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真实的曹操什么样(1 / 2)

这是三国 梦游江南 3618 字 1个月前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笔下的曹操是一个狡诈多疑、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奸雄形象。长久以来经过戏台不断的演绎,这一形象很是深入人心。但是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那样子的吗?其实并不尽然。三国时期,曹操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能人。

曹操,字孟德,小名叫做阿瞒,因此年少时身边朋友都叫他曹阿瞒。曹操小的时候聪明又机灵,遇事会随机应变,出身还不错的曹操就和现在天生聪明但却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一样,调皮捣蛋,不务正业。从古至今,人们对学习都是十分注重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算出身士族也得追寻这一法则。不爱学习,劣迹斑斑的曹操自然不会引人特别关注,并且他对学业德行的不注重,让人们觉得他将来肯定不成大器,明珠蒙尘的时候只有两个人看到了曹操的才。他们便是桥玄和何顒。

桥玄对曹操的评价“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何顒也曾说过“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他俩都认为曹操是匡扶乱世的大才,并且他们也都没有看错,在太平盛世,曹操也许会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臣子,但是生逢乱世乱世,曹操就必然会是一个枭雄。

这里所说的枭雄,不是《三国演义》里所说的奸雄,而是平定天下的枭雄。

东汉末年的官场买官卖官的风气十分盛行,所以作为官三代的曹操在二十岁时,其家族为他谋一个郎官的职位,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曹操虽然是举孝廉出身,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曹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恰恰相反,作为世家子弟的曹操相当有才能。

在当时的社会,只有世家贵族才能接触到最好的教育,而曹操先天聪慧机敏,又有着后天良好的教育,他可以说是一个文韬武略的人物,而且他所成长的环境,接触到的身边人和事,让他的眼光自然比常人看得更远。

年轻气盛的曹操虽知道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可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畏权贵,严格执法,一心做个好官。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对抗庞大的贵族势力无疑是以卵击石,不过因为他是官三代,所以曹操只是被调到了基层。但不久后又因为有着亲戚关系的宋皇后被废,他也被牵连罢官回老家去了。

但是作为官三代的曹操,其家族底蕴深厚,不到两年就又东山再起,出任议郎。虽然经历过官场挫折,但是曹操还是那个心里为国为民的好臣子,他想匡正这个弊病繁多的国家和社会朝政,所以他提出过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不过权贵的利益哪能受到侵犯,所以曹操的意见石沉大海。

这是曹操初期的政治生涯,从政不行,那就换条赛道,曹操就想在军中寻找希望。

乱世造就英雄,黄巾起义时,曹操能带兵讨伐贼寇,能爱护百姓,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乱世将起,天子势微,曹操能保持本心,拒绝王芬、周旌等人谋反行动的邀请,反而规劝他们不要乱国,此举是为忠君。主要原因就是曹操认为他们注定会失败。而且结果也不出曹操所料,他们失败了,王芬自杀了。

不过曹操虽然拒绝了王芬他们的邀请,但是他也没有举报他们的谋反行动,因为曹操也有了异心,朝廷腐败,乱世将起已不可避免,他既然不能做一个治世能臣,那就在这乱世之中为自己谋一个前程吧。而且这乱世,也许更有助于曹操实现自己的理想。

汉灵帝去世,以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把控朝政,刘辩、刘协的皇位之争,把这风雨飘摇的王朝彻底弄乱了。再加上董卓进京,也许是看上了曹操的才,邀请曹操“共商朝政”,董卓的野心也已是昭然若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