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男主极品亲娘票啦(1 / 1)

捧着三四个做工精巧的荷包,赵元仪飞快的跑回了家。 “吓死我了!真是吓死人了!” 进了堂屋,赵元仪的心还在怦怦跳着。 “怎么?西边的邻居不好说话?” 甚至是个胡搅蛮缠的坏人? 顾倾城见自家便宜侄女脸色不太对,便问了一句。 不过,她心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测——没听到吵闹的声音啊,隔壁应该也还好吧。 而且她的目光落在了赵元仪捧着的那几个荷包上。 用料虽然是最普通的细麻布,绣线算不得多精细,绣纹也简单。 但,顾倾城是见识过好东西的人,她一眼就看出,做这荷包的人,绣工应该极好。 哪怕是寻常的布料,家用的东西,也不由自主的展示出了精湛的技艺。 西边的邻居是个绣娘? 或者说,家里有祖传的技艺? 顾倾城暗自忖度着。 不过,不管人家是不是绣娘,能够“回礼”,也表明是个懂礼数的。 既然懂礼数,赵元仪为何又怕成这个样子? “婶娘,你不知道,那位老太太,不是不好说话,而是、而是浑身都冷飕飕的!” “我看到她,就忍不住的束手束脚,连大气儿都不敢喘。” “婶娘,隔壁那位老太太到底是干什么的啊,怎么看着比崔太太身边的老嬷嬷还要有气势?” 赵元仪没有什么见识,若不是跟在顾倾城身边,她连崔太太这样的贵人都接触不到。 而她所能想到的,最尊贵、最有气势的人,也只有崔太太。 哦,还要崔家的那位老嬷嬷。 据说是崔太太从京城请来的,宫里退下来的女官。 老嬷嬷看着和气,但举手投足间都十分讲究。 赵元仪见了她,就会忍不住的自卑,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而隔壁的那位老太太,居然比崔家的老嬷嬷还要规矩、还要冷肃,赵元仪直接就被人家的气势给震慑住了。 “比陈嬷嬷还要有气势?” 顾倾城挑了挑眉。 崔家的陈嬷嬷,是宫里放出来的女官。 不过,不是皇后、贵妃等人身边得用的人,只是尚食局的一个普通女官。 到了年岁,被宫里放了出来。 她不想嫁人,也不愿意被极品亲人吸血,便想去富贵人家做个教养嬷嬷。 崔太太自己没有女儿,却有几个庶女。 崔太太是典型的豪门主母,不会拈酸吃醋,更不会容不下庶女。 恰恰相反,崔太太觉得,不管是庶子还是庶女,只要教养好了,都是自家儿孙的助力。 不过,让她亲自教养,她也懒得做。 她便写信给京城娘家的亲人,帮忙留意找个教养嬷嬷。 不用刻意找最好的,只需规矩、礼仪等过得去就好。 于是,便有了陈嬷嬷。 顾倾城和崔太太交好,跟陈嬷嬷也就有了接触。 每次去县衙后衙,顾倾城会随身带个“侍女”,赵元仪也就跟着去了几次。 崔太太还好,尊贵归尊贵,却不会刻意的讲究什么规矩。 而陈嬷嬷呢,刚从宫里出来,一言一行都十分注意。 来到知县家里也是来教养女孩子的。 她就格外注重规矩。 赵元仪每次看到陈嬷嬷,本能的害怕,却又想接近。 她只是没见识,却并不傻。 知县家的小姐们都要跟着陈嬷嬷学,她若是能得到一星半点儿的指点,对于她来说只有好处! “是呀!她也没有故意装腔作势,可就是看着可敬可怕!” 赵元仪认真的说着。 哦? 这么有气势? 顾倾城暗暗猜测,莫非西侧这位也是个宫里出来的宫女。 还是那种伺候过贵人的有身份、有品级的真女官? 绣工精湛+有气势? 顾倾城禁不住有些好奇了。 她对西侧的邻居生出了兴趣,西侧邻居也正在讨论她。 “倒是个讲礼数的,听说主母还是节妇!” 那位把赵元仪吓个够呛的嬷嬷,温声对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说着。 不过,提到“节妇”两个字的时候,她并没有像万氏那般推崇。 年轻守节,是值得敬佩的,却不应该被鼓励。 男人死了老婆可以再娶,甚至连三年都不用等,女人为何要守一辈子的寡? 她家小姐就是刚刚过世,结果姑爷就—— 想到这些,嬷嬷眼底闪过一抹冷意。 好个薄情寡义的男子,真是辜负了小姐的一片真心。 最可恨的,还是这人连亲生骨肉都不在意。 可怜小小姐啊,多尊贵的人儿,却硬是被养成了自卑怯懦的性子。 畏手畏脚,瑟瑟缩缩,一身的小家子气,哪里有半点自家小姐的明媚张扬? “……” 小姑娘低着头,面容消瘦,神情瑟缩。 她紧张的扭捏着衣裙上的飘带,不说话,也不敢抬头。 嬷嬷见了,又是一阵气恼。 她不是生小小姐的气,而是在心里再次把负心汉、混账爹骂了一遍又一遍。.. “小小姐,尝尝这蒸糕吧,虽然粗糙了些,却胜在干净!” 嬷嬷压下怒火,柔声对小姑娘说着。 她心里则在想,听那个叫元仪的小姑娘说,隔壁顾氏是个病弱的。 性子软,应该好接触吧。 若是可以的话,可以让自家小小姐跟顾氏接触一下。 这孩子太怯懦了,幸而年纪小,还能掰过来。 不过,嬷嬷心疼她,不想直接就上规矩,想着慢慢来。 隔壁,或许是个契机呢。 …… 拜访完了邻居,还大致确定邻居们都不是争强好胜、尖酸刻薄的极品,顾倾城放下心来。 赵青云安顿完家里,便去书院报道。 堂弟狗蛋儿跟着赵青云做书童,帮着跑腿、背书包等等琐事。 赵青松则在家里弄了个小校场,扎马步、打木桩,每天都认真的练习。 顾倾城呢,偶尔去拜访崔太太,剩余时间则都在家里静养。 赵元仪忙前忙后,还会走出家门,跟东西两侧的邻居来往。 慢慢的,顾倾城对邻居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东侧郑先生家,郑先生病弱,不能太过操劳,家里家外都是贤惠能干的万氏在料理。 万氏的长子今年十三岁,已经通过了院试,是县城最年轻的小秀才。 次子次女是龙凤胎,今年都七岁。 次子在书院读书,女儿则跟着母亲学习,平日里很少出门。 不过,隔着一道墙,顾倾城总能听到女童的笑声、背书声,便知道隔壁的小姑娘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 西侧邻居则是“祖孙”俩。 祖母梁氏,年轻时是个绣娘。 儿媳妇死了,便带着唯一的小孙女进京去投奔亲戚。 只是在路过县城的时候,小孙女病了,情况还不太好。 梁氏只得租了房子,留在县城为孙女儿调养。 没了盘缠,梁氏只得重操旧业,靠着刺绣赚钱。 顾倾城看着赵元仪提到梁氏时,又是惧怕,又是敬慕的模样,心下一动:“元仪,你想学刺绣吗?” 咳咳,她可不是想培养便宜侄女儿。 实在是她不想再去买成衣,而赵元仪的针线活也只是普通。 顾倾城讲究惯了,没有条件都想创造条件。 把赵元仪培养出来,自己就能合情合理的穿上精致、合心意的衣裳。 “想!” 赵元仪深知“灾年饿不死手艺人”的俗语,过去没有机会,现在机会送到了手边,她哪有拒绝的道理。 在赵青云并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家亲娘已经跟西侧的邻居有了更深一步的接触。 而他,则凭借超高的天赋,赢得了郑先生的青睐。 “哦?你也住在书院后街?咱们竟还是邻居啊。” 郑先生有些惊喜,下学后,主动邀请赵青云去自家做客。 坐在廊庑下,双手托着小脸,想着如何用自己的所学给家里开辟财源的郑晚君,抬眼就看到了一个白皙、精致的小小美少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