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三家归晋(2 / 2)

这是三国 梦游江南 3193 字 2个月前

蜀汉诸葛北伐

刘备病死后,刘禅继位为帝,诸葛亮辅佐刘禅,此时蜀汉国内处境十分困难:西南夷接连叛乱;益州郡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太守高定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动乱扩大。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南中。当年秋天,诸葛亮打败孟获,南中平定。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曹魏。以后三年,诸葛亮又屡次北伐,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功。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北伐停顿。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公元258年以后,宦官黄皓等人擅权,政治腐败。蜀汉大将姜维继续北伐,受到朝廷和宦官掣肘,致使屡次劳而无功。

司马氏趁时立功,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于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下进攻蜀汉,魏蜀两军发生拉锯战,钟会带领的魏军主力部队被姜维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的锋芒,领兵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假装投降,欲借钟会之手复兴汉室,然而最终计策失败,邓艾、钟会、姜维尽皆被杀,刘禅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蜀汉灭亡。

蜀汉传二帝,国祚共四十三年。

司马家篡魏灭吴天下一统

魏帝曹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台中三狗”(何晏、邓飏、丁谧)及李胜、毕轨等人,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建军功。公元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之叛,使辽东重新归入魏版图。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又乘曹爽奉曹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镇压了起自淮南的王凌、毌丘俭、诸葛诞等人军事叛乱和其他曹氏忠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对曹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毌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十二月丙寅日(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强迫曹魏皇帝曹奂禅让而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仍定都洛阳,曹魏灭亡。从此,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

公元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同年孙皓与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公元271年方夺回交州。公元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东部)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东吴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

公元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他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

公元280年,二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壬寅日(5月1日)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家归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