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以往从未有过的时刻!(1 / 2)

科技无垠 辰小序 311 字 5个月前

第94章以往从未有过的时刻!

“最新的技术标准评估报告。”

晚宴结束之后,沪上微电子和华芯国际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忙碌,这一段时间,加班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了常态。

每天都要按照最新的数据评估光刻机的性能水准。

原本,是没有这个流程的,但是,这台光刻机它不一样!

因为,每一次的再生产,他们都会发现,光刻机的实际应用效果比上一次更强,明明显显的强!

“这并不稀奇。”

梁振看着最新的数据,双眼也是直冒光:“加入了智能系统尤其是2041实验室的控制芯片以后,在某种程度上,光刻机就是会越用越强,这只是前期训练成果的后期增益罢了。”

在场的几个人都是内部可信人员,梁振也是说道:“这里边用到了部分的工业AI模型训练的理念,据程先生所言,这只是皮毛。”

几个人苦笑不是笑也不是,只是皮毛就这样厉害了?

“套刻精度2.2nm这个参数,是什么时间基于什么状态得出的数据?”有人立即意识到了重点,效果还能增益,那套刻精度还可以再提升吗?

“2.2这个数字是程先生上次从沪微离开时的数据,但自那之后,光刻机就直接来到你们这里了,也就是说,这台机器抵达你们产线时的套刻精度数据就是2.2。至于现在,可能略有提升。”

梁振笑道:“不过不用太过期待,不会有什么量级的提升,当时程先生说了2.2已经调校出了95%以上的水准了,除非改进训练模型,否则极限也就那样了。”

“那也不得了了啊!”华芯国际的相关负责人立即动了心思:“我们下一阶段的目标制程是不是要升级一下?哪怕不是真的升级,换个名字也好啊!要不直接上N+3的工艺,做6nm!”

几个人转了转头,刚刚不还说7nm呢吗?怎么这一会儿可就6nm了?

当然,他们都知道,什么7nm6nm的,本来就是一个虚数。

就像之前攻关的N+1工艺,说是7nmLpE低功率,实际标准也就是14nm+,大约10nm的水准,跟三星的8nm几乎差不多,三星本身标的就有点儿虚。跟台积电的7nm差距还颇大。

但台积电的7nm就是实实在在的7nm吗?也不是!

台积电的命名方式也并非是按照的实际物理数值,它的dUV7nm制程工艺,甚至不及英特尔的N10。

而且越往后的制程工艺虚标的越厉害,5nm4nm之类的更是虚的不行,这也算是晶圆厂的常规操作了。

“6nm对标台积电的N6,实际跟N7p几乎就是等同的,甚至比N7p还要差一些。实际上没有什么质的的差距,只不过,台积电的N6和N7+那都是用的极紫外光EUV光刻机。”

不过又想了一会儿,梁振还是点了点头:“应该没有问题。”

梁振现在对程旭那就是盲目的信任,什么dUV、EUV的,往上莽也就是了。

当然,这是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本身也没有达到沪上微电子这台SSA800\/20光刻机的理论极限,以他对程旭的了解,程旭既然说出了7nm,那指定是瞄着最强的7nm去的。

另外,梁振如此有信心,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

“你们都知道,最终制约我们能不能成功的因素,不是我们能不能制造,而是最终良品率和产能爬坡的速率。”梁振如此说道。

华芯国际的几个人纷纷点头。

如果非要制作一个5nm的芯片,就现在都不是完全不能,不计代价是能做出来的。关键是不能量产,完全就没有意义。

“所以,伱们知道那半个工业AI芯片和智能模型是干什么的了吧?”梁振笑道:“只要你们成功一次,就能总结和学习成功的经验并应用于下一次的生产,它就会有所提升。

“而每一次的提升,都又能给模型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训练素材,实现螺旋式的飞速提高过程。只要你们能够不计代价成功生产出一片晶圆,那么这个大门就打开了,提升那是飕飕的。”

梁振至今还难以忘记,在沪微的车间,程旭训练AI模型时的效率,只要进入了状态,突出的那就是一个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