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 行至襄阳(2 / 2)

毛穆之,字宪祖,小名虎生,是前豫州刺史,大将毛宝之子,起初以字行于世,又名毛宪祖,但是为了避讳桓温母亲孔宪的名字,于是又换回了毛穆之一名。

所谓避讳,一避本朝历代帝王与皇后之名;二避长官及其父祖的名讳;三避圣贤之名;四避家中长辈之名。

当然,较真来说,毛穆之的情况不属于其中四类,毕竟桓温虽然是他的长官,但也只需要避桓温父祖的名讳即可,如今毛穆之却在避孔宪的名讳,足以表明他的态度。

至于他借此向桓温表忠,只因为毛穆之是前荆州刺史庾翼的旧部,曾担任参军一职。

江州刺史庾冰死后,庾翼接管其兄部众,镇于夏口,又命其子庾方之留守襄阳。

由于当时庾方之年幼,难堪大任,庾翼认为毛穆之才能出众,于是派遣毛穆之辅佐其子。

在庾翼死后,庾家离开荆州,毛穆之就此归入桓温麾下,曾参与伐蜀一战,屡立战功,此后又随桓温北伐,被桓温留在洛阳辅佐桓豁。

如今桓豁需要南下奔丧,代替他留守洛阳之人,也只能是毛穆之了。

洛阳的三万降卒,如今早已完成了整编。

虽然战斗力不是太强,但好在西侧的弘农郡有邓羌的三万精兵,东南侧的襄城郡有乐弘的一万部众,而桓温同样在洛阳西南侧的南阳郡留有驻军。

毛穆之凭着三万将士,足以坚守到援军抵达。

因此,桓豁才能够放心前去奔丧。

当桓豁来到襄阳的时候,桓家男丁基本都已经聚齐了,只有桓熙、桓济、桓虔三人还在路上。

桓温这一代人中,除了桓冲,其余如桓温、桓云、桓豁、桓秘四人都与母亲孔宪的感情很深。

因为他们年少丧父,而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桓温枕戈泣血,一心为父报仇,自然也不会在兄弟们的身上花费太多的心思,只能是孔宪一人辛苦照顾他们。

至于桓冲,他刚出生就被桓温送人,换了一头羊给孔宪补身子。

等桓温因为迎娶司马兴男而发迹以后,四岁的桓冲才被寻了回来,彼时孔宪已经不再理会家中之事,桓冲自然是由兄嫂抚养。

当然,无论如何,孔宪都是桓冲的生母,在她的灵堂前,桓冲同样哭成了泪人。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正月二十六日。

如今只是早春时节,气温也不算太高,可孔宪在灵堂停尸十余日,已经散发出了难闻的臭味。

府中的奴仆只能灵柩上泼酒,以掩盖尸臭。

其实,孔宪迟迟不下葬,也不是桓温要等待桓熙他们。

按照丧礼制度,帝王丧,停灵四十九日;公侯丧,停灵二十八日;百官丧,停灵十四至二十一日;士丧,停灵七日;平民丧,停灵三日。

《红楼梦》中,秦可卿就是因为被停尸四十九天,以及丧礼上的许多用度,都远远超越了她应有的规格,才被读者猜测秦可卿必定具有宫廷背景。

孔宪的丧礼遵照的是公侯制度,需要停尸二十八天。

桓熙一行人是在第十四天赶回的襄阳,司马兴男穿着丧服在城门外等候他们。

才见面,司马兴男、桓熙、桓济母子三人就已经红了眼眶。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