着沉重的肩膀回来。

自打进了编辑部,黄惠英比以前更为繁忙。她要去乡下采风(有吏目们陪同),还要负责写文,又要去排版室看校对,忙得团团转。

李凤儿见母亲这么忙,赶紧让她坐下给她捏肩捶背,“娘,要是觉得辛苦就算了吧。”

黄惠英摇头,“那怎么行。”

这份工作是很辛苦,但是挣的钱很可观。是帮厨的两倍还多。最主要她觉得自己识字给她带来了身份上的满足。

小时候她跟着父亲识字读书,她总能很快学会,父亲在夸她聪颖的同时,总会跟一句“可惜是个女娃”,这话让她记忆尤新。

李凤儿见母亲乐意也就没再提,“什么时候能出第一版?”

“快啦!明早就能出来。”

李凤儿乐了,“那我明天下楼买早餐,顺便去一趟外面。”

黄惠英脸色变了变,最终什么都没说。

翌日一早,李凤儿果然早早就去买了早饭,然后到厂门口买报纸。

厂门口有许多年纪很小的报童在吆喝着,手里拿着许多份报纸,这些孩子都是各大厂子职工家的孩子。

由于父母工作,他们跟着父母亲一方住在厂里,白天大人上工,他们就待在学校上课。中午大人再过来找孩子到厂里吃饭。不过吃饭要交额外的钱。

这些孩子被派到各大厂门口卖报纸。离得不算远,再说附近也有兵士巡逻,倒不担心被人贩子拐了去。

李凤儿买了一份报纸,三文钱,价钱倒是不贵,扭头回去的时候,偶遇史春花。

照理说两人不是一个车间,认识的机会不是很大。那次李凤儿去找苏红雪商量卖田的事情,史春花就在她家。李凤儿这才知晓史春花是苏红雪的表姐。

史春花见她走路不看路,手里还捧着什么东西,立刻凑过来。

这是领导的亲戚,李凤儿再着急,也不会不给对方面子,把报纸给她看了一眼。

史春花没想到还有这好东西,于是立刻也去门口买了一份。

中午吃饭时,史春花打完饭,就在食堂看起来,她旁边聚拢一堆看热闹的人。

“分田?”

这头版头条写的就是县衙给大家分田和分宅基地。县衙规定的一户是夫妻双方,孩子跟随父母,而夫妻双方的其中一人父母也可以跟他们在一户。县衙会分田和宅基地。男女都有,孩子也有,每人三亩地。这田的归属权属于县衙,免费使用,但上不能随意买卖。

史春花念叨着上面的新闻,眼里直冒精光。县衙给分田?这么好的事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史春花家里的田是非常少的,所以家里日子过得很紧巴。要不然她当初也不会吵着闹着要出来工作。现在得知分家就有田。她立刻心动起来。看了眼旁边的大嫂,她眼睛也是闪闪发光。

也是,比起她,大嫂明显更有优势,毕竟大嫂有三个孩子,分到的田更多。

因为发生这件事,史春花和大嫂晚上并没有住在宿舍,而是跟着丈夫一起返回家中。

一家人关起门来商谈,公公坐在上首抽着旱烟,许久不曾说话。

史春花有些着急,“爹,现在政令刚刚发布。现在就去登记,回头我们可以先选田。要是晚了,好田都被挑走了。”

公公看着两个儿子,“你们的意见呢?”

大郎有些犹豫,他自然也想分田,但是他毕竟是长子,不能单分出去过活,于是就道,“爹,不如您跟我们分在一起吧。这样我们也能孝顺您。”

二郎忙道,“爹,您跟我们一起吧。分的田,我们俩要上工,您可以留着种。”

两个儿子都想给他养老,公公自是满脸欣慰。只是想要分田首先就必须分家,他心里就不怎么乐意。

老婆子觉得可以将两个儿子分出去,“那田只是免费给你们种,又不是给你们。我们自己的田就是属于我们的,要是搬走,这些田怎么办?”

一家子拿不定主意。

史春花在边上干着急,张嘴想说什么,看到丈夫使了个眼色,只好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相对于这家人的婆妈,张虎儿一家倒是干脆得多。

张虎儿也是趁着天黑回了家,他母亲正躺在床上歇息。往常入夜也歇息,但是看到他回来,母亲都会给他张罗吃食,这会儿却是躺着不动,他立刻察觉出异样。一问才知原来今天晌午去公井那边打水,滑了一跤,尾巴骨摔疼了。

摔在这地方也不好意思看大夫,就只能将养着。

张虎儿闻言就要带母亲去马场看大夫,“那边开了一家医院,有许多郎中坐诊,用的药也神,一吃就见效。我带您去看看?”

张母怕花钱,再说她确实摔得不重,拉着儿子就是不肯去。

张虎儿无可奈何只能跟母亲打商量,明天要是还不好,一定要去医院,张母这才勉强答应,怕儿子唠叨个没完,问他为何回来。

张虎儿把今天新出的政策说了,“娘,我听说新分的田可以离县城近些。我在水泥厂工作,一周回来一次,您在家摔伤了我也不知道。不如搬过去吧。到时候由他们给我们分田。”

张母闻言一惊,“当真可以分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