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凉州大马(2 / 2)

而曲辕犁也注定会有很多的名字,在关陇,它叫桓公犁;在江南,它叫小桓犁;在淮北,它叫姚公犁;在河东,它叫苻氏犁;在河北,也必将被称作慕容犁。

当然,对于桓熙来说,能让关陇、江南的百姓念着自己的好,就已经是额外的收获,毕竟他的初衷只是为了解决关陇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苻健在晋阳征召将士,很快也被桓熙麾下的河东太守沈劲所知晓。

虽然不知道苻健是要进攻何地,但征召将士进行备战总不会错。

桓熙在河东留下了五千战兵,沈劲征召他们前来高王城听用。

欲攻蒲坂,必取高王,只要高王城没有陷落,蒲坂就不会有危险。

而沈劲的信使也在快马赶往长安,向王猛报信。

凉州,西平郡,西都县。

高王攻防战正在酝酿的时候,桓熙也收到了吐谷浑送来的一百斤金银,与五千匹良马。

桓熙对青海骢抱有极高的期望,但真正见到了实物才知道,吐谷浑送来的根本不是青海骢,而是原产自西平郡与武威郡交界处,通河流域的大通马。

当然,使者没有欺骗桓熙,大通马也是优良马种。

大通马耐粗放、耐劳苦,无需精饲,善于翻山越岭,可以作为挽马,拖运重物,也可以用来骑乘,可谓是挽乘兼用。

唯一的缺点是体格中等,四肢不高,虽然骑乘起来很舒适,但只能作为代步马,而不适合成为战马。

好在桓熙如今是不缺优质战马的。

西晋末年,凉州精骑曾经两次救援洛阳,洛阳还有一首童谣流传:

‘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凉州鸱苕,寇贼消。

‘鸱苕翩翩,怖杀人。’

所谓鸱苕(chī tiáo),意指威猛的鹞鹰。

凉州大马能有如此威名,吐谷浑也是出了力的。

慕容吐谷浑在依附张轨期间,引进波斯马种与当地马种进行杂交改良,使得河西地区出现了新的马种,也就是中国三大名马之一的河曲马。

因此,河曲马又被称为吐谷浑马。

河曲马体大协调,骨量充实,筋腱强健,虽然神骏,但性情温驯,正是优质的战马品种。

而张重华的父亲张骏又征伐龟兹、鄯善等国,降服西域各国,同时将与河曲马并列为三大名马之一西域伊犁马引入了河西。

伊犁马兼备力量与速度,体格魁伟,具有较强的抗病力,耐粗放,性温驯,与河曲马同属于优质的战马品种。

如今桓熙收取凉州,得到了前凉所繁育的大量河曲马、伊犁马。

因此,吐谷浑人为他送来五千匹大通马,倒也能够接受。

在桓熙的军队里,一名骑兵配置一匹战马,两匹代步马,桓熙对于代步马也有着极大的需求量。

而大通马骑乘舒适,能够负重,正是桓熙所渴求的优质代步马。

由于这五千匹大通马已经被阉割,桓熙将它们尽数划为军马,养在河湟谷地。

桓熙现有枪骑五千,凉州精骑一万,匈奴弓骑八千,总计骑兵二万三千人。

按照一人三马的配置,也就是需要二万三千匹的战马,四万六千匹的代步马。

其中,晋军枪骑与凉州精骑的战马以河曲马、伊犁马为主。

当初桓熙向张重华索要三万匹军马,其中就包含了部分河曲马、伊犁马。

桓熙将这些优质战马留在北方,而将品相差一些的送去给了桓温。

毕竟桓温只说要一半的军马,并没有明说非得是优质战马。

况且那些战马的品相虽然不如河曲马、伊犁马,但相较于桓温军中原有的军马,还是更胜一筹。

比较起晋军枪骑与凉州精骑的高头大马,匈奴弓骑的战马可就差了许多。

他们的战马一部分是铁弗匈奴自己培育的马种,一部分来自桓熙在狼山之战从苻雄手中得来的缴获。

当然,桓熙暂时并没有给匈奴弓骑更换战马的想法。

优质战马太精贵,需要精心照料,不可能跟匈奴弓骑的战马一样,能够被放养在西套草原。

再给匈奴弓骑更换河曲马、伊犁马,财政实在负担不起。

至于代步马,桓熙准备以大通马为主,淘汰军中的劣质马种。

毕竟大通马作为优质的代步马,又耐粗放,能够有效降低养马的成本。

虽然不知道吐谷浑人会不会为了王爵,再送五千匹大通马来。

但大通马原本就是产自武威、西平二郡,桓熙完全有能力将大通马引入军中,作为骑兵的主要代步马。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