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朱景洪的意志(2 / 2)

红楼襄王 飞花逐叶 301 字 1个月前

而他的想法便是,要以最快速度拿下长渊,然后在本月之内打到汉城去。

毕竟对于他来说,要的不光是把仗打赢,而且还要赢得格外漂亮。

如此一来可以增加他的名望,二是可以让他在新年给皇帝献礼。

比起送其它礼物,把反叛的李烁父子押回京去,才是正对老头子胃口的做法。

而朱景洪的这般想法,也验证了那句老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政治说穿了就是利益,从朝廷大计出发所以要平定朝鲜,从他朱景洪個人利益出发,则是要求快速平定朝鲜。

听到众人七嘴八舌的商讨,里面没一个让朱景洪满意,所以越听他心里越难受。

砰砰砰……

手敲桌面声再度响起,现场众人再度安静下来。

“诸位……你们都说得很好,只是我有一点儿浅见,还请诸位静听!”

便听蔡传胜答道:“请十三爷赐教!”

“如诸位所言,长渊城周边敌军,情况复杂难以同心协力,将其击溃其实并非难事……”

“而若我军拿下长渊,则朝鲜主力尽溃,从长渊到汉城再无阻隔,贼首张惶颤栗之余……一败涂地也未可知!”

“故以迅雷之势拿下长渊,或有毕其功于一役之效!”

“圣上在京,等着我们早传捷报,我等做臣子的既受君恩,岂能忍心君父……连这个年都过不好?”

“且军中将士久战未休,只怕思乡之情日甚,若能尽快结束战事,必然军心振奋士气高涨,拿下长渊更多了几分胜算!”

朱景洪的这番话,既有偷换概念,又有道德绑架,已让众将是无话可说。

“诸位以为何如?”

很多时候,讨论事情不是分对错而是表明立场,显然此时若谁站出来据理反驳,就会被打上违逆襄王的标签。

稍微有点儿正义感的人在迟疑,而看得通透的人已把这当做机会。

只听蔡传胜答道:“十三爷所言在理,是臣等目光短浅了!”

蔡传胜第一个开口,也不是单纯及时站队,而是他认为朱景洪总能赢,所以随便对方怎么搞都行。

大明战神朱景洪,这名头确实很唬人,已让人无条件相信其指挥能力。

有蔡传胜带头,其余陆续表达了看法,和蔡传胜的意思基本一样。

这就叫威望够了,军中可以一个人说了算。

“高大人……你说呢?”朱景洪看向了高志文。

大多数时候,高志文都在后方协调粮草供应,但他本人前些日子得了圣旨,额外担任着监军的任务。

所以在这种重大抉择上,朱景洪也得询问高志文的意思。

高志文是聪明人,从议事前后的情况,他便知道朱景洪意志坚决,即使自己反对也会力推开战。

而他一旦反对,就站在了朱景洪的对立面,于他的仕途来说极为不利。

但要叫他同意,他又担心会被打上党附襄王的标签,这同样对他的仕途非常不利。

“殿下,臣虽为兵部侍郎,对军务却见解浅薄,此事您与众位将军商议就是,臣不敢妄加评议!”

虽然这样说显得无能,但也比站错了队的结果好。

“那好……既然诸位都无异议,进攻长渊的事就定了!”

“诸位且看沙盘,要攻长渊先得拿下靠北两座山头,如此便可俯瞰长渊!”

“渊东山更靠北,是第一个要拔除的地方,占领此高地……我们便可炮击城内!”

接下来,朱景洪又把渊东山的情况讲了一遍,并提出了自己的作战构想。

简单来说,还是以大炮压制敌军,然后步兵推进骑兵袭扰,最终拿下渊东山。

“十三爷,敌军居高临下,且人数众多,要想攻下来……只怕是不容易!”

“我军若主力进攻,万一敌军出城增援,咱们可就危险了!”

虽然第一个支持朱景洪,但蔡传胜还是提出了疑问。

朱景洪答道:“进攻渊东山的军队,只选三千士卒……其余各部压阵!”

蔡传胜硬着头皮道:“三千士卒……即便为精锐,只怕也难一举夺下渊东山!”

朱景洪答道:“刚才我已说得很清楚,此番作战首重火炮压制,而非是拿人命去填!”

“所以,我们的火炮一定要多,压制效果一定要好!”

下一刻,他的目光扫向赵成武,问道:“你们水师……有多少火炮?”

听到朱景洪这个问题,赵成武一时哑然,他不懂这跟水师有什么关系,难道还能把船开到陆地上?

心中虽然不解,但他脑子却转得飞快,当即答道:“各类战舰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七八百门!”

一艘最基础的丙类舰,就装备有三十门火炮,所以打造水师确实很耗钱。

“一千七八百……我也不要多了,伱给我拆下五百门火炮来!”

水师的火炮,其其体积小所以射程要短一些,但其更容易机动灵活,所以拿来当步炮也可以。

朱景洪当然可以调集更多大炮,可问题在于渊东山就那么大,再多的话炮就摆不下了。

把水师的炮拆下来当步炮,这当然是非常离谱的命令,但因是朱景洪开口所以赵成武没有异议。

“是!”

“这次任务,辽东都司和燕山都司,各选派一千五百人参战,额外抽调女真骑兵一千人!”

如此安排下来,等于说功劳各部都有,只不过前提是一定要打赢。

接下来,朱景洪屏退了其他人,只留下来蔡传胜等三人商议,要把具体的作战计划确定下来。

简单来说,还是要进行持续的袭扰,让朝鲜军队始终处于惊惧状态,以此来打击其士气。

同时为掩盖真实作战目的,要分别对渊东渊西进行袭扰,同时还要派骑兵袭其粮道。

换句话说,能用的各种手段都要用上,在打击敌军士气基础上,掩盖己方真实作战意图。

当然,朱景洪几人议出的是大框架,具体怎么办还得接下来完善,最后形成非常精巧且复杂的计划。

只不过这些,就是参谋们的差事。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