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李弘壁的决心!(1 / 2)

大军出海。

沿途开始扫荡一众盘踞在外的倭寇盗匪。

这就不得不提及太祖高皇帝制定的严苛海禁国策了。

鉴于元末明初大明王朝面临的艰难局势,太祖朱元璋制定了极其严苛的海禁国策,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

说起来,华商出海贸易,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时期,在汉朝甚至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华商出海贸易更是络绎不绝,出现了一大批通商口岸,毕竟华夏家的孩子总是充满了冒险精神。

到了前宋,赵王王朝仅是凭借着海上贸易的惊天利润,弱宋都能抵抗辽金蒙古百年,而且这期间所谓的岁赐、岁币喝岁贡终年不绝,足以见海上贸易背后的利润之恐怖!

但是到了大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屡屡颁布禁止和限制华商出海贸易的法令,还上升到“祖训”的高度,使得后世之君不得不遵守。

朱允炆这个好圣孙,在建文三年时还颁布诏令禁止华商出海贸易,其诏令中给出了一个可笑的理由:沿海的百姓出海贸易容易引诱蛮夷为盗,伤害良民。

不得不说,就单论着一条,你就不得不承认,朱允炆确实是个糊涂蛋皇帝,斗快被那些南臣缙绅给忽悠瘸了,恐怕一直到被赶下皇位都不知道为什么!

然而即便是到了永乐朝,朱老四在登基的第一年就昭告天下民间百姓不得私自出海,继续遵行洪武事例。

永乐朝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沿海地区人民依海而生,靠海而活,或从事渔业生产,或从事海上贸易,然而因为这海禁国策,堵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正常谋生之路。

如“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沿海子民除起来进行斗争之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百姓那自然是靠着渔业为生,结果到了你朱元璋这儿就不准俺们打鱼了,那俺们拿什么养家糊口?

种地?

种尼玛的盐碱地!

要是能够种地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要打鱼?

说一千道一万,朱元璋屁股一抬就定下了这个规矩,朝堂公卿大章一盖就定下了这个规矩,他们从来都不会考虑沿海百姓该靠什么生活,或者说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因为刀没有落到自己身上,所以谁都不会在意。

在这种严厉海禁的政策下,活不下去的沿海百姓只能选择违法乱纪,为盗为匪,与沿海地区的商贾合作,靠走私中原特产而谋取暴利,得以苟活。

这种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经,正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甚至发展到成大明中后期那等与朝廷争锋的海上武装走私集团。

沿海走私泛滥成灾,满朝文武难道都不知情吗?

不,他们知情,至少半数之上!

因为他们正是从中谋利之人啊!

文臣集团当然知道海上贸易的惊天利润,可是好处都让皇帝给占了,郑和下西洋运回来的宝贝也都进了内帑,即便这回运回来的番货也变现成银子进了国库,他们可是什么都没有捞到!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在永乐之后,极力抹黑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想方设法地废置大明水师,让这支曾经的无敌舰队彻底烂掉!

郑和下西洋,这等足以名垂千古的壮举,落到大明王朝这些士绅缙绅的嘴巴里面,却成了“废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的劳民伤财之举!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因为航海贸易的利益他们没有得到,所以这些士绅缙绅才会想方设法地抹黑郑和下西洋,才会不惜代价地整垮大明水师,然后通过他们自己的手段,在江南一带进行走私贸易!

至于沿海百姓的生死,从朱元璋到这江南士绅集团,从来都没有人在意过!

要知道前宋的海上贸易异常兴盛,号称“万国衣冠,络绎不绝”,光是赵宋朝廷从海上贸易征收的税,约相当于国家一年总收入的五分之一,试想一下这是何等惊人的财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