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一句话藏了四层意思(1 / 2)

这, 向东还真想多了。

就王潇的个性,生产队的驴都不带歇的,能让他当壁花

别杵着了, 赶紧上前帮忙。

好歹今天法定春节假期已经结束, 大家哪怕轮流值班也有很多人去单位了。等吃过晚饭闲着没事, 来逛商场的人只会更多。

饶是如此,王潇还是低估了自选超市这个购物模式对眼下人民群众的吸引力。

它就相当于每个小孩都幻想自家开了个小店,想吃啥拿啥, 想玩啥拿啥。

等到正月初五迎财神一过, 众人默认商家开业的日子起, 百来平方米大的自选服装超市直接爆了。

怎么个爆法

亲, 看过茶颜悦色的特色排队吗就是这种,队都排到商场外面去了。

没花钱找托啊, 真没有, 全是自来水。

而且因为进场的顾客实在太多了,人民商场都不得不安排保卫过来维持秩序,每次只放一百人进场, 呃, 是柜台围着的那个简陋超市。然后出多少,再进多少。

不这样做不行, 就这么点大的地方,总不好酿成踩踏事故吧。

用钱雪梅的话来讲, 农村赶会场都不带这么热闹的, 当真全是人呢。

说起来, 队排长了还闹了场让人哭笑不得的乌龙。

那就是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哪怕晓得现在物资供应丰富甚至产能过剩了,看到长队依然下意识地就排上去。

好几位阿姨排到队伍前头时, 愕然发现居然是卖男式西装时,还特别生气地表示,凭啥没女装卖

王潇只好在边上安抚顾客“快了快了,这两天是男士西装专场,后面就卖女装了。”

至于这个后面,究竟有多后,取决于西装的销售速度。

已知现有22架穿衣镜,同时接待22位顾客试穿。哪怕每位客人平均花15分钟买下一件衣服,那一个小时也只能卖88件。10个小时一刻不停,日销880件顶天了。

王潇没敢指望正月十五前将西装全部卖掉。客观条件摆在这儿,她只要把局面打开了,剩下千把件西装后面再卖也不是卖不掉。

然而她低估了男同志买衣服的果决性,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男同志买衣服的雷厉风行。

他们的速度竟然远比她想的快,基本上处于看中哪件上身一穿,哟,合身啊,交钱结账走人的状态。

最快的一个人,竟然前后只用了不到10分钟。唉,主要是结账花费的时间太多,否则,他五分钟就能解决战斗。

更让她理解不能的是,一些男同志买西装,有人一个款式能买三套。

当真搞不懂他们在想啥。

得亏他们的超速度,愣是让王潇在上灯节正月十三晚上成功地销了货。剩下正月十四当天,则成了服装专场,向东把他库房里的衣服也一并拿出来卖了。

真的,超级好卖,卖得特别快。

先前的西装专场相当于无意间让王潇搞了一把饥饿营销。

逛商场买衣服的本来就女同志居多,她们先前一直干看着买不上,早火急火燎了。

这会儿卖场开放,大家能不赶紧跑来试穿衣服才怪。

即便穿衣镜前那些漂亮的小姐姐已经结账走人年后饭店陆续住进客人了,没那么多人能休班过来帮忙,女客们也不在意。

因为女孩子买衣服都喜欢呼朋唤友成群结伴啊,自有人帮忙拿脱下来的大衣服。

王潇暗暗松了口气,暂时挪开眼睛,去仓库跟向东等人商量更重要的事。

什么事

第一是盘账。

王潇自己垫钱进去拿的西装,现在卖完了,肯定得赶紧盘账交割清楚。

这一盘账,倒是发现问题了。足有三百多件西装不翼而飞了。

按照衣服的定价,那可是10万块钱

向东一位过来帮忙的堂哥当场受不了,立刻嚷嚷开来“我就说不能这么搞吧。衣服摆着随便穿,卖的还不够偷的呢。哪里能把柜台撤掉,以后别说偷了,到时候一哄而上,全都给你抢光了。”

王潇不以为意。

真要抢劫的话,一个柜台能拦住什么人家照抢不误。零元购懂不,彪悍的很。

至于说偷衣服,那再正常不过了。即便在她穿书前,服装店以及超市这些地方,同样从未断过被偷窃的事啊。

想解决,简单的很,多请几个人,让顾客试穿的衣服时刻不离开人眼睛就行。

向堂哥瞪大眼睛,声音都拔高了几度“你讲的请人不要花钱啊是啊多少钱由得你这么花啊”

他这么说是因为向东自认为在这场西装销售活动中没起到什么作用,所以主动表态自己只分两成的收入,而且租柜台以及请外援服务员帮忙卖衣服的开支也统统由他承担。

他堂哥知道一个外请服务员每天要开50块的薪水时就绷不住了,憋到现在再听王潇说多请人,能不发作才怪。

向东一听顿觉不妙,赶紧喊了声“三哥”

向堂哥回过神来,晓得这位省城的大小姐不是简单角色,不能像手下的售货员一样对待,只能憋气强行挽尊“再请什么人啊,让售货员多看看不就行了。发工资给她们,是让她们当祖宗的”

王潇充耳不闻,她从不做任何无效沟通。

这位堂哥代表了民资的一个典型类型。

大概是因为这些老板青少年时代工业极不发达,能被招工的凤毛麟角,是件极为光荣的事。所以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工作很稀奇,能岗位给雇员,雇员应该感谢天感谢地。

因为是他们养活了雇工,而不是工人养富了他们。

就,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别浪费彼此的时间了。

王潇只朝向东说话“我的建议是多请几位售货员。拿多少钱干多少事,没道理让人拿一份工资干两份活。哪个都不痛快是不”

事实上,哪怕一个人一个岗位干两份活领两份工资,他她也不会高兴的。人在疲惫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物质奖励刺激才能勉强自己做下去。起码三倍工资才能让他她逼着自己为钱透支身体。

与其这样,那你还不如直接找两个人,给他们每人12倍的工资,保准他们交上来的工作要比花3倍价钱只请一个人更出色。

以上心得,来自前千万级别网红运营自己团队的心得。

永远不要透支员工,没必要。

她自认为是资本家,招聘员工就是冲着人家剩余价值去的。然而她在网红的雇员圈里的口碑却特别好,因为她是正儿八经的资本家,找人干活付钱,正常买卖。

而不像有些老板,发人几千块钱的工资就以为自己是奴隶主了,人家卖给他她了。

向东年纪虽然较于几个哥哥小,但这柜台是他承包的,自然他说了算。这几天哥哥们不过是来帮忙而已,还不至于做了他的主。

他点头答应“行,那我多招几个人。”

向堂哥被下了面子,心里不痛快,嘀嘀咕咕道“屁大点的地方,招几个人啊柜台后面站的下去吗”

向东有点不耐烦了“当然是把其他柜台一并租下来,就像现在这样卖衣服了。”

他虽然到现在也没真弄明白为什么撤掉柜台会让顾客们如此疯狂,但他一个做买卖的,肯定得顺着顾客的意愿来啊。

向堂哥悻悻道“你讲的,你好能耐哦。能保住现在这个柜台都是祖上烧高香了,你还想拿下其他柜台”

向东老家祖传做生意的,鸡毛换糖是传统。十来岁就跟着大人出去走街串巷地讨生活再正常不过。

去年过年回家时,村里人互相一交流,大家情况差不多,摆地摊的状况还好些,继续以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挣钱模式。

承包柜台的却惨了,京城里头的,都叫人家商场直接给赶出来了。

本来大家还互相打气,说熬过这一阵风头就好。

结果今年向东再回老家过年,发现情况不仅没好转,反而越来越坏。

个体户的日子当真不好过咯。

像他这样还能在大城市商场里承包柜台的,竟然是独苗苗。

现在堂哥一说,向东也心里打鼓,怕商场翻脸。

王潇倒觉得商场领导不是那种迂腐的人,否则也容不下向东的柜台到现在。

“给钱就是了,该给多少承包费就给多少。商场没有送上门的钱不要的道理。”

向东总算被她说动了,到底舍不得大把钞票,鼓足勇气点头“行,我去找商场领导讲讲看。”

大不了承包费多给点,再多送点好礼呗。

能挣一万的时候,决不能舍不得花出去一千。不,哪怕千都无所谓。

反正最终还是赚的。

王潇又提醒他:“你进的丝巾赶紧上货吧。”

向东有点茫然:“不急呀,现在天还冷着呢。”

丝巾这玩意儿,与其说是保暖用的,不如说是装饰品。今年正月还挺冷的,这会儿不急着上丝巾。

王潇无奈:“你现在不上就白浪费机会了啊,你也不看看现在势头多好。”

这个势头好是什么意思呢是服装自选的销售模式吸引了大批原本根本没计划买衣服的人来商场看热闹。

鉴于女同志逛商场的热情普遍要比男同志高,年轻人的好奇心又尤其重。所以过来看热闹的,有六到七成是十几岁的小姑娘。

而一九八二年九月份,计划生育才被定为基本国策,全面推广。

这意味着从时间上算,这些十几岁的少女绝大部分不是独生子女,获得的家族资源倾斜有限。

简单点讲就是她们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基本不会有多少。让她们在年前刚买了新衣服的情况下,再问爹妈要钱买衣服很难。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得帮她们降级消费了。

衣服买不起,弄条漂亮又时髦的丝巾也行啊,好歹满足了大家的消费欲望。

不然光看着,试来试去什么都买不起,心里会很不舒服的。

瞧见向东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王潇莫名其妙:“肯定得上丝巾啊,你别怕麻烦。这些小姑娘既然已经到商场了,就代表她们参与了我们的营销活动。作为组织者,我们有义务满足她们深层次参与的渴望,而不是用居高临下的态度,把她们摒除在外。”

“我不是怕麻烦。”

向东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也卖了好几年的衣服,自认为小有所成,可他从来没想过这么多。

这分析的,让他只能叹为观止。

王潇忍不住叹气,各种羡慕嫉妒恨:“就是因为你命太好了”

真好。

这年头卖衣服的竞争压力多小啊,稍微动动脑子动动腿再动动嘴,就不愁衣服卖不掉,利润还高的吓死人。

换成三十年后,哪有这种好事。

眼下这种,属于旧的商业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未完全建立并稳固,是阶层上升的难得时机,正儿八经的时代红利啊。

向东没听出她的言外之意,还挺乐呵的:“没错,我命好,不然怎么会有你这么厉害的军师呢。行,我马上上丝巾。”

王潇结了商场的账,没再多啰嗦,赶紧跑去金宁大饭店。

唐一成已经跟着王铁军把照相机和手表从苏联人手上换回来了。

这批货几乎压了王潇全部身家,她不上心才怪。

呵呵,唐一成可没看出来她有多上心。

真正上火的人是他呀

人民商场的衣服卖得再好,对他来说也是浮云。用1万台黑白电视机换回来的手表和照相机,可想而知数额有多巨大,摆在商场里要卖到猴年马月啊。

哎哟,真是要喘不过气来了。

王潇一整个大无语,恨不得撬开他的脑壳好看清楚里面究竟装了多少浆糊。

开国际玩笑哦,相机跟手表的数量都是以万为单位的,她靠商场柜台卖那单是压货就能压得头晕眼花。

这种大规模出货,只能每支少挣点,走批发路线。

所以,做生不如做熟,出货地点不是商场,而是金宁大饭店。

这回唐一成学聪明了,都不用王潇提醒,便明白她依然要把东西推销给招商会的人。

可问题在于年前她已经卖过一回,这才过了半个多月。哪怕是家里再有余粮的阔佬也舍不得再掏荷包买一回吧。

王潇这些天卖衣服卖得快累死了,已经没多少精力再细细跟唐一成解释,只好带人在身边口传身教“你自己看吧,这回只会卖得更好。”

唐一成虽然见识惯了她的能耐,好像在她手里就没卖不出去的东西一样。真的,如果现在各大工厂都能有位像她一样厉害甚至哪怕只有她一半能耐的销售员,他相信社会上绝对不会再存在三角债。

但是,这回他仍然心存狐疑。

每个人的荷包都有限,即便寅吃卯粮,也不能无限透支。他就不信这些人家里都藏了聚宝盆。

两人到了饭店,进了会议厅,只见三三两两零零散散几个展台,厅里人少得可怜呢。

唐一成一瞧,心里便咯噔。

完了,本来就怕卖不掉。

现在人影子都看不到几个,还卖个鬼啊。

结果没想到,他俩还没走到会议厅中央,原本正百无聊赖闲聊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竟然直接蹿过来,真的,像脚踩弹簧一样蹿过来,热情洋溢地跟王潇打招呼“哎哟,王工啊,有个事情我想请教你。”

等把人拉到旁边角落里,人家才期期艾艾地问,“上次那个照相机,还有货吗我有两个朋友,没事就爱出去逛逛,给家里人拍个照片什么的。”

唐一成简直能表演原地放烟花,差点脱口而出有有有,你想要多少有多少。

然而王潇抢先一步开了口,露出为难的神色“这个不好讲,上次也是人家倒腾来的。这样吧,你说要多少,我给问问看。”

对方露出了犹豫的神色,迟疑道“220台相机,那个,实在抹不开面子,都是朋友嘛。”

王潇笑容可掬“晓得晓得,何主任你一看啊,就是交游广阔的人。没这份亲和力,你们县哪里能派你来挑大梁搞招商呢。怎么样上次那位周老板相中你们县要办厂,最后定下来没有”

两边又寒暄几句,王潇假模假样地出去打了个电话,回来大大方方表态了,“有相机还有手表,具体数量我也搞不清楚。反正想要的尽快讲,过了正月东西未必还在省城了。”

有人追问“怎么就不在了好好的东西还能跑啊”

王潇摇头,无奈地笑“抵债不就这么回事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家厂有七八个债主都算少的。要的话尽早说,正宗苏联货,什么质量,买过的都知道。”

她这般表态,还真引的会议厅里的人三三两两地过来找她拿手表和照相机,看的唐一成都傻眼了。

吃饭的时候,他偷偷跟王潇嘀咕“怎么大家都这么有钱啊”

这可是照相机和手表,一个月工资都买不起的东西。

现在政府的工资又不高,难道全是贪官污吏那未免也贪的太狠了点。

“他们带给亲戚朋友的。”

唐一成刨根问底“年前不是已经带过一回了吗”

王潇真无奈了“过年时难道不走亲访友吗新买的照相机和手表难道不让人看看吗看的人多了,想买的多了,不正常吗”

唐一成可算恍然大悟了“所以,他们这么早过来是想再帮亲戚朋友带。”

王潇笑了笑,咽下了嘴里的鸡肉。

哎呀,必须得夸夸饭店师傅的手艺呀,看看这猪肚鸡做的,当真绝了。

汤鲜味美,鸡肉鲜嫩,猪肚脆爽,吃的人唇齿留香。

实在好棒棒。

她没直接回应唐一成的话,只安抚对方“行了,现在晓得能卖得掉了吧。”

唐一成如释重负,又欢快地干掉了一大碗饭。

只是他的欢快没持续两天便成了疑惑。

有这么多亲朋好友吗怎么这些干部每个人都有一大堆亲友

最夸张的一个,竟然一开口便要了100只手表和100架相机,加在一起好几万了。他都没拿信封装现金,而是直接带着存折来的。

唐一成想象不能,他实在想不到究竟得多大的家族,才需要这么多相机和手表。

这又不能当饭吃

而且手表也就算了,人手一只他还能勉强接受。

相机呢家里有余粮的买一架相机也够了呀,胶卷又不便宜。

王潇却好像半点都不觉得奇怪,竟然人家说什么她就信什么,要多少货她就给多少货。

当eader的人看他急慌慌的样子,当真忍俊不禁。

废话她怎么可能相信那些人的鬼话。

当然没有那么大的家族了,即便真有,也不会一股脑儿找上同一个人帮忙带货。

二三十只的还有可能的确是帮人带的,最多加价挣点零花钱。

至于一两百拿货的,毫无疑问,他们是倒爷。

对,就是倒爷,字面意义上的倒爷。

别觉得这些人都是公家干部,跟倒爷这种被视为盲流街溜子同类的角色相比,一个在云里一个在泥里。

可实际上,最早的倒爷都是干部,最差也是干部子女。

平头百姓哪有门路弄到紧俏物资的批条啊,不倒批条,哪儿来的官倒而官倒正是“倒爷”这个词真正的鼻祖。

由此可见,干部们倒买倒卖的思维从来都不比小商小贩差,甚至觉醒更早呢。

他们有机会得到市面上稀罕的苏联货,难得价格还不贵,瞧见利润空间了,又怎么会不心动再行动呢。

当然,这其中也有人为了安全保险,不是自己拿货,而是充当掮客。像那几个带着朋友来看货的,从朋友的谈吐气质看,王潇有八成以上的把握,人家就是正儿八经的商人。

唐一成也渐渐瞧出门道来了。

人的气质习惯暴露职业,他再单纯也好歹当过特种兵出过任务,方方面面的人还是见了不少的。

他挣扎了足有一晚上的时间,最后主动跟王潇表态“我去仓库拿货,你别跟着了。”

不是他要篡权夺位,而是这事风险很大。

不管严格还是不严格地讲,按照现在的规定,她就是在搞投机倒把

她为啥非要在金宁大饭店搞这种批发生意明面上看,她是图方便。顾客就住在饭店嘛。

可实际上,唐一成起码有七八分的把握,她是在寻求饭店的庇护。

这么讲似乎有点不太合适。她又没求着饭店干什么。

但唐一成明白,金宁大饭店的招牌挂在外面,里面又住了不少外商。即便有人查投机倒把,为了避免家丑外扬,闹大了不好看;想抓典型的也会尽可能不跑到饭店里来找事。

这种调查选择标准不会有任何纸面上的规定,唐一成甚至相信也没有任何人会拿到明面上说,但他就是知道这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至于饭店方面察觉到店里的大桩交易没有

唐一成估计肯定意识到了。

不过一来他们交易的不是危险物资诸如毒品军火之类的,二来更多的商人入场能给饭店带来更多生意,那饭店看见也当没看见了。

毕竟眼下除了带任务来的公家人外,有能耐且舍得掏五百块住饭店的也只剩下这些搞投机倒把的个体户了。

唐一成越想越多,他思维再往下发散,干脆连王潇选择京城的电视机厂合作也一并怀疑上了。

为什么非得选它家

因为它家是钢铁厂三角债的杨白劳呗。

为了保证交易能顺利进行,资金成功回笼,钢铁厂也得庇护王潇。起码出事的时候,钢铁厂不好撒手不管。

三角债多难清理啊,中央搞了清理小组也没能弄出多大的水花,现在大家基本处于自救状态。

这会儿钢铁厂这边好不容易有人撬动条缝隙,多多少少能弄几百万回来,而且后面很可能还会再源源不断地捞回钱来;厂里疯了才会二话不说就放弃这条路子呢。

而只要钢铁厂肯行方便,那王潇就稳了。

毕竟国营大厂分量非常,眼下钢铁厂一把手的地位丝毫不逊色于省里的一把手。有钢铁厂保驾护航,谁还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跑到她面前找晦气呢

唐一成看了王潇一眼又忍不住再看第二眼。

他觉得这位王工就像高中语文课上老师讲的阅读理解一样,简单一句话,还藏了三层意思。

不,是四层。

估摸着年前在饭店批发给这些干部时,她就已经想到通过他们把正儿八经的商贩给吸引过来了。

一般人没这个门路,而且在眼下的环境中,普通人也很难获得警觉的二道贩子的信任。只有干部,相熟的,从他们手上得到过好处的干部,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

所以,其实是这些干部在为她做担保。

唐一成真的不知道该说啥了。

他以前觉得自己不笨啊,不管是上学还是当兵的时候,老师和领导都经常夸他脑子灵的。

结果跟她一比起来,他简直侮辱了脑子两个字,也就只能干干跑腿的活儿,省得她跑出去危险了。

王潇不知道自己已经在唐一成心目中已经升华为大佬了,这会儿她听人主动站出来,立刻痛快点头答应“好,那你带人过去把货点了。”

她正好懒得跑这趟,她还要去一趟化工所,把先前承诺的色谱柱给送过去。

毕竟她还披着化工所的皮,沾着“王工”这个身份的光,总不好对苗姐也言而无信吧。

她对科研没兴趣,但她佩服能耐下性子搞科研的人。尤其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女工程师,很不容易的。

苗姐看到她拿来了色谱柱,十分高兴:“那行,今天开始你就跟着我好好干。”

王潇可不能坑了自己,她立刻露出为难的神色:“苗姐,这色谱柱是我分期买的。我现在拿到的提成还买不起。但我想,不能一直慢慢攒下去,否则太耽误咱们的实验了。所以我跟人说好了,我先把东西拿过来,后面慢慢还。”

苗姐立刻拉下脸:“还要多长时间啊你这一天天耽误的,以后要怎么办”

王潇只好打马虎眼:“今年肯定能还上。我就觉得机会实在太难得,咱们实验室必须得更新设备,不然根本就没办法拼全国大奖。”

苗姐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可问题在于,一个正儿八经的工程师不能坐下来安心地搞科研,还得跑出去挣钱;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吗

王潇一点都没觉得有啥大不了的。她记得是歼19还是歼20,反正就是一特别牛掰的飞机的设计师,这年头不也得卖面条贴补研究经费嘛。

更别说抗日战争那会儿,新四军做生意做到飞起,飞马牌香烟可是上海滩的俏货。

所以,为了主业搞副业挣钱,很正常。

她安抚完苗姐,借口还要找所长汇报工作,赶紧溜之大吉。

再待下去,她都怕自己跑不掉。

不行,她一心只想搞钱。

科研世界再bgbg,也比不上金钱在她眼中闪闪发光。

她就是如此的庸俗。

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莫名其妙地继承原主的化学能力,就好像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穿书一样。

但作为三十年后的年轻人,主打一个心安。

给化工所弄点钱换点设备,相当于去庙里烧了香。

有没有效果不知道,可好歹自己心里舒坦了呀。

她向来讲究公平买卖,不爱占人便宜的。

王潇跑到所长面前,跟人说了去莫斯科旅游,咳咳,是研学的进展。

现在莫斯科大学已经放完寒假了,她联系了对方,不日邀请函便会发过来,到时候拿到邀请函办完护照手续,便可以走出国门了。

而且邀请函邀请的不仅仅是化工所的职工本人,还包含了大家的家属。

简而言之一句话,免费携家眷出国旅游,而且还不要你消费游的那种。

当然,如果你打算换点外币出去花的话,那也是你的自由。

不过,携带家属最好年纪不要太大太小,不然长途旅行,怕人身体吃不消。

咳咳,事实的真相是老人小孩能携带多少包裹呢而且碰上麻烦的概率更高。

她可不想做赔本买卖。

所长已经激动的心怦怦直跳,立刻连连保证:“没问题没问题,大家都有数。我们是去交流学习的,又不是出门郊游。”

他急着想找人去换外币,自然顾不上再拉着王潇叨叨化工说是多么看好她,多么想好好培养她。

倒让王潇一番口水,可以直接告辞离开:“那所长你忙,我还有点事得先过去了。”

她可不打算留下来,帮领导解决如何换外币的问题。

虽然在她看来这压根就不是事儿,但领导向来认定能者多劳。

研究所又不会给她多发工资,她干嘛要多揽事

她还要去人民商场瞧瞧服装自选超市的后续经营状况呢。

上次她给向东打电话时,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商场完全不反对向东多承包几个柜台。

也是,自选服装超市的声势搞得这么大,商场没少沾光。年后那段日子,商场里天天人来人往,带着商场其他柜台的营业额都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不少呢。

人民商场又不是不想挣钱,这种双赢的好事,但凡领导脑袋瓜子没打浆糊,都不会拦着。

哈,有了这个自选服装超市,那以后能做的生意可大多了。

她年后不到10天卖掉了1万件西装,净赚100多万,靠的就是扩大的销售平台啊。

王潇美滋滋跑到商场,正想调侃两句赚钱赚到飞起的向东,一抬眼却不由得皱眉哎,自选超市呢怎么柜台反而变回了年前的模样

这些笨重的柜台,像一条天堑一般,把客人拦在了商品外面。

原先活泼轻快的商场,也变得暮气沉沉起来。

她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向东柜台前,张口喊人“这怎么回事”

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呀。

向东正招呼售货员挂衣服呢,回头见她立刻露出苦笑“我正要找你呢。”

他之前就想打电话给王潇,可惜1991年电话紧张得很,商场电话一条队排着等用,外面的公用电话亭又要跑老远;他不敢离开柜台太久。

王潇不听他解释,只问重点“商场又翻脸了”

向东苦笑更甚“是也不是。”

是指的是他的确没能拿下更多的柜台的承包权;不是则是说翻脸的并非商场,而是售货员,他想新承包下的柜台的售货员。

商场领导才开会透露准备再租几个柜台出去,好多挣点钱;那些被计划出租的柜台原本的售货员就瞬间炸窝了。

开什么玩笑他们堂堂国家商场的售货员,端铁饭碗的人,怎么能给个体户打工

人民商场还叫人民商场吗这商场到底是他们职工的商场,还是资本家的商场

商场究竟姓资还是姓社

不同于30年后职工都是打工人,连话都说不上,干就干,不干就滚。

这年头的职工是正儿八经的单位的主人,他们说不定,就是真不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这, 向东还真想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